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记忆心理学知识进行科学学习

点赞:5046 浏览:1589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记忆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告诉我们,记忆不准确或容易遗忘是正常现象,我们不必因此气馁发愁,应当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失败,并结合自身实际排除干扰记忆的因素,用科学的记忆方法指导我们的学习,并且付诸孜孜不倦的努力,这样可以科学学习,提高效率.

关 键 词:记忆心理学遗忘读书

笔者在学习中,经常有这样的困惑:每当遇到书名以“学”字或“史”字为结尾的学术书籍时,自己费大力气、花大把时间,甚至一字一句斟酌、边读边思考,可当一、两个月将其读完、合上书本后,却说不清楚内容究竟讲了些什么,即便略知其大体内容,但对于具体问题,总不能清清楚楚、完完整整地说出一二三来.以至于,每当合上此类书,莫名的失落感就会悄然而生:这样边看边忘,到最后什么都没留下的读书方法肯定是不行的.类似的情况还常常发生在新课改后的中学生身上,他们常常抱怨学习的内容太多,学过的东西总是被遗忘.记忆心理学的内容是丰富的,而本文仅仅试从记忆心理学的某几个角度针对上述困境做一分析,寻找症结,期望对日后的读书以科学的指导,提高效率.

运用记忆心理学知识进行科学学习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记忆心理学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一、大脑容易遗忘或者记忆不准确是正常现象,不必为此而气馁.

⒈遗忘是大脑正常的生理现象.

你会发现,除了睡觉,每天都会有无数的信息进入我们的大脑,包括看到的人或事,听到的声音,嗅到的气味,触摸到的东西,试着想象一下,如果我们不加选择的把所有主动或被动接受的信息,包括细节,都储存在自己的大脑里,那将是一件何等辛苦的工作呀.虽然从理论上讲,人脑可以储存“相当于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总量的50倍(大约5亿本书)的知识”,1但这对单个人来说,仅仅是一种有待开发的潜能.因为大脑要长期保存记忆,需要能量,把没有必要的东西留存在脑袋里,只会虚耗能量.事实上,即使我们不去记忆,大脑也在消耗能量.因此,从节约能源的角度来看,大脑会尽量减少虚耗的能量,不必要的信息便不记忆.

那么,什么信息对大脑来说是“不必要”的呢?日本大学脑科学研究博士池谷裕二认为,“脑袋被设计成只选择对生命有必要的信息来记忆.”这些信息分为两种:“与情感有关的事情和本人有意识地想记下来的事情.”2也就是说,除此之外的信息对大脑来说是“不必要”的.


遗忘除了能平衡大脑能量外,在日常生活中也具有积极的作用.它可以淡化或者消逝有关痛苦的记忆,调节人的情绪,也可以使人忘掉一些不良的习惯,以更健康的形象适应环境.

所以说,有记忆就有遗忘,遗忘是一种正常合理的心理现象.不能因为总是在忘却就放弃记忆,这和不能因为吃饱了饭还会饿就不用吃饭的道理一样,况且我们的记忆也不会是原封不动的,它也在成长.

⒉大脑不仅容易遗忘,而且经常是记忆含糊的.

我们的大脑不是电子计算机,计算机只需要输入一次,就可以把资料完全记下来,而且任何时候提取这些资料都是准确无误的.而大脑却被设计成“记忆含糊和容易消失的”,我们不可能要求我们的大脑记忆任何东西都会一次性成功且非常精确.回想一下我们平时记忆英语单词所遭遇的情况:绝大多数的单词是需要我们记忆多次才能真正掌握,而且很多已经记过一次甚至多次的单词即使我们瞥一眼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但闭上眼睛往往不能准确得拼写出来.这正说明了我们不论怎样努力,记忆经常会失败和不准确的.像开头笔者提出的合上书本只知道大致内容却不能完整说出细节的情况原来是非常正常的,何况本人只读了一遍而已.

