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物理模型的建构

点赞:25056 浏览:11752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知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的表述是“模型是与真实物体、单一事件或一类事物对应的而且具有解释力的试探性体系或结构”.

生物模型大体分为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物理模型是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知对象的特征.其中,部分物理模型需要师生动手制作,从而使生命现象或过程得到简化,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


1.建构物理模型的作用和意义

1.1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

生物课本上的很多知识是以理论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的学习属于一种静态的吸收和思考,长时间的理论学习,难免会觉得枯燥与乏味.在制作物理模型的过程中,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通过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将其转化为易于理解和消化的模型,增强了本学科的趣味性,使学生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从中获得知识与乐趣.

1.2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生物物理模型的建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生物物理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9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在生物学的教学过程中,课堂的学习过程中主要是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而课堂的教学时间有限.物理模型对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有很大的帮助,在课堂中对本模型做一些简单的介绍,并有一个标准的模型进行示范,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外时间,来完成物理模型的制作.这样提升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成功的制作物理模型渴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了解

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使学生在大脑中转化为自身的知识比较困难,并且可能只是停留在现象的表面,很多结构复杂的问题难以解释清楚.高中阶段的实验较为简单,所以对部分微观或宏观的抽象事物不能够做明确的阐述.物理模型就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是介于理论知识和实验中间的一种加强学生对知识理解学习的有效方式,将一些结构的重点部分形象的呈现出来,从而使学生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体会所学和查找的相关知识.

1.4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精神

在物理模型的制作过程中,每一个模型的制作都有难点存在,需要几个学生相互配合才能够完成.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分工明确、相互帮助,遇到问题协商解决,每一个模型的完成都需要团体成员的配合.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这正是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所必不可少的要素.同时有助于加强班级同学之间的凝聚力,营造科学探索的氛围.

1.5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生在进行物理模型的制作过程中就是将研究过程的一种重复,从而体会科学家在探索过程中是如何解决问题,并一步步向前摸索的.培养和熏陶学生对科学的认知态度,善于发现身边的生命现象和问题的能力,通过一些简单的模型制作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提升,为以后进行进一步的科学探索和学习打好基础.

2.学生建构物理模型需要注意事项

2.1让学生正确认识真实存在与模型之间的差异

模型的制作使得知识更加形象化,利于学生的理解.然而在模仿的同时,会与真实的结构或理论有一定的差距,可能会用到一些抽象的物体来替代,或者是在大小、形状和某些部位有一些不同.因此,在模型制作结束后,要进行一定的总结,使学生认识到模型与真实与理论之间的差距,进行比价分析,确保所学知识的真实性.

2.2合理评价学生构建的模型

在对学生的模型进行评价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学生所构建的模型进行客观和全方面的评价.模型的展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所用的材料也不尽相同,主要是对模型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点清晰准确的展现出来,以及在制作的过程中是否注意到本知识点的要点及精华的部分,还要对模型的制作完整与合理情况进行总结指正.

2.3有计划性的组织建模

在组织建模的活动中,需要注重合理有效的组织学生建模,提高此活动的效率.使学生明确自己的目的,对整个过程做以完善的规划,对学生的整个建模过程给予指导和监督,确保建模过程顺利完成,使整个过程即有意义又调动了学生学习和动手的积极性,在完成之后给予总结,使知识结构更加完整,影响深刻.

3.DNA双螺旋结构物理模型的建构

3.1建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重大突破

在沃森和克里克还未得出DNA的结构时,科学界对DNA的认识是:DNA分子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连接而成的长链,这4种脱氧核苷酸分别含有A、T、C、G四种碱基.沃森和克里克尝试了很多种不同双螺旋和三螺旋结构模型,在这些模型中,碱基位于螺旋的外部,很快这些模型就被否决了,在失败面前,他们没有气馁,重新建构了一个将磷酸——核糖骨架安排在螺旋外部,碱基安排在螺旋内部的双链螺旋.在这个模型中是相同的碱基进行配对的,化学家指出这种配对方式违反了化学规律,于是,这个模型又被抛弃了.得知A的量总是等于T的量;G的量总是等于C的量,于是,沃森和克里克让A与T配对,G与C配对,建构出新的DNA模型.结果发现:A—T碱基对与G—C碱基对具有相同的形状和直径,这样组成的DNA分子具有稳定的直径,能够解释A、T、G、C的数量关系,同时也能解释DNA的复制.

3.2学生的模拟构建

通过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认识和理解.在制作物理模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DNA双螺旋的理论知识,在大脑中已经有一个抽象的模型.然后在教师的帮助下,准备材料,进行分组,使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了解实际中磷酸基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在骨架的外侧,每组配对好的碱基对在双螺旋结构的排列顺序是多样的,这样就使遗传信息多样化,A与T同G与C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A—T之间是通过两个氢键连接的,而G—C之间是通过三个氢键连接起来的,并且两条链是反向平行排列的,使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中体会是如何反向排列的等等.这样学生在制作的同时也是使原有的理论知识更加深化和丰富,在进行完建模活动之后,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整个建模过程和理论知识加以总结,加深对本知识点的理解,同时在制作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有很多制作模型的机会,只要善于发现机会,加深对课程内容的分析与理解,探索多种方法来构建物理模型,这样,将会使生物课堂充满乐趣、使得教学相长、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