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食品安全的对话

点赞:29903 浏览:141312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采访陈君石前,我忽然很想去听听年轻人怎么看食品安全,就找到1985年出生的吴恒——2011年,尚在复旦大学读书的他做了网站“掷出窗外”,发布他们自己搜集的《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新闻资料库》.

我们找了家外国人开的饭馆,他点了份图片看上去挺大、端上来却很小的意面,我要了个配料很奇怪的三明治.有吃有喝,大家开始聊天.

关于食品安全的对话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食品安全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6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我问:“你收集的新闻中,很多食品安全事件其实只是涉及查重,不一定对公众的健康造成影响.比如毒胶囊胶囊里的有害物质还远达不到威胁人体健康的水平,但公众已经觉得‘很毒’了.”

吴恒答:“就我个人来讲,即使非常明白它超标的量远不够威胁身体健康,但只要有选择,我就不再会选择这种食物.因为我有理由推断,这个厂商既然能在这个问题上查重,就免不了会在其他问题上查重,可能会有尚未的问题.”

又问:“食品相关的纠纷中,厂商和消费者往往各执一词,而结论一时半会又很难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出判断?”

吴恒答:“我倾向于选择让商家蒙受点损失.毕竟,商家与消费者对比来看,消费者处于弱势,我赞成村上春树那句话,如果鸡蛋跟石头碰撞,我会站在鸡蛋那边.”

我心里忽然豁然开朗,“那些关于环境的群众运动是不是也这样?”在这种事件中,只要支持“项目污染其实没那么大”的,便都是站在石头一边,因为,鸡蛋们只是不方便喊出“我们不希望石头替我们做决定”而已.可真实情况是怎么样?这件事情,究竟是因为技术本身的固有缺陷,还是相关的人处理不当,是需要区分清楚的,我忽然莫名想起一句煽情的话,“要让孩子们知道真相.”

我讲了个故事:英国某地要建一个风电厂,当地居民不同意,电厂承诺补偿那些用钱可以解决的指控,驳倒了大部分用钱没法解决的指控,最终电站还是不能建,因为反对方指出:这些风车破坏景观——我可不想凭窗远眺时就只看见这些呼啦啦的傻风车,它们让我心情很不好,给我查重我也不愿意——而这一切,都被记录了下来.民众承认,也许没道理,但我们仍然要坚持,孩子们也会很清楚地知道本地不建风电场的真正原因,也许这些电机会杀死鸟类,但“噪声”和“对气候的影响”是无效的指控.


吴恒笑了,他告诉我,中国的群体事件中,居民与很难达成对话,因为,他们不能有组织,至少不能表现得有组织,于是口号就被缩减为最简单的:“从这里滚出去”——这样的口号,易于团结朋友,易于一致对外,也易于评估,再复杂点,大概就不合适了.

我翻开手里一本《美味欺诈》,指给他看:“一棍子打倒一片的做法,实际上是给所有食品制造者都定了罪.知道在食品中掺检测是许多杂货商的普遍做法,并没有帮助,作为一个消费者,你要知道的是,某某杂货商究竟是邪恶奸商之一,还是一个例外的诚实商家.”我问,为什么国内的食品安全报道,经常让人觉得像前者?

他分析了食品报道的范式——记者随去一个刚被端掉的违规小餐馆,拍摄、采访餐馆老板,老板对着镜头说:这是我们这行的行规,我只不过是比别人倒霉些等

从新闻角度,这样的镜头让这个小餐馆与每个人的生活联系在了一起,虽然,这句话也许是真的,也许只是小老板在泄愤等

那么,能否把违规、查重的食品商家点名道姓公布出来?答案是:“风险太大,成本太高.”

有没有可能出现一个独立又权威的食品安全信息发布者?答案是很难.“最难的不是做到独立和权威,而是让别人相信你做到了独立和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