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对首都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影响

点赞:4359 浏览:1230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本文在当下微博骤兴的背景下,以新浪微博为研究个案,以首都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从分析他们使用新浪微博的目的与习惯入手,重点探讨微博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影响大学生微博使用习惯的因素是多重的;大学生对微博上不同内容的关注程度相异;大学生群体中鲜有通过微博与政府官员、人大代表等的政治互动行为.关 键 词微博;首都大学生;政治参与

中图分类号 G209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贺心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讲师,北京100070;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北京100024.邓思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本科生,北京100070

微博对首都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影响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1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一、引言

近两年,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微型博客(下文简称“微博”)在中国骤然兴起,迅速受到网民的青睐.本文试图以新浪微博为研究个案,以“80后”和“90后”首都大学生用户群体为调查对象,从分析大学生使用新浪微博的目的与习惯人手,重点探讨微博对其政治参与的影响.


(一)研究缘起

2010年,微博在中国网民中快速渗透,发展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化媒体.而大学生群体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必定成为微博的主要用户群之一.据CNNIC数据,截止到2010年6月,中国微博群体占网民总数的57.2%,其中大学生所占的比例为72.3%.此外,微博在2010年成为官民互动的新渠道.例如在宜黄拆迁、腾讯大战360、“我爸是李刚”等一系列网络热点事件中,大学生的态度体现了民意.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量化研究方法,即问卷调查法和内容分析法.辅之以质化研究方法,如观察法、文献研究法和深度访谈法.经过观察与深访,发现新浪微博在2010年已拥有过亿用户,且比其他品牌的微博更趋近主流意识形态,其用户群也更关注政治.此外,大学生倾向于使用新浪微博.因此将新浪微博作为研究个案能确保较好的代表性.限于财力和物力,本次调查采取主观抽样,共抽取北京市内的10所高校(表1).

本次共发放541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495份,有效回收率为91.5%.样本分布在大学一年级到四年级(表2).此外,还对19名首都大学生进行了深访(男性10人,女性9人).

经过近一年的文献梳理、观察、访谈和问卷调查,最终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问卷中的数据进行了描述统计分析、独立样本的t检验和因子分析.此外,还对调查问卷中的开放式问题和深访记录进行了内容分析.

二、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理论

在展开具体研究前,首先要界定与网络政治参与相关的核心概念,并回溯国内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历程.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对政治参与的理论研究已近成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兴起了一种新的政治参与方式一一网络政治参与.大学生作为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特殊青年群体,已成为网络政治参与的主力军.为了深入研究微博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影响,有必要首先廓清与网络政治参与相关的概念.

政治参与作为近代政治的概念,是政治文明过程中一个重要变量.杨光斌将政治参与界定为:“普通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影响政府的决定或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以李斌为代表的学者则给出了网络政治参与的概念,即参与特指各种政治参与主体借助互联网进行利益表达、参与决策从而影响政治过程的行为.具体表现为:利用互联网进行网络选举、利用网络进行对话和讨论、与政党、政府及政界人士进行政治接触、利用网站表达政治立场、利用网络参与民意调查等活动.

综合上述两个概念,本文将大学生微博政治参与界定为:大学生作为政治参与主体借助微博表达利益诉求、参与决策从而影响政治过程的行为.具体表现为:利用微博关注(等同于网络流行语“围观”)政治、经济、社会事件或问题,表明政治态度,参与网络政治行为等.

(二)中国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历程

孙崇文在其硕士论文中将中国网络政治参与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本文沿用此种划分方式,并补充了近两年微博介入政治参与的标志性事件.

1.起步阶段(1995年~1998年).以1995年清华大学学生铊中毒事件在网上激起的风波为开端,随后是中国大陆第一个BBS站点“水木清华”的开通.中国自此进入网络政治参与时代.而1997年印尼屠华暴行激起了中国网民的声讨.此阶段的网络政治参与人数和手段有限,参与方式单一,且表现出民族主义色彩.

2.一元化阶段(1999年~2000年).“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袭”事件使网络政治参与空前发展.它引发了人民网开设中国首个时事新闻类论坛“强烈北约暴行论坛”,该论坛后改名为“强国论坛”.网络激发了中国民众的爱国热情,政治参与呈现出一元化发展趋势.

3.多元化阶段(2001年~2004年).以2001年初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为指导,中国的网络政治参与逐步走向多元化.2003年的“孙志刚事件”、“刘涌案”展示,网络参与作为体制外的一种表达方式与体制内的各种力量进行了积极的对话.

4.发展阶段(2005年至今).2007年期间,电视台推出的“我有问题问总理”的网络互动栏目成为网络参政的重要转折点.2010年12月的《2010中国微博年度报告》称,微博已经成为继网络论坛、博客、跟帖三者之后,最强大的网络舆论载体,也是网友在需要发布信息时的第一选择.据统计,截至2011年3月底,在新浪微博开通并认证的中国政府机构(包括官员)已增至3000余个,并呈快速增长趋势,其中不乏高层官员.国内勃兴的“微博问政”激发了民众政治参与的热情.

三、研究发现

本研究首先探究了大学生使用新浪微博的目的和习惯;其次,试图探究大学生对微博上各类内容的关注程度差异;最后,客观地评价大学生在微博上的政治态度和网络参政行为.

(一)大学生使用新浪微博的目的和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