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河南大灾荒史实

点赞:27545 浏览:12956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战略相持与转折阶段,而此时在中国河南,百姓却正在为生存苦苦挣扎,逃避那场令人恐惧的大灾荒.

最近,随着影片《一九四二》的上映,有关1942年河南大灾荒的信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很多人感到吃惊:70年前抗日战争时期还有这样悲惨的事.但是,这场导致300万人死亡的大灾荒是真实存在的,是有史料可查的.

《大公报》记者眼中的河南景象

1942年秋,抗日战争进入了艰苦的相持阶段.初冬,刚从武汉大学毕业的张高峰作为《大公报》记者,满怀抗战来到河南前线.但他万万没想到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陇海路上河南灾民成千成万逃往陕西,沿途遗弃子女者日有所闻,失足毙命,更为常事等”九朝古都洛阳已没有一丝的繁华景象,满眼见到的都是“苍老而无生气的乞丐”.

1943年2月1日《大公报》刊登了他写的报道《豫灾实录》,2月2日,时任《大公报》社长的王芸生结合报道撰写社评《看重庆,念中原!》:“我们生活在天堂一般的重庆,而在河南,朔风吹雪,饥民瑟缩,又有多少同胞冻馁而死等看重庆,念中原,实在令人感慨万千!”

在重庆的看到《大公报》后勃然大怒.2月2日晚,他下令《大公报》停刊三天,以示惩戒.社长王芸生不解,专门询问了蒋委员长侍从室主任陈布雷,陈的回答很简单:“委员长不相信河南有灾.”

两位外国记者对河南大灾荒的报道

河南的灾情引起了两位外国记者的注意,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和英国《泰晤士报》记者福尔曼从重庆经陇海铁路进入河南.从洛阳到郑州的路途中,绝大多数村庄都荒无人烟,即使那些有人的地方,白修德听到的也是弃婴临死前的哭声,看见的也只是野狗从沙堆里掏出尸体撕咬.

白修德将其所见写成报道发回了美国,刊登在《时代周刊》上,题目叫《等待收成》,引起很大轰动,文中写到,“没有人真正了解河南大灾的严重程度.官僚机构层层掩盖着灾荒的真相.”因此,白修德要向当面陈述.感觉到国内外的舆论压力,终于接见了白修德.

在河南军粮已超额完成的情况下,终于下令免除河南1943年的任务,并拿出法币1.2亿作为救灾贷款投向河南.这笔款到账后,不料又被河南省政府秘书长马国琳和省银行行长李汉珍私自扣下来做投机倒把写卖,直到1943年播种时节,一些灾民才收到用此款购写的发霉麦种.当时,河南已有300万灾民死于非命!

1942年河南大灾荒史实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灾荒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大灾荒发生和加重的原因:

天灾加人祸

首先,1942年的河南发生了严重的旱灾.春天几乎是滴雨未下,半蔫的小麦只有一二成收,直到晚秋才终于下雨.然而,由于错过了农时,播种太晚,禾苗只疯长不结籽.

其次,1942年的河南,蝗虫滚滚.档案显示,1942年,蝗灾遍及河南40多个县.据1942年6月28日《河南民报》报道,尉氏县境内发现蝗群,大群飞蝗,遮蔽天空,东西达十余里宽,由北向南飞去,一时月色为之笼罩,暗淡无光.

最后,汤恩伯给河南人民带来的人为灾祸.汤恩伯(国民党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三十一集团司令)在河南无恶不作,百姓痛恨之极,故当时民间有“水、旱、蝗、汤,河南四荒”的民谚流传.


在天灾人祸的多重压迫下,河南的灾荒变得更加严重,再加上赈灾的延误和地方官员的克扣,致使大批灾民流离失所,并不断饿死.

(据《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