高校教育有效性

点赞:3452 浏览:1209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内容提要】加强教育,切实筑牢党风廉政建设和败斗争的思想基础,需要不断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本文从教育规律、廉洁文化作用、教育对象特点等三个方面论述,提出通过正确认识和运用教育规律,营造良好廉洁文化环境,采取求同存异、因人而异的教育方式,以提高教育有效性的观点.

【关 键 词】廉洁文化教育有效性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省委高校工委、2011—2012年度党建研究课题“高校教育有效性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王耀辉,三峡大学纪委副书记、监察处处长、廉政文化研究所副所长,湖北省廉政文化建设研究会特邀研究员,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和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先后发表30多篇学术论文.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103(2013)02-0020-0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深入开展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①,将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提升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支撑的高度.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承担着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历史使命,为了增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的廉洁要素,促进先进文化的创新与繁荣,各高校积极推进廉洁文化进校园,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和廉洁文化研究,并通过校园文化的辐射功能,向社会传播廉洁文化,推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高校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不仅是办人民满意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履行“文化引领”职责,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的需要.

一、正确认识教育规律,是提高教育有效性的前提

教育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突出廉洁文化核心内涵,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传播廉洁文化,在全社会树立廉洁奉公观念,倡导诚信守法品质的教育活动②.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存在着诸如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人的思想与行为之间等诸因素的联系.这些相互作用的关系或联系共同作用于教育这个系统,这些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就是教育规律.


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其规律具有客观性.教育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把符合社会发展要求和特定社会组织或政党意志中有关权力运行的社会公共理性,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象化到人的思想和行为中去的社会活动.其运动发展过程中内在的诸因素之间的固有的、必然的、本质的联系,从内容与作用上均具有客观性.我们不仅要善于认识和发现教育的客观规律,而且还要尊重已知的教育规律并以之为指导.

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人们对其规律的认识具有主观性.教育规律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并发生作用,是人们的认识对象.人们在教育的实践活动中,根据各要素之间的本质关系或必然联系所得出的认识结果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述,这种表述是人脑对教育规律的认识与归纳,是主观意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对教育规律的认识与归纳与教育客观事物的吻合度越高,我们把握和运用教育规律的自由度就越大,越有利于充分运用教育规律促进教育活动健康有序发展,否则,将阻碍教育活动正常开展.我们只有正确认识教育规律,才能把握和运用其促进教育科学发展.

二、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是提高教育有效性的关键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积极借鉴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倡导和创造时代先进文化,形成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廉洁文化,进一步推动中华廉洁文化繁荣兴盛,促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体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同志强调:“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③这些科学论断充分说明了廉洁文化建设对提高教育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廉洁文化是教育的理论支撑.教育不仅要以丰富、充实的文化底蕴为基础,而且要实现文化由自觉向自信转变,提高教育说服力、感染力.在中华民族灿烂历史文化长河中,蕴藏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肃遵法纪要留清白在人间,勤察民情须将廉明于世上”④等众多体现克己奉公、勤政廉政、诚实信用的廉洁文化;改革开放以来,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进程中,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包含“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在内的时代精神,说明廉洁文化在新时期有了新的发展.对历史与现实的廉洁文化现象收集、整理、归纳、提炼,准确描述廉洁文化形成与发展,科学阐述廉洁文化的定义与内涵,高度概括廉洁文化目的与意义,客观分析廉洁文化建设途径与方法,形成系统地廉洁文化体系,为教育活动有效开展从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各方面提供理论支撑.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促进廉洁文化由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转化,防止“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腐朽文化侵蚀.

廉洁文化推动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正确理解科学内涵,通过报告会、廉政党课、专项文化艺术作品,直接、正面的向全体社会成员进行教育,以求提高全体社会成员廉洁自律意识,树立廉洁优良品质,是显性教育.但在教育中仅有显性教育是远远不够,需要大力推动隐性教育,以潜移默化方式,不断影响全体社会成员,达到最佳教育效果.廉洁文化可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次.以提倡廉洁自律、诚实守信为主要内涵的休闲景点、环艺雕塑等等物质生活展现出的廉洁物质文化;体现公平、公正、公开,要求秉公办事、遵纪守法等规章制度展现出的廉洁制度文化等,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时段,以润物细无声方式向社会全体成员传递信息,并促进这些观点、信息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意识,内化为个体道德品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弥补了灌输式教育的不足,是隐性教育的有效方法.三、科学分析受教育者,是提高教育有效性的基础

