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政策视角下的精神卫生工作

点赞:4543 浏览:1393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精神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时也给患者及其家属的工作和生活甚至社会带来了负担.就目前而言,由于缺乏相应的预防救助机制,精神障碍患者在就学、就业、日常生活、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一直处于弱势;精神健康疾病尤其是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也为引起精神卫生工作的重视.因此追溯我国关于精神健康的相关政策发展,分析目前精神障碍患者的政策处境,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是本文的重点.【关 键 词】精神卫生工作;社会政策一、我国对精神健康政策保护的历史沿革我国精神健康卫生政策自1958年制定以来,主要经历了起步—发展—全面开展三个阶段,其工作的核心思想也由由“积极治疗”逐步转变为“治疗为主,防治结合”.1958年在南京召开的全国第一次精神病防治工作会议拉开了我国精神疾病防治工作的序幕.根据会议提出的“积极防治,就地管理,重点收容,开放治疗”的方针,这一时期的精神卫生工作建立了我国精神卫生体制的大体框架,精神病防治网在城乡初步建立.从世界范围看,精神卫生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的重点是保护社会,其对象主要为重性精神疾病的收治.我国的精神卫生工作的主要方针自1958年后的20多年大致与此相适应.“七五”(1986—1990年)规划明确提出发展社区精神卫生保健的方向.结合世界精神卫生发展第二阶段的要求,为保护患者,扩大精神卫生怎么写作,促进健康.我国的精神卫生工作,兼顾两个阶段的需求,既要重视预防,又要加强治疗.根据城乡工业不同发展,家庭结构、人口结构的改变,精神卫生保健工作的发展进入到了第二个阶段.城市精神病防治网由依靠初级卫生保健组织,发展为以专业机构为中心或以社区为中心开展的精神卫生工作.农村则以家庭为单位开展防治工作.这一发展的核心目的是为了减少心理卫生和行为问题的发生.《全国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八五”实施方案》着重强调提高人们对精神卫生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社会、心理和行为因素在健康和疾病中重要作用的认识.至2000年,我国的精神卫生工作进入到了全面发展的阶段.2006年10月11日,党的第十六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的部分中,提出“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保健,健全心理咨询网络,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标志着心理健康成为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维护精神健康更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工作.随后,我国的精神卫生真正进入到了政策实施阶段.二、我国现有精神健康康复的现状回顾我国有关精神卫生保护政策的发展,不难看出政府对于精神卫生的认识,尤其是对于精神健康障碍患者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从起步阶段的以治疗为主,到“治疗为主,防治结合”,对于预防精神健康问题的重视逐渐加深.对于精神健康障碍患者的管理和照顾,从最初避免患者过激的行为对社会造成危害,转变为对其权益的探究与保障.但从具体来看,我国精神健康障碍患者的康复在政府投入力度以及专业机构怎么写作水平等方面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支持.但由于政策投入及专业水平的限制,逐渐增加的精神障碍患者在康复过程中仍然面对着巨大的挑战.(一)政府对精神健康障碍患者康复的投入从财政方面来看,对精神疾病的管理、治疗投入逐渐加大,但对与精神健康障碍患者康复相关的医疗、社区的整体投入不足.国家根据2003年“非典”的防治经验,决定要切实加强公共卫生建设.为此,国家开始了第一个三年的补助地方卫生经费项目.这次投入对加大了公共卫生投入力度,但主要集中在对传染病的预防控制领域.2004年开始实施补助地方精神卫生项目(686项目),“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作为当年唯一的非传染病预防控制项目列入了补助地方卫生经费项目.其核心内容是以保护社会稳定和提高重性精神疾病的治疗可及性为切入点、以探索医院社区一体化的全程怎么写作模式为目标.该项目为进一步降低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率起到一定作用,但对精神卫生机构的整体投入未有增加.从立法方面看,我国的精神卫生立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直至2012年10月26日,《精神卫生法》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最终对权益保障、预防康复制度、住院医疗制度等内容做出了规定.首先,该法对精神健康障碍患者的格尊严、人身和财产安全保障做出了规定,并对他们的劳动权作出了规定.在精神健康障碍患者康复的过程中,对家庭及其监护人的义务进行了说明.其次,在预防康复方面,强调了身心健康方面的预防,尤其是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心理干预,并强调家庭在精神健康疾病预防中的重要作用.旨在为心理健康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工作及学习环境.该法重点在于预防,但对于康复过程中患者可能面临的风险并未作出保障承诺.最后,在住院医疗制度中,对医务人员的疾病诊疗怎么写作,提出按照诊断标准和治疗规范的要求,并对心理咨询人员的技术水平进行了规范.但是对于与精神疾病预防康复的相关机构建设,人才培养以及工作内容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二)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化康复怎么写作水平现行对精神疾病治疗的主要方法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电痉挛治疗、音乐治疗、工娱治疗等.其中,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是普遍应用的基本治疗方法.