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实效性探析

点赞:9233 浏览:3468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从课堂教学工作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的客观情况,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中实效性的重要意义,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举措.

关 键 词:马哲教学实效性对策

高校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一门基础课程,是各专业的必修课.开设该课程是为了使学生从世界观的高度提高政治素质、思维水平和人生境界,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掌握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建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增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这门课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发挥着主渠道和主阵地的重要作用,尤其在新形势下它的功能和价值更加明显,但是由于诸多因素,严重制约了教学的有效开展,切实增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已迫在眉睫.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实效性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0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一、当前教学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会在进步,学生也在变,因此伴随着教学相关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都要变,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不仅仅是学生思想上不认同,老师思想上也存在片面认识.从教学过程实践和问卷调查反馈来看,主要有以下表现:

(一)学生逆反心理严重,参与度低


首先,在信息化、网络化和全球化大背景下,来自外界的各种观念极大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内转型期间面临的很多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让学生感到接受学习的内容和外界不一致,形成的强烈反差甚至会感到茫然与困惑,从而产生对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这门课的逆反心理,上课要么不打开课本,要么打开课本也是给老师做样子看,整个过程中主体参与度很低.第二,目前高校学生大都为“90”后,且为独生子女,即使接受新鲜事物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极大增强但心理和情感上仍然还不成熟,如果老师在教学方上运用不当,教学内容上不进行及时更新,很多理论仍然还是停留在口号上,不能够“以理服人”,也就很难让学生做到“心服口服”,难以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产生认同,其结果就是容易和老师拧着干、对着干.问卷调查时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学生对这门课从拿到书的那一刻就产生了排斥的心理,认为这门课很枯燥,这样还没有开始上课就使教学活动效果大打折扣.

(二)重“考试”轻“平时”

对于很多学生来讲,只要考试前下功夫,背一遍,抄一遍,只要不挂科就万事大吉,平时不会翻书预习,课后更不会看教材复习,老师上课讲的听一听就行了.经常拿这门课和其他课如数学和英语相比,认为这门课重在考前突击,而忽略平时课堂上的学习和点滴积累,这样的结果只能是考试前一大堆概念、定义压得学员透不过气,死记硬背的同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这门课产生错误的认识,对以后接受学习相关知识的积极性埋下隐患.

二、做好教学实效性遵循的原则

(一)主动性原则

实效性简单而言就是有效.学生经常会问我:“老师,我们现在学习这门马哲还有用么?”,“马哲是不是都过时了”种种类似这样的问题,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学员对这门课的主动积极思考,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课堂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发挥各自的主动性,对老师教授的内容提出质疑或自己的见解,通过营造开放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效果的实效性,真正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从开课第一天在教学环节上设置了“我和哲学那些事”,每节课复习完知识点后由两名同学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来讲一些哲学小故事或者自己在生活中总结出的道理,目的在于让每一名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进来,在此环节开展了两个星期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增强.

(二)启发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积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通过启发后主动去获取知识,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老师有时上课时会意外收获在备课固定思路上很多新的灵感和火花,学生也是一样,在跟着老师的思路听课时如果能更多的带有启发性,这样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第四章认识论里“反映”这一知识点时,放了一曲《敢问路在何方》,当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通过列举学生都耳熟能详的《西游记》来讲解反映的两个特点,模写性和创造性,即作者吴承恩在写《西游记》这本著作时也是在现有历史的基础上还有进行丰富想象出很多的神仙、妖怪等等人物,这样一方面让学生觉得其实一直一来很排斥的课程并不是遥不可及,而是就在自己身边,另一方面也方面学员加深记忆.

(三)多样性原则

高校学生学历层次有高有低,文理科知识结构相差很大,这就意味着要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必须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尽可能的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学生的个体素质的差异决定了教学授课时要更加注重层次性.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实效性对策

(一)教学内容紧贴实际生活

1.不要逃避问题.遇到类似“马克思当时有没有想到现在社会出现的象房价高涨等问题?”,“共产主义还能实现么?”这些问题时一定要坦诚的回答学生,不要逃避更不能敷衍,帮助学生分析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这些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这样老师的授课才有吸引力.2.要掌握学校、社会动态.我们教员每天和学生都在一个相对熟悉的环境里,把身边发生的变化和事情作为课堂的题材和内容不仅亲切容易接受,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学校的关心、热爱;积极通过报纸、网络对社会动态进行及时学习,使授课更加有针对性.

(二)课堂教学拓展延伸

一堂课并不是伴随着下课铃声就结束了,同样,师生情也不是因为课程的结束就湮灭了.一节课五十分钟可能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讲授基本知识点,但学生的思考仍在继续,课还没有真正的结束,课堂教学的延伸很重要.课下可以开展教学阶段总结分析会,教员根据学员对教学情况的反馈及时进行调整;也可通过谈心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疑惑,师生关系优化了,对教学活动大有裨益.

(三)注重运用语言技巧

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也就是说马克思不是抽象空洞的,而是实实在在的.增强马哲授课的实效性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开展,让学生从内心真正的接受、消化.整本马哲教材全是文字没有一张图片,此时教学智慧要通过教学语言体现出来,教员的在课堂中语言技巧的运用就极为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不仅要注重声调恰当的运用,还要在讲课过程中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进行语速的及时调整,做到张弛有度,达到整体和谐的目的;同时,灵活运用平易朴实的语言对理论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从而把握科学理论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