教育作为增强廉洁意识,树立廉政奉公、遵纪守法、诚实信用良好道德品质的实践活动,其教育效果取决于受教育者是否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自觉维护社会公平与公正,而非教育者组织了什么教育活动、实施多少教育方案.这就要求教育者科学分析受教育者生理与心理状态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社会角色等特点,准确把握受教育者对工作的认识程度、准确把握受教育者廉洁自律的内在道德品质水准、准确把握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的切入点,将受教育者现有的廉洁自律内在道德品质水准与教育目的之间建立有效逻辑联系,并通过教育活动,达到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提高教育的针对性.

马克思认为,对人类生活形式的思索是从事后开始的,在总结、归纳中提炼规律.我们对教育有效性深入思考,应从教育现状研究入手,探索改进的方法与途径.当前,全社会十分重视教育,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但教育有效性弱化和吸引性虚化现象较为突出.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没有认真研究教育对象的属性,针对众多社会阶段和社会群体,忽视了根据受教育者社会角色的差异,教育切入点过于单一,缺乏针对性,是其主要原因之一.在教育活动中,要确立求同存异、因人而异的教育理念,坚持树立廉洁奉公、诚实守信道德品质的共同教育目的,大力倡导因人施教的教学方法,促进廉洁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营造清风气正的大环境.

《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明确指出:“教育要面向全党和全社会,教育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廉政教育,要以权力观教育为核心.”⑤由此可见,教育对象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具有特殊性;教育对象包括社会全体成员,具有普通性.从特殊性来看,我们根据领导干部这一特殊群体,认真分析其手中公共权力的来源、公共权力运行机制、公共权力社会效能等,对影响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内在道德品质的因素及现状进行了较多研究,提出了以“廉洁从政”为主题,以“立党为公、执政为公”、“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学习《准则》、廉洁从政”等一系列活动为载体的教育活动.这些教育活动针对性强,得到广大领导干部认同.从当前,各级政府大力推进“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开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两型社会”建设;实施惠民政策,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一系列的措施,证明了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教育的效果是良好的.从普遍性看,面向社会全体人员进行教育,活动较多、形式丰富,但没有认真分析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社会角色对工作认知程度及心理状态,没有准确把握对不同社会阶层、不同社会角色进行教育的切入点,从教育内容上、形式上有将其与领导干部同质化倾向,导致受教育者产生“领导生病、群众吃药”等反感情绪.以高校教育为例,高校广大师生可分为领导干部、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四大群体,根据他们社会分工不同、社会角色差异,分别开展以“廉洁从政”、“廉洁守规”、“廉洁从教”、“诚实守信”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实现对高校领导干部突出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的教育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使他们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弃非分之思,不断提高思想境界,提高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养成廉洁从政的官德和人品;对高校一般管理人员突出纪律、制度、程序等重要性及严肃性教育,使管理人员扼守职业道德,依法依规履行职责,维护社会公平;对教师大力弘扬淡泊名利、追求真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优良师德,促进教师坚持以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为核心的职业规范;对大学生突出培养大学生遵纪守法、诚实信用的优良品质,将、法治意识,廉洁奉公、公平正义观点转化为大学生自觉行动.对高校“四大人群”,确定“四个主题”,建立‘四种渠道”,形成校园内相互促进的廉洁教育体系,提高教育综合效应.只有这样,才能将贯彻落实中纪委、教育部、监察部联合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建设的意见》对高校师生进行教育工作落到实处,达到实效.

高校教育有效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教育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总之,教育不仅要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而且要注重教育有效性的提升.提高有效性需要尊重教育规律,增强廉洁文化的感染力,采取因人施教的方法,将教育形式与教育目的有机结合,不断提高教育有效性.

注释:

①《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年10月.

②王耀辉:《论教育科学内涵》,湖北党建2012年第1期,第60页.

③、文献研究室:《论文化建设》,学习出版社2012年版,第13页.

④刘绍明:《南阳府衙匾联赏析》,中国楹联出版社2009年版,第49页.

⑤《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2005年3月.

责任编辑:徐建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