实际上,正是我们一次又一次记忆失败,才会使我们记东西越准确、越牢固.相反,如果一次就成功,从长远来看并非是好事.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是一个孜孜不倦的、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当然克服记忆失败的方法,也就是所谓的“捷径”是有的,但这仅仅是提高了效率而已,从整个过程来看,我们必须脚踏实地、从基础做起、长期努力才能成功.只有在遵循了这种学习的规律的前提下,我们才可以讲究策略,提高效率.

⒊不必气馁,用积极的态度考虑对策.

既然遗忘是正常的,且记忆是“通过失败和重复而形成强化的”4,那么,正常的人大可不必为此而过于苦恼甚至灰心丧气.相反,这种不良的心态会引起情绪紧张,会抑制记忆的效果,干扰回忆.5因此,我们应当用积极的心态进行记忆失败后的反省,努力找到通向成功的方法.

二、运用记忆心理学的方法.

⒈将抽象的、枯燥的内容“意义化”6

心理学家根据不同的标准把记忆进行不同的分类.在这里,笔者采用日本大学脑科学研究博士池谷裕二根据记忆的性质,把记忆分为经验记忆——根自己过去的经验有联系的记忆,知识记忆——没有任何契机便较难回想起来、类似知识性的记忆,方法记忆——记下事物做法的记忆的说法.7经验记忆本身容易被人自在地回想起来,并且这种记忆是愉快且难以忘记的.而知识记忆若没有“充分的契机”是很难被回想出来的.8方法记忆是“无意识的记忆”且“难以遗忘和根深蒂固的”9.显然,像笔者所看的学术书籍以及中学生课本上的知识应属于难以回想起来的知识记忆的范围.这些内容也应被归为前面提到的被大脑自然地认为是对生命没有意义的信息.一般来说,除了兴趣爱好,人们阅读此类书不是要应付考试就是别的相当功利性的原因,而这类书的内容往往和直接的生活经验相距甚远,因而读起来总是晦涩难懂,若没有相当大的耐心和毅力就很难坐得住.但是,为了将来成为专家,或者为了写一篇具有较强理论基础的论文,这些书中的内容必须要被我们所记忆的时候,该怎么办呢?池谷裕二提出将知识记忆跟自己的经验联系起来的“细致化”的三种方法:谐音、跟别人讲解自己希望记下来的东西、充分利用五官.10德国著名的记忆力训练专家盖瑟哈特认为“人们完全可以把抽象的、枯燥的事物‘翻译’成有色彩的图像语言.为此我们只需要一点想象”.11这些方法其实都可以用另一位日本的脑科学家千叶康则的“意义化”三个字来概括.利用这种方法记忆历史年代等一些不需要太多理解的内容时比单纯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得快记得牢.这类知识性的内容的记忆技巧,我们也可以参考一些单独捕捉记忆的记忆术的书.⒉对记忆的东西一定要理解.

对于一些本身就有意义的语言,若将其当做无意义的语言来记忆则是不可取的.为了提高记忆力,对所学的知识首先要做到理解,不理解的东西是无法记住的,也是没有意义的.实验证明,如果不能做到分辨差别大的东西,就没有可能分辨到差别小的东西.12所以,我们读书时,应尽量先对整本书作一全面的理解,细微的部分待以后逐步补充.比如读《西方哲学史》,可以先不对每一个哲学家的观点作一一记忆,而是先将整个历史分成几个的时代,每个时代再分成几个学派来记忆,接下来再学习各各哲学家的观点.这样做,不仅记得牢,而且对历史发生的顺序也不容易搞错.

