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乐福的苦恼

点赞:9248 浏览:4135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喜欢逛家乐福的同学们可以松一口气了.经历了几乎一整年的业绩下滑,家乐福CEO乔治·普拉萨前段时间说,家乐福在中国的门店,终于不亏损了.

但人们仍对乔治“绝不退出中国市场”的誓言将信将疑.这个50年前就开创了大卖场业态的全球零售业第二大巨头,似乎已经雄风不再:它在法国不敌Casino超市的挑战频频裁员;它在中国的业绩不复辉煌,销售额持续下滑,三年关闭了6家门店.而在全球范围内,家乐福也正可怕地呈现收缩的态势:仅仅去年一年里,它就陆续退出了新加坡、希腊、哥伦比亚以及印尼、马来西亚市场.而在更早一些时候,它已经退出了中国香港、日本、韩国、瑞士、俄罗斯、墨西哥、比利时、泰国以及意大利南部.

就目前看来,家乐福的“逆全球化”,主要还是受制于高油价和经济不景气带来的消费萎缩,是阶段性的调整.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是,在经济保持旺盛增长的巴西,家乐福仍维持了相当高的利润率,而且家乐福把卖掉哥伦比亚业务获得的,转手就投到了方兴未艾的阿根廷市场.

在某种程度上,跨国零售业的生意有点像央行的“一揽子货币”——趋利避害,从篮子里拿出一些鸡蛋,再放进另一些.事实上,出于经济景气的考虑,美国沃尔玛、英国乐购等大型连锁超市乃至7-11、全家这样的小型卖场,都在中国乃至全球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收缩和调整.

这当然是全球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不过,家乐福仍有一些自身的原因不可忽视,比如股权结构和董事会以及CEO的动荡,比如“家乐福星球”等高端化的尝试失败,此外还有坐视Casino在法国本土市场形成压倒性垄断等.

在中国,紧张的供货商关系,连续不断的丑闻,以及迅猛上涨的人力、地租成本,也让家乐福曾经在1990和2000年代一度创造过的惊人单店销售额不复再现,在很多区域市场,家乐福都败给了其他跨国连锁,尤其是来自台湾的大润发,甚至是中国本土的连锁超市.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家乐福的挑战者们,所面临的局面,也是一个殊死厮杀的蓝海市场,同家乐福并无二致.至少在目前,网络零售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的影响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抛开这些细枝末节,一个更加终极的问题是,家乐福首创的“大卖场”零售业,究竟还适不适合这个时代?

家乐福的苦恼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房地产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4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首先,至少在中国之外的东亚及东南亚市场,以“郊区化大卖场”起家的家乐福都面临着几乎同样的一个问题,即人口高度密集、住房紧张以及对食物新鲜度的要求较高,导致主妇们更倾向于多频次小批量的“地铁沿线购物”,而这反过来又造就了星罗棋布的便利店和强势的批发商,抵消了大卖场的和商品优势.


其次,相当数量的国家和地区仍然对大卖场模式保持着警惕.这一方面来自传统商业财团的阻力,正如《亚洲教父:香港、东南亚的金钱和权力》一书中所说,“卡特尔,到处都是卡特尔”(一种类似欧佩克的垄断组织),另一方面则源于对大卖场模式的怀疑——“商业达尔文主义”能拉动经济和就业,但同时也摧毁它们.事实上,这也是家乐福和沃尔玛退出日韩市场的关键因素.

另外,随着大卖场的全球化进程,零售业已经进入微利时代.查尔斯·费什曼在《被沃尔玛吞并的世界》一文中曾发问说,“永远追求低价”的沃尔玛,无止境的大战,将把世界带向何方?这就是答案.在微利时代,流成为企业的生死线,商业资本的重要性让位于金融资本,资本管理能力替代供应链管理能力成为关 键 词,“大卖场”的生意模式已经改变——家乐福这两年遭遇的最大困难,以及变卖家业的理由,即来自资金周转.

这也是家乐福希望分拆房地产业务的目的所在,即真正的利润来自房地产,零售卖场只是令房地产升值的手段——正如麦当劳的发展模式那样.这的确是很高明的决策,但来自家乐福创始人家族的阻挠可能令这一希望泡汤.而在中国市场,这也完全不是什么令人兴奋的消息,众所周知,麦当劳在华并没有靠房地产赚钱,而真正在房地产吃螃蟹的乐购房地产部门,已经因业绩不佳在去年中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