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着,记录者

点赞:12107 浏览:5524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干练的短发,一袭黑色小翻领衬衫,当吴镝交叠着双腿微笑地坐在我面前,我丝毫没有把他和那个将我触动得热泪盈眶的纪录片联系在一起.在我的想当然里,能用纪录长片将人性剖析得如此深刻、将冲突矛盾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的,应该是一个头发花白、皱着眉头、脸上尽是沧桑的老者.

记得那天看完他的纪录长片《关山行》后,我激动地给他发了条短信:吴老师,刚把《关山行》看完,非常激动非常多感触,期待早些和您见面!

想象中的老者和眼前这个充满活力的魅力男人让我一时间有些困惑.当谈话开始,我才渐渐地认同了将重庆籍、70后、纪录片人这些标签妥帖地融合在一起的这个人——吴镝.一个记录时代,记录生活,记录真实的理想主义和自由主义者.

时间的力量

1996年,刚从浙江传媒学院播音主持系毕业的吴镝被分配到重庆有线台.因为有线台规模小、年轻人多,吴镝得以有机会参与台里除技术播控外几乎所有的节目制作环节.在那个有媒体竞争的年代,吴镝和年轻的同事们只有一个念头:我的报道永远要比你快!我能采访到你采访不到的人!

于是,他迅速成长.工作第二年就获得重庆广电新闻一等奖,第三年就获得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荣誉对于吴镝只是证明了曾经的过程.回忆当年,吴镝用了一个词来形容:很嗨!

在这个很嗨的过程中,吴镝熟悉了电视节目制作的全流程,事后看来,这种锻炼很重要.从前期到后期,视听语言的表述规律,不是一台摄像机所能涵盖的.从技术到艺术,包含了太多的可能性,借以表达自己对世界和内心的理解,作品也更具品质——无论剧情片、纪录片还是新闻,皆是如此.

十年前,吴镝以责任编辑的身份加入了短纪录片栏目《巴渝人家》的团队.在《巴渝人家》,他和同事一起探索了节目的核心价值观——关注普通人的情感和命运.在完成社会变迁宏大叙事背景下底层生命记录的同时,也完成了自身从四溢的主持人、记者到冷静的记录者与思考者的蜕变.此时的吴镝,对职业和作品有了颠覆性的再认识.

记录着,记录者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纪录片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纪录片人首先应该尝试观察生活,体会到决定作品力度的终极力量——记录者能在多大程度上和纪录对象站在一起面对困境,并呈现因果.

2007年,应中国教育电视台邀请,吴镝参加了大型纪录片《迁徙的人》的制作,负责讲述“三线建设”迁徙历史的一集——《关山行》.这部具有历史感的作品,获得了四川国际电视节社会类最佳纪录片金熊猫奖.吴镝认为,他和同事们试图把握的是,在可能的审查尺度下,尽可能深地展现国家意志面前,个体的选择困境——共性的与个性的,这些选择,不仅构成了鲜活动人的生命画卷,也构成悲怆深沉的历史画卷.同时,在海量的素材中小心翼翼地处理结构和节奏,以获得交响乐般的审美趣味.

在采访中,吴镝提到央视导演陈晓卿的《见证》栏目曾做过的一个纪录片特辑——《时间的力量》.这个特辑重访了十数年前曾经采访过的纪录片当事人,节目强烈地表现了时间对于人的改变的力量.

从1996年到2002年再到2012年,时间同样在吴镝身上产生了强大的改变力量.从播音主持毕业生到记者主播再到制片人、节目总监,又再次回到记者,现在的吴镝,面对中国社会的转型,不仅关注专业领域的技术更新,更试图梳理与观察传统儒家思想与新自由主义的坎坷回归,这条路,没有终点.

记录的力量

黑色的屏幕,不紧不慢地现出两行字来: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这句来自《乐府诗木兰辞》的诗句翻译成白话就是:行军万里奔赴战场,像飞一样地跨过一道道的关隘,越过一座座的山岭.


我们用《关山行》作为这个记录长片的片名,是因为用这个题目来呈现一个特殊群体几代人波澜壮阔却又鲜为人知的生命历程.国家一声令下,当年的国之栋梁人便从东部沿海奔赴内地崇山峻岭,此一去,四十载,青山在,人已老.这句诗,是一个切口,勾连着四百万人的情感和命运,我们的记录,就是试图从这个切口让未曾经历的人们和他们一起来面对选择.

黄根惠:为了使老人家睡好觉.

贾启生:要求组织给我分配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黄根惠:去吧,去了.

方有根:当时说这么几句话.

王文质:攀钢没有建设好,他睡不着觉.

柏国荣:三线建设不好,他睡不着觉.

房增益:因为睡不好觉,俺们要听的话.

黄根惠:大三线建设不好,他老人家睡不好觉.

解说:此后,真正的大迁徙开始了.涉及核能、冶金、航天、航空、造船、电子、化工、机械等一整套工业体系的骨干机构,选拔出被认为政治可靠、业务过硬的人员,从东部的大城市开赴西部;同时,设备调集也尽可能是最好的,这被称为“好人好马上三线”——数以百万计的“好人”们,随着生存空间突然的巨大变化,开始了他们一生难以想象的命运变迁.

整个三线建设几百万人迁徙的起因只有一个:“睡不着觉.”是的,这种历史的荒诞又如此的真实.

我在剪辑的时候会故意把不同地区不同专业不同生活状态的人说出的惊人相似的话剪辑在一起,用它来说明国家意志的强大,个体的微不足道.荒诞的理由其实就是没有理由,或者不需要理由,背后的潜台词就是没有选择.几百万人就迁徙了.而且,这仅仅是开始.

倪同正:男儿国是家,仗剑走天涯.

周贤兴:革命战士象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陆际衡:国家需要,备战备荒为人民,为大家,就去了.

王克强:反正也单身,行装也简单,一个行李卷就去了.

王文质:我拍屁股就走了,啥思想都没有!

王克强:没想,跟我想法一样的人想当多,一切都是党的,也没有其他选择.

王甲章:这个没有什么话说,什么怨气不怨气,你必须个个审查,个个报名,个个写申请书,每个都要写决心书的,小组都要表态的,你今天这一个组员没有表态,你是过不了关的.

解说:无论如何,基于国家意志的迁徙,不可避免地到来了.北京离安顺有多远,上海离秦岭有多远,也许不仅仅是一个用公里来标注的空间概念,一切的距离,等待着这些迁徙者用身体,甚至用生命去丈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