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电化教学

点赞:4201 浏览:1449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语文学科是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能力为主要目的和主要内容的文化基础课,在学生心目中是一个难学的学科,因为语言文字具有抽象性和模糊性,难于理解和运用.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一般都靠老师的一支粉笔、一张嘴,再加其它单调的辅助手段——一块小黑板、一幅挂图,使课文里的抽象内容、情感、意境很难表达出来,导致课堂气氛较易沉闷,学生听起来乏味,学起来枯燥,学习兴趣难以激发,课堂效率很难提高,久而久之还容易产生厌学情绪.那么,如何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成为了摆在我们所有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改变传统陈旧、单一的教学模式.因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输过程,教师、学生、媒体是教学过程的三个实体要素.而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是以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为目标的,以它丰富的现代教育技术形式——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乏味,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语文教材中选取了大量的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其中更有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有的描写山川景物等自然风光,抒发作者的赞颂之情;有的塑造了生动的艺术形象,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反映社会的风貌,从而激发人们的同情、赞美或憎恶.文学作品是作家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美的对象,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感知、体验、欣赏、鉴别作品的情感和艺术形象,使其语言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同步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能使你的教学如虎添翼、如鱼得水.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用第一人称描述了作者在清华园教书时夜游荷塘所见所思所想.全文内容不多,意境却特别美,这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但由于学生多生活在城镇,对荷花、对夜景了解甚少.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正是考虑到这个特殊原因,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先放一段录像把同学们带到"荷塘月色"之中.真实而各具姿态的夜色荷塘的独特景色,动人的音乐,的描述,三位一体,使同学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同学们的心弦被扣动,思维被激活,一下子就激发起同学们主动学习的兴趣.

语文教学中的电化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如李白的名诗《蜀道难》,将神话传说、想象和艺术夸张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生动地描绘出蜀道峥嵘崔嵬的面貌和它阴森深邃的气氛,有力地突出了蜀道的艰难高峻和难以攀登的可畏可叹,还为蜀道涂抹上一层古朴凄凉、离奇的色彩.在那一唱三叹的反复中学生知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但是他们认为是李白夸张的写法,对蜀道的艰难认识不足,这时出示蜀道的图片,学生都一片惊叹,让他们带着感情朗读时都能更加地投入,而且对蜀道都有个直观的印象.

在鲁迅先生的《药》中,描写一群人观看杀夏瑜的场面时:"老栓也向那边看,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对这群看客,制作一张幻灯片:一边是一只被手提着的鸭子,一边是一群伸长颈项的人.制作时再夸张一些,教学中一放,不用教师多讲,学生就会有一个形象而深刻的印象,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可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把抽象的文字演变为生动的画面,对于突破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大有益处,能够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当然,多媒体只是教学中的辅助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滥用.总而言之,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适时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其直观、生动、逼真的画面,激起学生的新鲜感,引导和帮助学生阅读理解.有利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唤起他们的共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这样,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