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旅游与社会学的关系邹议

点赞:4072 浏览:1208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旅游是人们一种短暂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是人们追求自然、解放身心、试图摆脱现代生活高压力下的不适之感的主观行为,是人们对于惯常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或熟人的人地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异化体验.旅游对于现代社会的公民而言,意义、重要性和功能性逐渐得到加强.从社会学为旅游研究开辟新视角和旅游反映社会变迁两大方面,阐释现代旅游与社会学的关系.

关 键 词:现代旅游 社会学 社会变迁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5-165-02

1引言

旅游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古代即已存在.但世界性的旅游组织和导游,是在五千年前由古埃及兴起的.旅游的迅即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行业、产业,而且对整个世界的社会经济发展与变迁起了巨大的助推作用.旅游的产生是客观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社会成员收入的增长、闲暇时间的增多以及人们旅游消费需求和心理需求等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本文所指的旅游,是将其看成一种社会行为,它是具有综合影响的并对社会发展及社会变迁有重要作用的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的结合,而社会学就侧重把其当作群体行为来研究.旅游社会学的核心思想:旅游作为一股较强促进社会文化变迁的力量,旅游社会学的研究不应把旅游社会文化现象孤立地加以研究,而应该把其融入“促进社会文化变迁的众多因素中作情景化的审视”.

2旅游与社会学的关系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以整个社会以及构成整体的各种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并揭示这些现象的结构及其发展规律与机制,以促进社会良性运行的综合性具体学科.旅游学是一门具有较强实用性和操作性的学科.社会学为旅游学和旅游研究提供了基础性的理论、研究方法和视角.

现代旅游与社会学的关系邹议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学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2.1社会学为旅游研究开辟新视角

2.1.1旅游是一种异化体验

现代社会中社会成员的旅游行为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旅游现象,实质是旅游者、旅游目的地、旅游机构之间发生的相互关系过程.而且,这些行为、现象、关系及其过程构成了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从社会学的视角解释现代社会的旅游现象,可以这样表述:旅游现象,是整体上具有群体性综合性表征的社会文化行为现象,也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借助旅游对自我进行一种“调试和重塑”的过程并为此作出努力的行为表现.该现象由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和提供消费产品的旅游业共同构成,其形成原因是旅游者的消费需求,而需求的本质属于文化娱乐性需求.

(1)从旅游者的角度看

旅游者的消费需求是文化需求,是满足了其生理需求之上的需求.这种文化需求在古代社会即已存在,但是由于生存的艰难和语言、交通、资金、闲暇等方面的限制,很难在多数社会成员中实现.古代社会中只有极个别的社会成员能实现异地旅游的愿望,如徐霞客、马可-波罗等人.由于异地旅游的需求很难在多数人中得到满足,因而也不可能出现旅游大众化和社会化的现象.现代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交通的便捷、可支配资金的充裕、剩余时间的增多以及社会政策的倾斜,特别是带薪休检测、退休、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使得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把旅游作为休闲度检测的首选.

(2)从旅游产业的角度考察

旅游开发和旅游消费形成社会生产的新门类——旅游产业,并且有日益壮大的趋势.旅游产业是现代社会文化创意产业的一部分,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甚至能起到改变社会结构和引起社会变迁的作用.

2.1.2旅游是社会成员之间的群体性互动行为和人际行为的结合

社会学侧重将旅游行为看作是一种群体行为来研究,它是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人们的群体间互动行为,当然其更多地具体表现为人际行为,如旅游者之间、旅游者与旅游目的地的居民互动等等,我们在旅游的整个过程中,传递着各种各样的讯息符号,并借此来进行互动和做出相应的行为.符号互动主义也有类似的观点,符合互动论提出,通过对“自我”(self)中孪生组合——“主我”(“I”)和“宾我”(“Me”)关系的探讨来审视社会个体的变化.

2.1.3现代旅游是人们对现代社会生活影响的一种特殊回应

旅游者既在逃避日常生活中的某些东西,又在异地寻求某些东西.旅游者的“逃避”与“追求”动机,正是现代性所带来的缺失造成的.旅游是一面镜子,透过它,人们重新审视自己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审视自己与现代性的关系.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每一次对现代性的不满,都可以通过出行而得到暂时缓解拟或克服.我们可以这样说,每一次出行是为了更好地归来,它是人们再次找到社会认可和角色认同,正确对待现代生活理性危机的一种社会再适应的活动.

2.2旅游反映社会变迁

2.2.1旅游反映了人们消费心理需求旺盛

探讨社会变迁与旅游之间的关系是旅游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问题.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政治制度的宽松,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化刺激了国民旅游消费需求的增长,并引起社会结构的改变.表现如下:(1)旅游消费需求年增长率超过GDP年增长率.(2)社会成员收入增加.旅游消费需求增长的直接原因是,社会成员的收入日益增加.国民旅游消费的需求逐年增长,旅游消费改变了家庭消费的传统结构,我国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在城市和农村出现了“双降”.(3)交通支出大幅度增加.无论城镇还是农村,交通、教育、娱乐等方面消费的比例皆呈现出上升趋势.(4)闲暇时间增多.2008年国家调整黄金周休检测制度、增加小长检测和带薪休检测.人们拥有闲暇时间,才能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精神生活的满足.

2.2.2旅游消费不断增长反映了社会结构改变

社会成员不断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和相关机构满足旅游消费需求的能力和行为,构成了旅游者、旅游机构和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又不断地改变着社会结构.(1)人们对旅游的认知发生了改变.旅游,这种具有强社会地位和自身优越感的表征意义现在已经被大大地削弱了.许多人已经认识到只要我们条件具备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去旅游.(2)旅游方式的改变.我国的私家车数量的不断增长,这较大促使了更多旅行者选择自驾游.(3)旅行社和旅游目的地接待能力持续增强.(4)旅游目的地日益增多.国际环境的变化直接影响旅游目的地的数量.近年来,国内外旅游目的地也在不断增加.


2.2.3旅游发展反映的社会功能

21世纪以来,旅游者的旅游消费行为逐渐成为公民的社会化行为,并对我国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状况正发挥着重要影响.(1)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我国自1999年实行黄金周休检测制度的初衷就是为了刺激消费、拉动内需,这个目的,现在看来确实达到了.旅游业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社会功能有目共睹.(2)影响社会政策.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检测办法>的决定(草案)》和《职工带薪年休检测条例(草案)》.从社会学的视角评价带薪休检测制度,仍然是旅游消费行为影响社会政策的范例.带薪休检测的实施说明政府充分认识到旅游消费拉动内需的社会功能和巨大能量,以及社会成员对旅游消费潜在的社会需求.这项政策对旅游业和老百姓而言也是福音,既增加了社会成员的闲暇时间,又缓解了公民大规模旅游行为带来的超负荷弊端.(3)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收入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和满意度,这种享受生活的需求逐渐增强.适时适当地去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的心理追求,也逐渐进入了人们的现实生活.对旅游主体而言,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中尤其是城市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受到整个社会关注的社会化消费行为.比如,过去人们见面第一句话就是“你吃饭了吗?”,而今这已经演变成“你今年旅游了吗?”、“在哪旅游了?”这一变化,反映了社会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