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藤博文对话李鸿章

点赞:30242 浏览:14277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李鸿章之于伊藤博文,二人分别是中日两国“总理”级官员.甲午战争前,两人尚可平起平坐,可到了鉴《马关条约》时,后者在前者面前只配说“是”.李鸿章为了少赔几两银子,甚至对伊藤博文说出了甘居“养子”的可怜话(“譬如养子,既欲其长,又不喂乳,其子不死何待”),其苦苦哀求之状,犹如老鼠见猫一般.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前,清政府全权大臣李鸿章与日本全权代表伊藤博文有一段令人回味的对话.

伊藤对李鸿章揶揄道:“想当年中堂大人何等威风,谈不成就要打(指1884年伊藤因日本想侵略朝鲜来华与李鸿章谈判,被李鸿章断然拒绝一事),如今真的打了,结果怎样呢我曾经给过大人一句忠告,希望贵国迅速改革内政,否则我国必定后来居上,如今十年过去,我的话应验了吧”


李鸿章叹了一口气说:“改革内政,我非不欲做,但我们国家太大,君臣朝野人心不齐,不像贵国一样上下一心.如果我们两人易地以处,结果会如何”

伊藤思忖片刻,表示:“如果你是我,在日本一定干得比我强;如果我是你,在中国不一定干得比你好.”

这段对话俨然可为李鸿章所蒙受的“冤屈”开脱——甲午之败,非李鸿章之罪也.而是“国家太大,君臣朝野人心不齐”导致的问题,这个问题似乎是个人解决不了的.

伊藤博文对话李鸿章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人心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8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然而,道理真的如此吗

李鸿章和伊藤博文分别是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李鸿章的洋务运动始于1861年,比1869年才正式开始的明治维新早8年,但结果却是日本后来居上,洋务运动的首领俯首于明治维新首领面前,签订了大清有史以来最屈辱的《马关条约》.

为什么会有这种结局呢李鸿章所抱怨的弥漫于中国朝野的保守思想和守旧势力对近代化运动的阻挠破坏无疑是重要原因.但是李鸿章又算是哪种进步势力呢

我们不能拿敌国首脑的谀辞当做“真理”,关于李鸿章,梁启超早有到位的评价——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他沙上建塔,对一个破屋只知修葺却不能改造等

在世界形势摧枯拉朽之时,作为大国“总理”,却在一个破屋子里,专注当一个裱糊匠.这种“人杰”,正如启超所称,为“庸众中的杰士”,所谓“庸众中的杰士”,毕竟还是庸才而已.

作为“改革总策划”的李鸿章,其推行的洋务运动,只学技术不学政治制度,充其量是对“破房子”进行“裱糊”而已的半拉子工程.势必被浩浩汤汤的世界潮流所淹没.日本发动的甲午战争是打向“庸才改革”的最响亮一记耳光,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

“国家太大,人心不齐”——这是一个国家堂而皇之不进步的理由吗只不过是抱残守缺的庸官不作为的借口罢了.

看伊藤博文当年,明治维新前,反对改革的幕府军何等猖獗,他们打得改革派西乡隆盛大败,日本改革派随时都有性命之忧,其艰难程度数倍于大清洋务派,然而伊藤博文在西乡隆盛死后,毅然加入长州藩军队,继续追随大久保利通改革阵营,反对幕府统治,力主“开国进取”.终于取得最后的胜利.

伊藤是以身家性命,推动一步到位的变法维新.从而使日本迅速在亚洲傲然崛起.伊藤改革的彻底性,岂是拖泥带水的李鸿章所能比拟的吗

翻看《马关条约》那段历史,必须承认:李鸿章对改革的见识与胆略,比伊藤博文差了一个档次.以李鸿章的胆略.即便放到日本,怎么会比不惜牺牲自己生命也要推进彻底改革的伊藤博文干得好呢

在胜利者面前,必须指出失败者的残缺.享用着胜利者谀辞的失败者,除了自欺欺人、自我开脱之外,剩下的恐怕只能是——下一个失败的轮回!

一个是封建官僚,一个是近代政治家,一个是旧地主阶级,一个是新兴资产阶级,如此差距,岂不正环环相克,天敌俱现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