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智能建筑”的理解和认识

点赞:5691 浏览:1942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论文介绍了作者对目前工程中“智能建筑”的理解和认识.结合自己所经历的工程项目叙述与说明:“智能建筑”在建筑工程中的概念模糊、定义混乱的状态;提出了“智能建筑”在建筑工程中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与展望.

关 键 词:智能,兼容,网络资源,发展

【正文】本人在工作以来,接触的工程由最初的民用住宅、学校教学楼,到后期的商业大厦及城市综合体.作为一名建筑工程技术及管理人员,经常会遇到“智能建筑”这个专业名词.在翻阅了相关技术资料,以及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对“智能建筑”有一些认识和理解.

一、智能小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不切实际,只图虚名.应该是在90年代后期吧,也就是智能建筑、智能小区刚叫响为“热门话题”,由于缺乏规范化的管理,极易被房产开发商利用作为广告卖点,把一些只有简单的呼叫对讲、保安监控和网线进户等,本该一般住宅普及的东西、现代居住的必备条件,也称作“智能化”去宣传和吵作,把它作为吸引顾客购房的一种手段.

2、一些产品质量差、性能不稳定或设计不尽合理,如水、电、气三表集中检测的传感器、采集器和传输系统等,造成系统不能正常运行,或使用不久就“瘫痪”,要么就误差很大,不能准确反映计量读数,形同虚设,仍需人工入户抄表,完全失去远传和集中检测的意义和作用.

3、从设计到施工,各专业部门不予很好配合,各自为政,各行一套,使系统不完整,不能优化,甚至不尽合理,造成通信网络仍存几套系统,各是各的网线,互不兼容,线路及敷线材料浪费,系统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和利用,也是信息传输能力的资源浪费.三表计量方式,有的用机械表,有的用卡式(磁卡、IC卡)表,有的远程读数,有的仍人工抄表,有的预付费购卡,仍然不能统一管理,这就达不到智能化的目的和要求.


二、对存在问题的分析和当前的状况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尤其对智能化、智能建筑和智能小区的定义不明确,认识上的不统一和管理上的不规范、不严密,造成概念上的混乱.使人们对智能化小区的认识模糊不清,要么认为“原来这么简单,有几样自动设施就是智能化了”,要么又认为“很神秘,一时还难以实现”,这都是不正确的,使智能化的发展失去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但又从另一方面来讲,我们已经迎来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PC设备、移动终端的迅猛发展,也让居住群体对网络生活、家庭办公和网络住宅的需求日趋依赖,使“建筑智能化”概念也随之推向了更普及更高更普及的一个层面.

三、今后如何发展

随着我们建筑行业水平的发展和成熟,尤其是我们北京作为首都,发展方向也是国际化大都市的水平,我想整个城市的智能化水平也是衡量城市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指标.并且无论在整个地区经济和城市建设、居住水平、居住环境等方面,都要到前所未有的智能化水平.作为一个建筑电气工作者也是爱好者的本人,觉得应该解决以下问题:

1、坚持和完善规范化的管理.国家有关部门(例如:质检站)对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监督或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设计深度和设计质量不合格的,必需修改完善,施工安装必须调试校验合格,才能验收使用,不准留尾巴,并且按规定期限实行有效措施,确保智能小区的建设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和使用效果,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

2、加强对智能小区发展方向和设计方案要适合本地区具体情况.如对于通信网接入小区的规划和接入网的方案,它关系到小区信息化水平、对未来接入技术的兼容性、可扩展性及用户使用的便利性、快捷性,也关系到总投资和维护管理成本,也就是如何在用户的使用功能、成本、技术的前瞻性三者之间寻求最优的切合点.目前的网络接入技术多种多样,各有各的优缺点,“三网合一”甚至“四网合一”向什么方向发展?(电信方案、有线电视方案、网络方案等)小区内的局域网如何建?光纤是否入户?网络资源做到内外匹配,这都需要技术专家和建筑管理部门提出一些对小区通信网络建设的指导性意见.

关于“智能建筑”的理解和认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智能建筑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3、对于智能化物业管理中,三表计量的方式选择,和与几个业务部门经营上的关系处理,也应兼顾整体的合理性,突破各自为政、不方便住户和维持原始落后的管理方法等状况.对三表计量管理的模式选择,我有如下看法:一定要走智能化管理的路,上门抄表和指定用户在约定(规定)的时间、地点交费的状况必须改变.这是在有高科技的支持、有先进的管理手段的现实条件下.例如:可由物业公司统一进行网络化管理.

在另一方面,磁卡、智能卡预售方式,与传统的人工抄表相比,有很大的改进,但主要对经营部门带来较多的方便,而用户则要随时关注表上的余量,稍有疏忽则可能遭受突然中断供应之苦,要到指定的地点购卡,有几种表就有几种卡(互不通用),对这些卡的管理也很费神.我认为这方式对于一些远离市区的工矿、学校、居住小区尚有可取的地方,而且最好能用一种三表通用,甚至还包括工资卡、综合使用,我想这也是一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