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新闻评策划

点赞:30029 浏览:14248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新闻评论策划界定与抽样

(一)新闻评论策划的界定

蔡雯教授曾对新闻策划下了一个定义:“是报社采编人员根据客观存在、读者需要和报社自身条件对报道选题进行决策,对新闻采编活动进行规划和设计,并且在报道实施过程中不断接受反馈、修正原先设计的行为.”[1]在蔡雯教授看来,新闻策划本质上是运用脑力的理性行为,是“对未来报道活动的规划和设计.这种规划和设计是组合、分析信息和选择、决策的结果”.[2]很明显,蔡教授注重的是“规划和设计”,强调的是“策划”.

赵振宇教授则认为:“新闻策划,是新闻报道的主体遵循事物发展和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围绕一定的目标对已占有的信息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着眼现实,发掘已知,预测未来,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政策和策略,以求最佳效果的创造性的策划活动.”[3]赵教授强调的则是“遵循事物发展和新闻报道的基本规律”.

郑保卫教授则主张用“新闻传媒策划”这一广义概念来指代新闻策划,在他看来,这个概念“涵盖了在新闻传播事业中运用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的一切活动,并将其客体分为新闻传媒实务策划、新闻传媒经营策划两大类.”[4]

因此,总结他们的观点,笔者对新闻评论策划的界一个归纳:新闻评论策划,是新闻评论的主体遵循事物发展和新闻评论的客观事实,围绕一定的目标对新闻评论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这其中的规划和设计包括对新闻评论的组合、分析和选择、决策.

(二)文本抽样

本文以2012年3月3日至3月12日为时间段,选取其中人民网专题言论版的“人民网评”(9篇)、“网友说话”(38篇)、“报系言论”(66篇)、“1+1”(10)、“大画”(13篇)这五个代表人民网新闻评论的板块,总计136篇;并对发表评论的数量类型主题等进行统计,以此进行分析.

新闻评论版块策划

评论版块设置的创新性和覆盖的全面性,最能体现专题报道的特色和水准,也直接关系专题报道对受众的吸引力.在人民网2012年的专题报道中,其新闻评论版块设置是:“人民网评”、“网友说话”、“报系言论”、“媒体观点”、“1+1”、“大画”、“2012调查”、“我托书记省长捎句话”.版块添加了漫画时评,形式新颖;还设计了调查,全民参与,充分体现了人民网版块设置的创新性和科学性.

(一)策划新颖性:大画增加了评论形式的多样性

与以往相比,这次的版块增加了“大画”,该版块通过漫画的形式来评析热点事件,吸引了不少眼球.更重要的是,其作为今年新增的版块,尽管其数量并不多(只有13篇),其形式的多样化却体现了人民网新闻评论策划的新颖性.

刘保全教授曾说过:“创新求异性是新闻策划的灵魂.”他认为,新闻策划的第一要义就是要出新,“只有在时间、地域、内容和形式上以超凡的气势和独特的视角予以报道,才能出奇制胜,达到策划的目的.”[5]很明显,人民网将这一策划要义用的恰到好处.

在3月11日的一篇画评中,孙继业的观点:收费公路成地方政府“提款机”与“摇钱树”,则被图片形象地表示出来了.图上官员财大气粗的顶着收费公路,口袋里全是金币,而普通老百姓就如同图上的小人,只能站在下面非常惊讶,讽刺意味一目了然.这种通过漫画来评论的形式早已不是新闻,在人民网之前的时评中也经常用到,但将其在专题中开辟一个版块还属首例.

如同水是生命的源泉一样,创新也是新闻策划的活力和源泉.人民网通过开创漫画版块,做到了在形式上创新,将创新这一点表现的淋漓尽致,这不失为一种新颖的评论策划.

(二)策划科学性:调查科学可靠

与以往相似,每年都会做一个调查,调查网民对哪些热点问题最为关注.2012年的调查中,高达155万人次参与,其中包括19万手机用户,这比2011年的12万人次整整高出了143万.

的调查还可以作为新闻评论的依据,其策划凸显了人民网评论的科学性.新闻评论有五个根本特性:“一是新闻评论依赖事实的新闻性;二是新闻评论传播的时效性;三是新闻评论论说的有效性;四是新闻评论内涵的思想性;五是新闻评论传播知识的有益性.要写出这样的新闻评论作品,科学精神必不可少.”[6]这其中的科学性就包括新闻评论的有效性.调查有科学的数据,体现了其论说的有效性;调查出了公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实现了其新闻性;在调查中,每时每刻都有数据更新,实现了其时效性;其调查出的民生热点值得大家思考,体现了其思想性;最后,其为众多新闻评论作者提供了严谨的数据,实现了其有益性.这也就说明了调查这一版块策划的科学性.

2012年的调查结果中,排名前三的社会保障、收入分配以及医疗改革的票数分别高达:25万、18万和10万票,这比以往的任何数据都要高.在这一数据的指引下,人民网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就间接反映在了其评论文本中.在“大画”这一版块中,仅有13篇的评论里,民生评论就占到了8篇,高达61.54%;而在“网友说话”中,民生热点评论也占据到了36.84%(14篇).

