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点赞:21565 浏览:9621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251—01

摘 要:本文拟从“有效教学”这一角度对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审视和反思,进而探索在新课程背景下实现语文阅读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旨在改进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现状,试图遵循初中学生阅读心理的主要规律,灵活选择教学策略,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增强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获得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的全面提高.

关 键 词: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也是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内容.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不仅是学校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更是课程改革取得成效的重要保证.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有效教学是理想状态,由理想变为现实仍需要寻找途径.这是一个困惑语文教学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化社会的到来,人与人交往方式的多样化和交往频率的增加,社会对其成员的语言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期待.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跟社会发展的要求构成了尖锐的矛盾,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不解决这一现实问题,难以满足社会的需要[1].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为适应社会的需求,它必须寻求自身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初中语文阅读课堂存在的低效无效现象

1.1“三维”目标不够明确,教学效果虚化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辩证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2].”新课程提出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教学目标,强调突出语文教学特质:注重语言积累、理解和运用;注重情感熏陶.这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抓手,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手段和方式,也符合新课程对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融合的要求.但现实的语文教学往往走偏了方向.提出大语文教育观,可“大语文”只剩下“大”;强调“语文教学生活化”,可只呈现“生活”;重视“探究性学习”,却成了艰深的课题研究;倡导“注重体验”,只让学生交流“思想认识”.

1.2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和赏识,却忽视对学生的正面教育

新课程强调尊重、赏识,但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并不意味着对学生要一味表扬.课堂上经常可以听到一些教师对学生取得的一点成绩过分表扬:“你很聪明”“你回答得很好”“好极了”“你真棒”等.这种过多的“廉价”奖励过分注重形式,缺乏激励性,甚至会误导学生,以为自己的答案真的最好而沾沾自喜,长此以往,只会使学生变得浮躁、麻木、势利,批判力锐减,听不进不同意见,还可能导致学生浅尝辄止,忽视对问题的思考,抑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所以,正如一味惩罚不可取一样,一味地夸奖学生同样弊大于利.教学实践证明,完整的教学既需要表扬,又需要批评,两手都要“抓”.

1.3强调课程整合,实际教学中却淡化了语文

多媒体手段引进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这是时怎么发表展的必然,多媒体的利用为教师搜集资料,优化教学过程提供了便利条件.但在课堂上,不管教材特点,无视目标主次,竞相使用多媒体,特别是展示课、公开课,几乎无多媒体就不能上,而且评课时也往往把有无使用多媒体作为衡量教学成败的一项重要指标.于是多媒体就滥用乱用了:课题的出示、教学板书的呈现、问题的出示、重难点的突破、结论的展示全部用多媒体,于是课堂上以录像代讲解,以录音代范读,以屏显代板书,各种声音及画面的闪烁成了扰乱学生思维的“干扰源”,把本应该通过品味研究才达到的效果变成了直观形象,把本该以学习语言为核心,变为欣赏学习画面,看似是语文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实质上却削弱了语言文字、文学作品的魅力,淡化了语文.

2.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2.1拓展教材内容,开发课程资源

传递和执行课程是教学的主要任务,但不是教学的唯一任务,教材是主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语文教学不是教材内容的移植和照搬,而是需要语文教师的创造加工,把教科书内容变成适宜于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变成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内容,赋予教科书内容以生命的活力.使用教科书的过程,是教师进行再创造的过程.语文教师要引领学生依据教材展开联想与想像,不断地丰富、延伸、拓展教材的内容,以“教材”为“引子”,关注课程的创造与开发,举一反三,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创造性地开发教材,形成新的课程资源.

2.2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的起点为教学的起点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认识主体,就要转变旧的语文教学观念,改变“以讲为主”的语文教学模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要成为教学活动的全面参与者;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认识主体还要突破以语文教材为中心的旧观念,全面了解学生,不但要了解学生已经具备的历史知识,还要了解学生对语文的兴趣、爱好.因为新知识的获得需要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作基础.在当今社会,学生每天会接触大量信息,而语文又与社会、自然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发展的需要,调整语文教材内容,删繁就简,为学生主体参与语文教学活动提供充要的条件.

2.3给予学生思维的空间,使其成为创新的源泉

每个学生都是一颗创新的种子.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就应认真思考并给学生创设激活其思维的环境、条件.表现在课堂教学上,就是要设计出让学生感兴趣的训练题,促使学生调动其创新因子,积极地参与学习、训练的过程,这样才可能真正达到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同时,也不能忘记这是“语文课”,所有的听说读写活动都应落实到提高“语文”学习素养和能力的层面上.基于此,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有一些动笔的训练,避免把课堂变成只有少数几位活跃分子发言的课堂.学生都在写,都在参与创新,都在参与表达,也就扩大了课堂上参与者的质和量.

3.结论

总之,效教学应该关注每一个体素质的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非取决于教师教的内容多,教学占的时间多,也不能简化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或“教得认真、教得细致”;而是看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的综合表现,看学生学到了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学得好不好,会不会学,是否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多元、有差异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