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品质与能力

点赞:12745 浏览:5644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创新创业教育是品质教育,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人才培养目标.创新创业品质包括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造能力三方面.应在创新意识的引导下,在创业精神的激励下,塑造大学生创新创业品质,使其具备强烈的驱动力、敏锐的洞察力、卓越的决断力、高效的执行力和流畅的应变力.

关 键 词: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造能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目的.虽然各国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和内涵仍然存在着分歧和争论,但从各国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来看,创新创业教育无不是以培育具有创新创业品质的人才为主要目标.一个人是否具备创新创业品质决定了其创新创业成功与否,决定了其能否成为一个创新创业型人才.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品质

大学生创新创业品质是指大学生创新创业行为和作风所显示的思想、品性、认识等实质.创新创业品质是一种综合素质,它是在具备一定知识和能力基础上所展示出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品格、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其核心要素体现为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造能力三方面.

(一)创新意识(innovative)

创新意识是指人们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并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愿望和设想.“创新意识就是根据客观需要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于现状,执意于创造、创新的要求的动力.”[1]大学生创新意识就是大学生对创新与创新的价值性、重要性的一种认识水平、认识程度以及由此形成的对待创新的态度,并以这种态度来规范和调整自己的活动方向的一种稳定的精神态势,包含创新动机、创新兴趣、创新情感和创新意志等因素.

创新意识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创新意识能促成人才素质结构的变化,提升人的本质力量,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所必需具备的心理素质之一.创新意识具有开拓性、独创性、联想性等特征,主要包括问题意识、发现意识、怀疑意识、捕捉机遇和灵感的意识等.在我国传统应试教育体制下,只重视大学生基本知识的学习和职业资格的获取,而忽视职业品格和为科学献身精神的培养,忽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能力.[2]所以,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要加强培养大学生的怀疑意识、问题意识和批判意识,培养大学生的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创新思维,使其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能够另辟蹊径、独树一帜.

(二)创业精神(entrepreneurship)

“创业精神”概念最早出现于18世纪.20世纪的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Schumpeter)将创业精神看作是一股“创造性的破坏”力量,管理学专家彼得·德鲁克(PeterDrucker)将这一理念更推进了一步,称创业者是主动寻求变化、对变化作出反应并将变化视为机会的人.[3]我们认为,创业精神属于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范畴,是进行创业活动必须具备的具有开创性的意志、信心、勇气和个性等情操特征.

创业精神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它要求大学生有伟大的理想与抱负,强烈的事业心、奋斗精神、开拓精神和奉献精神,把握创新机会,养成自己独特的创业个性和创业意志;以创业心态和创业精神对待工作,并以创业作风和创业品质要求自己,形成创业行为模式.

(三)创造能力(creativity)

创造能力就是创新创业能力,也可以简化为创造力,是在知识学习和的经验积累基础上,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和科学加工,从而产生新思想、新概念、新知识、新方法,并应用它们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的能力,[4]是战略、计划、实施、财务、项目、时间等管理能力的综合.[5]大学生的创造能力是隐藏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表象背后的深层次特征,是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新创业知识的现实体现,是大学生运用已知的信息、知识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和怎么写作的能力.[6]

创业需要多方面条件的支撑,诸如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创业资金和个人品质等.创业资金是创业的物质前提,创业知识为创业提供了有力的知识体系保证,创业能力则使创业资金增值成为可能.[7]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需求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与发展模式,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学科体系建设和教学资源开发,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与培训模式,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实践教学内容.

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造能力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共同体现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之中.创新创业教育就是通过教育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创业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相比较而言,创新意识是一种主观认知,创业精神是一种心理个性,而创造能力更多的是一种将创新创业知识与社会物质条件相结合的过程,并最终体现为创新创业成果.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构成

培养创造性人才是我国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以能力为导向”是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模式.我们认为,由于不同行业或企业对创业者的要求不同,也由于个人能力结构和能力内容的差异性,创新创业能力要求也不一样,从实践状况来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本能力素质要求也是大同小异的.但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由社会需求决定的,其应当存在而且可以存在一个通用模型,否则创新创业教育也就失去了根基和方向.我们试图构建这样一个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模型:在创新意识的引导下,在创业精神的激励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应当具备强烈的驱动力、敏锐的洞察力、卓越的决断力、高效的执行力和流畅的应变力.

大学生创业品质与能力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0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强烈的驱动力

强烈的驱动力是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并获得成功的动力因素,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价值观.最终决定大学生创新创业寿命的,不是创新创业的现状,而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动能,即驱动力.大学生通过创新创业获得的成就感、满足感和自豪感是激励自己创业的不竭源泉.

敏锐的洞察力

大学生创新创业中敏锐的洞察力是指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问题从总体上直接加以认识和把握,以一种高度简练、浓缩的方式洞察问题的实质,并迅速解决问题或对问题作出某种猜测的思维形式.[8]我们认为,敏锐的洞察力可以包括以下几部分:(1)观察力:对世界、国家、行业宏观经济形势以及企业内部商业运营态势,有客观的认识,善于把握企业运作的基本技术和技巧;(2)敏锐力:在收集、处理、分析信息基础上,善于捕捉来自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信息,以获得感知,觉察现存社会中商品或怎么写作的存在的缺漏、瑕疵,发现现有事物的发展方向,并对新兴事物充满浓厚情趣;(3)独创力:经过科学分析,发现对现有的市场和产品具有很大创新意义的“创新点”,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达成这些创新点;(4)平衡力:分辨、平衡自己和他人的创新点;(5)判断力:对社会需求和自己的创新点作出正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