理解对记忆是非常重要的.池谷裕二博士特别介绍了“学习转移”.13如果能够理解某一范畴的东西,便可将这种理解方法运用到其他范畴中去,这就是“学习转移”,而学习转移是有累乘效果的,不断学习,到了一定程度,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原先不理解的东西一下子就顿悟了.其实,这种对方法的理解就是前面提到的第三种记忆方式“方法记忆”.池谷认为,知识记忆只适用于背诵,但借着方法记忆,便可应用其逻辑背后所有根底性的东西.14因此,这种记忆只需要记住很少的一部分就可以获得几倍的东西,而且记得牢固.正如导师所建议的那样,每一门学科真正经典的东西就那么几本,你只需要把那几本读懂了、理解了就可以了.这难道不是这种方法记忆在做学问中的应用吗!当我们掌握了某一门学科的方法之后,就会触类旁通了.按照这种读法,书也许会越读越快,阅读越有趣.

⒊学会科学复习

许多心理学家都认为,复习是保持记忆的一种重要手段.而池谷博士甚至认为:复习就是学习的铁则.15通过复习,人的神经细胞受到多次刺激会更活性化,这样会使记忆力增强.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复习最好要“趁热打铁”,尽可能一个月之内复习,否则就是徒劳的.因为第一次记忆的东西可能并非在你的头脑里完全消失,但想不起来跟没记住的效果是一样的.而且,复习最好是对同一内容的复习,因为“复习的效果,必须对同一对象才能产生脑作用”.16所以我们选择某一学科的基础书一定要慎重,选好了就要以此为准多看几遍.同类型的书摊太多了反而会影响记忆.

那复习多少次才好呢?池谷给我们开出了最有效的复习日程:两个月内复习四次:学习后翌日作第一次复习,一星期后进行第二次,隔两星期后作第三次复习,再隔一个月后进行第四次.他认为只需要这样复习就够了,不需要再额外复习,剩下的时间最好是学习其他知识.17当然,还有一些可以减少复习次数的学习方法,比如记自己感兴趣的、新鲜的、跟情感有联系的内容.这些可以对神经细胞有较强的一次性刺激,不容易忘记.

据此,笔者认为,对于常常是很厚的学术书籍,看完一遍也得一个月,为了进行有效地学习,不妨分章节看,然后按照四次复习法来做.我们还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努力从表面的枯燥无味中发现乐趣,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如果实在是对那些厚厚的书本望而却步,可以先找一些趣味性的入门书来看.

三、影响记忆的两个因素:压力和睡眠不足

⒈压力

现在大学生,尤其是研究生、博士生的压力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报纸、电视上已经不止一次地报道过某某大学研究生、博士的新闻了.学历越高,家长、社会的期望就会越高.在严酷的就业压力下,我们研究生还要呆在学校读那些似乎不能马上学以致用但对长远发展有益的书,这样能保证学习有效果吗?

研究表明,过度的压力会损害大脑的某些区域,破坏细胞,妨碍接收,阻碍回忆,改变大脑的结构和功能.18很多人大概都有为找一件突然找不到东西急得到处翻箱倒柜的经历吧,这样做会反而越发于事无补,倒不如静下来认真回想,说不定会在某个常用的衣服口袋里找见呢!这就是压力消除后,丢掉东西的记忆才恢复过来的典型的例子.所以我们一定要在压力中学会安静学会思考.

2.睡眠不足

许多有关记忆心理学的书都强调了充足的睡眠对记忆的好处.我们注意到,如果晚上睡得不安稳第二天不是灰灰沉沉就是情绪暴躁,这当然会影响这一天的学习.睡眠不足会损害或延缓记忆.不仅如此,有的心理学家认为,梦,是一种记忆的再生.19睡觉时,大脑会以各种形式去审核和整理过去的记忆和信息,不睡眠则没有这样的审核整理时间.所以那种企图牺牲睡眠来学习是非常得不偿失的.实在看不下去书的时候,与其闷闷不乐无所事事,倒不如去睡个好觉去.

总之,记忆不准确或容易遗忘是正常现象,我们不必因此或气馁或发愁,应该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失败,结合自身实际排除干扰记忆的因素,用科学的记忆方法指导我们的学习,并且付诸孜孜不倦的努力,这样一定会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