对于轻度神经症患者,一般以心理治疗为主;中重度神经症患者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需同时进行;精神病患者则是以药物治疗为主,在康复期辅以心理治疗.在精神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并不仅仅使用这两种治疗的方法,专业人员还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辅以其他的治疗方法以及辅以何种方法.自20世纪以来,医学界对健康和疾病的定义和诊断由传统的单因素向多因素以及多因素多结果发展.在整体与整合的观念下,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社会与心理因素在人的健康或疾病方面,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这一模式下,医疗工作由单纯的病理取向向人本取向转.医疗工作的对象从针对个体,发展为结合家庭与社区的照顾系统.医疗工作的这些变化能够使得医生的专家角色逐渐淡化,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怎么写作.然而就目前我国的精神卫生康复工作而言,主要的治疗方法以病理取向为基础,认为精神健康障碍患者与普通人不同,他们是有疾病和缺陷的人.他们的康复需要被与社会隔离,他们的潜能、优势等基本的社会心理需要被忽视.因此,精神健康障碍患者的康复,需要建设更全面具体的社会怎么写作方案,为患者提供除病理康复之外的心理、社会系统功能康复怎么写作.(三)患者对精神健康障碍康复怎么写作的需求根据国际疾病分类法第十卷(ICD210),精神紊乱分为10类78亚类.精神分裂症,抑郁、酒精依赖、药物依赖、阿尔茨海默氏病和青少年行为问题是最常见和最危险的心理疾病和行为紊乱.其中,在中国,精神分裂症是最普遍的精神紊乱.调查结果和统计结果均显示精神分裂症呈上升趋势,分别从1982年的4.75‰和5.69‰上升到1993的5.31‰和6.55‰根据新的疾病分类和诊断系统,最近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中国的精神抑郁发病率为15‰—15‰,与发达国家的发病率相似.另外酒精依赖、药物依赖、阿尔茨海默氏病和青少年行为等问题在我国的发生率也日益增加.但就目前我国的精神健康康复机构的规模而言,面对这日益壮大群体,其接受及治疗的能力非常有限.将现有的专业康复资源与家庭、社会资源相结合,必是我国精神健康障碍患者康复体系建设的发展趋势.四、建立健全精神障碍患者康复保护体系的对策与建议精神健康障碍患者的康复问题是精神卫生怎么写作的重中之重,也是重大的社会焦点.进一步做好精神卫生怎么写作工作,精神健康障碍患者的康复怎么写作水平内容涵盖面广,涉及整个社会怎么写作的方方面面.为了全面的促进精神健康工作的发展,政府在制定公共卫生政策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政策对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支持,也要将建立健全的康复怎么写作体系纳入考虑.(一)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注重合理的投入机制建设精神卫生怎么写作是公共卫生怎么写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单纯的医疗怎么写作不同,它不能由市场去解决,只能由国家财政来投入.因此政府将精神卫生工作纳入社会发展整体规划是十分必要的.重新划分各级政府的精神卫生的投资责任,加大和省级政府在精神卫生发展中的公共投入比例,能够从财力上形成不断增加的长期有效的神卫生精投入保障机制.同时,对治疗环境的建设及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也需要相应地财力支持.(二)加强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精神卫生工作不仅影响着患者的康复水平,也影响着国民的整体精神状况.我国政府应巩固已形成的基本精神卫生体系,拓展防治范围,建立完善的医院—社区治疗体系,使得不同阶段的病人能够获得不同层次的全面康复怎么写作.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国家和各级政府应当通过一系列配套政策,科学防治精神疾病,依法保障病患群体的基本人权,为精神健康障碍患者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三)将社会工作引入患者康复怎么写作体系精神疾病的治疗和恢复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如果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及早的发现患者情况并做相应的处理,发病率会大大的降低,治愈率也会显著的提高.因此,将社会工作者纳入精神疾病的防治体系不仅能够为患者提供社会支持,协助家庭和社会与病人建立新的关系助其面对困难,也能够为精神疾病的防治提供具有现代精神病学与相关学科支持的支持,协助社会为病人提供治疗设施与环境治疗环境.与此同时,将社会工作者纳入精神卫生工作领域,有助于建立健全的社区精神疾病防治网,提高个体与社会面对精神疾病的能力.【参考文献】[1]徐唯,李玲,李文咏,崔玄,李雪.我国现有精神卫生体制的历史沿革[J].公共政策,2011,(6).[2]孙立忠.政府的公共卫生政策对精神健康的促进[D].长春:吉林大学,2008.[3]周小杭.社会工作在精神疾病领域的干预研究[J].社会工作,2008,(10).[4]邹自英,胡晓莉,黄海,赵碧.我国精神健康的现状、预防和控制进展[J].西南军医,2004,(6).[5]陈昌惠,张维熙,沈渔笛.精神分裂症的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9).[6]陈昌惠,沈渔笛,张维熙.中国七个地区精神分裂症流行病学调查[J].中华精神科杂志998,(19).[7]Xiao,YanHJ.Communityservicesofdepression.China/WHOMentalHealthAwarenessRaisingConference,1999,Beijing.【作者简介】卢思含(1989—),女,云南昆明人,云南大学201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方向:发展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心理及福利.

社会政策视角下的精神卫生工作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社会工作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