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人大见证

点赞:24220 浏览:11519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2006年2月20日下午,对于上海市东中学高三学生王硕来说,注定是人生中难忘的时刻.他未曾想到,在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厅里,他会以模拟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的身份坐在主席台上.更想不到,同学们精心准备的两个模拟议案,在大家的热烈发言后,一个获得通过,而另一个他极力主张的议案竟被否决了.

这次“走进人大”活动,让王硕第一次体会到人大集中制的内涵,每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同票同权,任何个人都不能改变集体做出的决定.

缘起:人大之门常打开

王硕是“走进人大”活动的第一批“实践者”.时至今日,市人大常委会共举办了55期活动,5000多位来自海内外的各界人士参加或观摩了活动.

“走进人大”活动的发起者们至今仍清晰地记得“走进人大”开办时的场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们国家政治力量的源泉.然而很多人却并不了解这项制度.“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用市民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宣传人大制度与地方人大工作.”时任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朱言文告诉笔者:“当我们看到国外学生在议会里席地而坐,听工作人员介绍国家机器的组成和运作时,我们受到了启发.何不打开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的大门,让市民了解人大、监督人大工作?”

顺着这条思路,市人大常委会着手筹备“走进人大”活动,并考虑让已经学习过人大制度理论的高中生和大学生先参与,市东中学的学生成了第一批“实践者”.

策划:走进人大做什么

为了消除人大在市民心中的神秘感,市人大常委会对“走进人大”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作了精心的设计.

从最先的进门说起.活动参加者从市人大常委会平时接待外国议会代表团时才打开的正门进来,随后参观人民大厦的底楼两边的上海市与外国友好城市往来中交换的礼品展和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市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发展的摄影展.

进入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厅后,活动进入了正式会议程序.每次都有一位市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向大家致欢迎词,介绍人大制度的基本内容和上海人大的基本情况.随后播放一部介绍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工作职能的专题片《走进上海人大》.为了帮助参加者顺利组织好模拟常委会会议,还请市人大常委会信息中心的有关负责人介绍常委会会议厅的各项功能、会议厅的表决系统.

走进人大见证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人大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1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走进人大”活动的核心,是由参加者自己模拟人大常委会会议,对模拟议案进行讨论和表决,亲身感受社会主义的真实内涵.

参与:人大立法我进言

在模拟的常委会会议上,参加者审议的议题大多是自己征集、归纳产生的,市人大常委会培工委办公室的同志仅对议题是否符合地方人大常委会职权、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予以把关.议题确定后,参与者通过调查、走访、查阅资料等途径撰写议案和决议草案.至今,“走进人大”活动讨论过的议题已达40多个,其中既有中学生性教育、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等与学生自身密切相关的议题,也有外来人员子女的教育、加快旧区改造、苏州河沿岸文化开发保护、电视“选秀”节目管理等社会性很强的议题.

有的学校还自己拟定法律条文,开展模拟立法.2007年,交大法学院分别扮演市政府法制办主任,市人大内司委主任委员、法制委主任委员,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和列席的市人大代表,按照地方人大立法两审三表决的程序,模拟审议了《关于实行各项政策促进就业的决定》的议案.活动最后,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专家作点评,给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现场课.交大法学院教授徐向华认为,市人大常委会打开大门,让这些法学专业的学生亲身体验立法过程,将为学生理性认识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法治建设发展成果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将控烟条例、养犬管理条例、职代会条例等地方人大常委会正在向社会征求意见的地方性法规交给“走进人大”活动的参与者讨论,是本届人大的一个新尝试.参加者表达不同社会群体的声音,其合理建议经归纳整理形成市民意见,提交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供常委会在立法讨论中借鉴吸收.华政附中的学生不仅为养犬管理条例立法递交了10份精选意见,还专门启动了一个关于公共场所犬类粪便处理的研究课题.校长潘敬芳感到,学生在努力地证明,他们是“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新时代学子.

见证:法治新发展

2008年10月,作为校团委副书记,李银随上海大学人才学院的同学走进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厅,观摩同学们模拟常委会.此后,她每年都带学生参加“走进人大”活动.2010年1月,她有幸以市民代表的身份旁听市人代会.会期内,市人大常委会为她配备的手机几乎被市民“打爆”,这让她深深感受到市民对人大的信任,对法治建设的期盼.正是这多次与人大的“亲密接触”,使得2011年以高票当选宝山区人大代表的李银更多了一份责任意识.

曾观摩2008年上海大学“走进人大”活动的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周成奎同志认为,这是向学生、向公民开展公民教育、法治教育、人大制度宣传的崭新形式,对大家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意识和法治意识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建议全国各地地方人大都要向上海市人大学习开展这项活动.上海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孙运时是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他曾向全国人大提交书面建议,建议全国各级人大、政府机关都要向社会开放,让广大市民了解人大、政府是怎么工作的,了解国家的政治体制,开展公民的国家意识教育.

随着“微博”等网络数字媒体的兴起,网络舆论关于中国法治的讨论一直持续不断.有人认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推进得太慢,有人认为社会主义政治的发展应该循序渐进,反对激进的.参加过“走进人大”活动的一位香港出入境事务署高级官员的话很有代表性.他说,内地的法治建设是在稳定中发展,是令人羡慕的.权利的行使,首先要训练公民如何正确使用权利.一味的反对、和游行,并不能带来真正的.


市人大常委会培工委办公室主任陈国龄坦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任重道远.培育公民的法治文化,树立公民的法治责任感,创造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氛围将成为今后普法的重点.“走进人大”活动看似没有具体的成果,也见不到效益,但我们坚持做,就是想为建设法治国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七年走进人大活动的实践证明,国家权力机关在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中是可以有所作为的.用公民容易理解、易于接受的形式宣传人大制度、介绍人大工作,从而使更多的市民了解人大、支持人大,帮助人大一起做好监督工作,是地方人大常委会工作创新的源泉.正如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云耕所言,“走进人大”活动是让参与者对人大制度有直观了解和切身感悟,帮助市民以理性的目光看待国家的政治发展进程.地方最高权力机关能够敞开大门,欢迎社会各界的市民走进人大,并在常委会会议厅模拟人大常委会,正是我国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体现.

链接

“走进人大”活动获得的荣誉

●2007年,被全国人大常委会评为“中国人大十大新闻”.

●2009年,“走进人大”活动《当回“小代表”》案例被市精神文明办授予“首届上海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一等奖”.

●2009年7月1日《人民日报》“盘点:三十年地方人大常委会”,“走进人大”活动成为上海市唯一入选的案例.

●2012年,教育部首次举办的全国未成年人校外教育理论与实践优秀成果评选中获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