新闻评论内容策划

本文对这136篇评论的主题词进行了概括,用1-2个词概括每篇评论的主题.经过统计,共涉及12个主题,排在前三位的主题分别为:民生问题(33)、官员执政议政能力(24)、深化改革(21).同时,2012年的民生热点调查结果显示,网民选出的前十大热点问题依次是“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医疗改革”、“社会管理”、“教育公平”、“三农问题”、“”、“物价问题”、“食品安全”、“房价调控”.这十大热点与人民网言论的主要关注点:民生问题、官员执政能力、深化改革等不谋而合,这也体现了人民网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贴近性.

(一)策划文风:“走转改”深入人心

“走转改”是“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简称,这是2011年8月、中国记协等五部门组织策划的一项新闻活动.在2012年的活动中,其新闻评论风格也得到了体现.3月11日的《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民生的基层视野》,其用“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来形象的表示“通过基层的民生触角,更能触摸到问题与挑战、变化与期待.城镇化率历史性地超过50%,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之一,但进城农民焦灼的“融入城市难”,提出了社会民生的课题.”3月12日的《“十元钱购写力”是一份最成功的提案》,其用十元钱能够写些什么来说明现在的物价,也写出了现在物价高涨的原因:“燃油价高直接导致运输业居高不下,而运输业为了生存不仅运价一直在高端徘徊,车辆改装、超载等现象更是司空见惯.”等等.这些原生态的文字平实易懂,而非官话套话,无不折射出评论者接地气的作风.

“走转改”不仅体现在文风上,其“网友说话”刊登了无数网友传递的声音,也是人民网深入基层的体现.传播学大师施拉姆曾说“报刊应该设法表达一切重要的观点,而不仅表达出版者或从业人员所同意的观点.”[7]从这一点看,人民网已经将“走转改”这一活动真正地贯彻执行了.其实,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纸评论的演变与发展,重要变化之一是越来越多的公众言论以各种体裁和形态走上媒体,成为公众参与社会生活、进行舆论监督和实现自身话语权的重要方式与途径.”[8]不仅报纸如此,网站也是如此.人民网在表达基层声音上,已然深入人心.

(二)策划主题:民生问题依旧是焦点

从主题词的提取中也可以发现,民生问题所占的评论最多,高达24.26%.

近年来,民生问题越来越成为的焦点.在每年的“调查”中,人民网都会调查人民最关心的热点民生问题.2012年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社会保障”得25万票,“收入分配”得18万票,“医疗改革”得10万票.

从这排名前三的民生热点也可以看出,其均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如3月4日《人民网评:以“大家的共识”推动民生改善的前进》将医疗改革提上议程,还给予了承诺“其实,社会管理领域亟待创新与突破的,又何止于医改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不动摇,不折腾,不懈怠.”3月9日《人民网评:让“房价合理回归”为“消费需求扩大”释放更多空间》则对民众最关心的房价问题提出了建议“让房价合理回归”等等.

人民网新闻评策划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保障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8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人民网所策划的这些民生评论一方面体现了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另一方面也是其与民众贴近性的体现.正如人民网时评海外版作者国昌在《应百姓呼议百姓事》中所言:“从这段时间的报道来看,举凡百姓有所呼,会上都有所议:除了上面说的两个问题外,像医改、校车、小微企业融资、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问题,都在会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有的代表委员还直陈其中的弊端,提出了有操作性的方案.看到这样的情景,让人颇感振奋,真是开到了百姓的心坎上了.”

总结

“经济全球化加速政治化和信息网络化”.[9]的确,在这次新闻评论的策划中“网友说话”、“我托书记省长捎句话”等就反映了网民通过互联网参政的积极性,也是信息网络化的重要体现.涂光晋教授曾评价道:“从单一渠道到多种渠道,全媒体平台拓展了新闻评论的表现形态.”[10]这一全媒体平台指的就是互联网,如何利用好互联网这一虚拟的网络平台来传播信息,对于新闻从业者也是一个重大考验.很显然,人民网在2012年策划的这一系列新闻评论对正确引导网民的政治参与起到了很好的指向作用.其版块设置覆盖范围广,形式多样化,调查凸显言论的科学性,且内容朴实,文风简练,民生主题鲜明,对其他的媒体是很好的借鉴.


注释:

[1]蔡雯:《新闻编辑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2]赵振宇:《社会转型中的新闻评论——2011年中国新闻评论回眸》[J].《新闻战线》2012年第1期

[3]赵振宇:《新闻报道策划系列谈(一)新闻报道策划:差异化竞争的取胜法宝》[J].《新闻与写作》2010年第7期

[4]郑保卫、唐远清:《试论新闻传媒核心竞争力的开发》[J].《新闻战线》2003年第1期

[5]刘保全:《“新闻策划”问题综述》[J].《新闻导刊》2000年第4期

[6]赵振宇:《科学精神在新闻评论中的作用》[J].《新闻与写作》2012年第1期

[7]施拉姆:《报刊的四种理论》[M].新华出版社,1980年

[8]涂光晋.:《公众言论走上媒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纸评论的一个显著变化》[J].《新闻三味》2006年第8期.

[9]赵振宇:《认识新闻评论发展新闻评论》[J].《新闻研究导刊》2011年第8期

[10]涂光晋:《多媒体生存·多功能延伸·多主体参与——改革开放30年新闻评论的发展与变化》[J].《现代传播》2008年第6期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