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高师文学概在合作式教学中焕发生机

点赞:31522 浏览:14489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高师中文专业的文学概论因教学模式滞后,严重压抑了理论课的教学潜力,削弱了该门课在高师课程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在化解文学概论教学危机方面,合作式教学的引入具有十分宽广的应用前景.高师应结合“新生代”学生的素质特征,汲取其它学科合作式教学的优长,立足学科性、“师范性”,让高师文学概论在合作式教学中焕发生机.

[关 键 词]文学概论;合作式教学;双主动;目标化;技能化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2)04—0190—02

文学概论课是高师中文专业的基础理论课,也是统摄文艺学课程群的主干课.该课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理性与学术思维,深化学生文学阅读的感知能力与审美体验,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文艺审美观与批评价值观.同时,该课在拆除学科壁垒、构建文学类课程间的有机联系方面也不可或缺.但自从该课创设迄今,学生的教学反馈与接受效果始终不尽人意,学生因理论枯燥常常形成厌学心理,压抑了理论课的教学潜力,使教师的知识传授难以达到预期效果,这大大削弱了该门课在高师课程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如何在新世纪背景下创新文学概论教学,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激活学生的求知欲,让该课真正实现自身的学科价值,这成为高师人文教学反思的一个重要议题.

一、文学概论的教学缺失与合作式转向


近几十年来,文艺理论工作者在汲取国内外学术成果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对该课的内容编排与体系设计.但伴随这种课程内容建设的纵深发展,文学概论在教学方法上的革新却步履缓慢、弊端重重.传统上以讲授法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学生主体的发展现状,虽然近些年一些研究者相继提出了审美化教学、批判导读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多样化教学等新模式、新方法,但从实际效果与推广情况来看起色不大.从教学是一个双向互动过程来看,文学概论想要创新教学模式,必须具备如下三个条件:首先这种教改要符合理论课自身的文化品性,其次要尽可能地契合学生的身心结构与接受视野,再次要符合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如是,教与学双方才会和谐互动,克服文学概论教学的当下缺失、焕发教学的青春活力.

在化解文学概论教学危机方面,合作式教学的引入与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广前景.这种在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很快在世界范围内主导教学潮流的教学模式,自80年代引入国内各级、各类教学后,在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与实践能力上绽现了蓬勃的教学生命.合作式教学以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为组织方式,以学生兴趣与问题探究为导引方式,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消除师生间教学文化冲突,形成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高效学习的教学场域,极大地推动了教学文化的生态变革.从该教学模式在文学概论课堂实践中的创新价值来看,我们可将之概括为如下三个方面:

让高师文学概在合作式教学中焕发生机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学概论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7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一)合作式教学有助于师生间教学文化的融合.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教学矛盾首先表现为一种差异性文化的相遇,即作为精英文化代表者的教师与作为青年亚文化载体的学生之间的异质性碰撞,如何才能由不同主体的文化冲突走向文化调适与文化融合,这决定着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根据教与学双方所处的教学文化处境,我们认为实现这种主体联合的有效前提是,教师应主动感知与应答周遭的文化嬗变,既做主流文化的传播者与代言人,又不忽视学生亚文化在课程实践中的补充价值,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不同教学文化主体的积极性,形成教师与学生不同“文化人”之间的主体平等与自主交流.

(二)合作式教学有助于实现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对接.于文秀教授指出:“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二者中,人文教育是基础和底蕴,专业教育则应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教育不能代替人文教育,它不能成为大学教育与大学文化的唯一承担者.”〔1〕文学概论合作式教学模式不仅传授专业知识,更注重实现教学的人文使命、生命意义.该教学模式的突出特征表现为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为根本要旨,在师生、生生之间建立多重对话机制,如通过小组研讨、学生评课、模拟教学等合作内容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思维能力、品评能力与教学能力.所以,把学生激活是合作式教学的灵魂,惟其如此,文学概论教学才能放飞思维、事半功倍.

(三)合作式教学能够更好地释放文学概论的理论品性.文学概论在知识属性上可归入元理论范畴,不仅抽象、思辨,而且较之当前创作、当下文学现象带有明显的滞后性与文化惰性,这种理论化的课型特征不利于学生认识与接受.但文学理论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文学阅读、文学批评、文学史诸经验的系统化与抽象化,合作式教学能够通过设置议题、创设情境,通过组内与组际、教师与学生互学互评等多向交流方式,变单一课程资源为多元训练主题,且能还原形而下向形而上的理论生成轨迹,契合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认知心理与接受规律,实现学生由苦学向乐学,由知识向素质的教学扩展,更好地释放理论课的文化魅力.

二、文学概论合作式教学的建构原则

目前,合作式教学作为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新模式已在各个教学领域结出了硕果,应用面覆盖各类通识课程、实践性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它适应“新生代”学生的素质特征,是一种极富创意与实效的教学方式.虽然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合作式教学探索均能丰富高师文学概论合作式教学实践,但只有立足文学概论的课程属性以及高师教育的师范属性,这种结合与建构才会更加全面、灵活而富于运用性.有鉴于此,文学概论合作式教学模式在确立合作原则时,应注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教学双主动.文学概论合作式教学不仅是教学方法上的形式变革,更是教学理念上的深层转变.诚如有论者所言:“教学双主动则活,学方单纯受动则怠,教学双方都被动则弊.”〔2〕首先,教学合作理念的建立是实施这种教学改进的基本前提.只有教学主导者深谙合作式教学理念并将之融入自己的教学生命,同时形成师生双主体的文化自觉,真正认识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交互作用共生的关系,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学习探索过程中的参考者与协调者”〔3〕,这种教改才能高屋建瓴、有的放矢、富有成效.其次,全方位拓展教学文化的内涵与外延.教师应有意识地对学生团体滋生的各种亚文化,社会蔓延的大众文化、流行文化与日常生活文化保持文化认同与文化批判,建立主流文化与其它文化模式互补的知识结构,如此才能便于实现人文与生命意义上的师生合作与对话;同时教师还应在教学活动中将文学概论课与文学课、写作课、文化课、艺术课等相关课程横向沟通,利用相互交叉、相互重叠的知识点共享资源、相互穿插、互通有无、形成合力.再次,突出教学活动中学生作为权力主体与教学主体的中心地位.教师应该自觉认识到,“学生既是大学活动的主体,也是大学活动的主要对象,还是大学活动的主要载体.在这样的背景下,只有重视学生权力、彰显学生权力,学生学习和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才能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4〕只有基于上述条件,才能以合作为导向,成功构建教学双主动的课堂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