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诗歌也不难

点赞:4266 浏览:1620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国古典诗歌作为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不仅可以让我们汲取营养,还可以涵养我们的文化性情.但是读不懂却让同学们一步步疏远了诗歌.

一、阅读诗歌的障碍主要有三个方面

1.语言障碍

首先碰到的困难是,对字义、词义的理解.中国的字义、词义变化很大,往往一字一词多解.如长安原是汉、唐的京城,可是在旧体诗中常把长安泛指京城,不论在哪个朝代.这还容易理解,如把京城称“日边”、“日下”,就难懂了.再有诗词,尤其是格律诗,因为受押韵、平仄、对仗等要求的制约,有的字的字义往往是似而非,不像在散文中那样确切.杜甫《春望》“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只有白发搔更短的,哪来的白头搔更短呢?因为这一句按格律应是“平平平仄仄”,第一个字可以不论,第二字不能通融,必须是平声,而“发”字恰是仄声,那就只好用平声的“头”字来代替.

2.语法障碍

白话文与文言文的语法有很多差别,诗词的语法与文言文接近,但又有很大的差别.一是因为在诗或词的一句区区几个字之中,要展开相当丰富的想象,不得不力求简洁,凡是可以省去的字,尽量省去;二是受句式、字数、格律等要求的制约,有时不得不把词的位置变动,或者改变词性,突破常规句法.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这两句按常规语法应是“因浣女归而竹喧,因渔舟下而莲动.”.这里省略了个因果连词,并且把语序做了调整,映入读者眼帘的首先是“竹”“莲”两个高洁雅致的意象,倒装句也让人耳目一新.

3.诗歌用典所带来的阅读障碍

古诗很讲究用典,援引史实可以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使诗中的形象负载丰厚凝重的文化内蕴,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以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例如李白《送贺宾客归越》“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古诗词鉴赏是高考的一个重要的考点,也是一个难点.我们在复习备考中往往关注对这一考点涉及的各类题型及其答题模式,在答题的规范性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然而,却忽略了鉴赏诗歌最基本的前提:读懂诗歌.否则,一切鉴赏都无从谈起.如果没有真正读懂诗词,即使我们注意了答题模式的选用和鉴赏术语的运用,结果也往往是张冠李戴,胡乱贴标签,答不到点子上.因此,拿到一首古诗词,我们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如何读懂的问题.

二、怎样才算读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

研读题目

大多数的古诗词的标题一般能揭示诗歌的内容与情感,提示诗歌的类别,特别是感怀诗和怀古诗,标题的指向非常明确,抓住了这些信息,就能大体知道诗歌的主要内容.

例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题目中就透露了两个方面的信息:一是从题材上可以判断,这是一首怀古诗;二是怀古的地点,在京口北固亭.

例2:《寒食寄京师诸弟》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从题目看以知道作者在寒食节,思念京师诸弟时流露出的孤独、寂寞、凄凉之情.

借助注释

古诗词中的注释往往包含了这些方面的信息:

第一是作者写作的时间、地点和背景;

第二是诗词中比较难于理解的字词;

第三是作者写作此诗(词)时的心境.

杜牧的《初冬夜饮》①

淮阳②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注释】①会昌二年(842),杜牧四十岁时,受当时宰相李德裕的排挤,被外放为黄州刺史,其后又转池州、睦州等地.此诗可能作于睦州.②淮阳,指西汉汲黯.汲黯因刚直敢言,屡次切谏,数被外放.

诗人由于耿介直言而被排挤出京,只好借酒浇愁,以求得片刻慰藉.字里行间流露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

抓住关 键 词(句)

(1)诗歌中那些透露作者思想感情的词句

例:定风波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由关键句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可以知道作者当时旷达乐观、超然物外的淡泊心境.

(2)关注诗歌的最后两句

卒章显志,是诗文常见的写法.古代诗词常在末尾两句点明题旨,阅读时应该重点注意.

例: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以乐景写哀情,写思归之情.

4.关注意象

古诗词中,作者往往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一个个物象上.这些物象不单是事物的客观形象,而是蕴含着主体思想的情感的形象,即意象.

下面举例介绍一些常见意象:

(1)杜鹃:常用于表达难以抚平的思归的愁绪.秦观《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2)湘竹:常用来表达悲伤的情思.岑参《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楚客肠欲断,湘妃泪斑斑.”

(3)哀猿:常用来表达心中的哀愁.李白《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江寒早猿啼,松暝已吐月.”


(4)春:常用以表现温暖、生命与兴盛,表示美好的时光.韩愈《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也常用于表现伤春、惜春之情.梅尧臣《苏幕遮》:“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5)秋:常用来表现肃杀、衰败、凄凉的情调.阮籍《咏怀》:“秋风吹飞藿,零落从此始.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杯销浊酒,愁眼见黄花.”(悲秋)

以上介绍的均为常见意象的约定性的涵义.这些常见意象在诗人笔下还会有非约定性的涵义,同时,诗中更多的是诗人即兴描绘的意象,其涵义也不具有约定性,这些都需要从具体作品中去感受把握.

读懂诗歌也不难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政治改革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1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5.知人论世

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如何、境况如何,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如何,朝政如何.联系这些背景,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例:《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在担任宰相期间,力主改革,但最终因保守派的反对而失败.王安石坚持自己的改革主张,不向保守派屈服.了解了这样的背景,就能知道,王安石正是借梅花而自喻,表明自己在政治改革上的态度.不管处境如何,寒冷且无花为伴,梅花依然会开放,并逸香于世.

以上介绍的几种方法,可供阅读诗歌时参考.当然,读懂诗歌的根本途径还是要靠多读、熟读,再好的方法也只能起一些辅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