炽热的电教情怀

点赞:26892 浏览:12769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距离“512”大地震已将近一年.如今走进四川省绵阳市,地震给这座城市造成的伤痕依然可辨,但是在那些积极重建家园、恢复生产的人们脸上,却没有了彼时的悲痛和迷茫.坚强是这座城市和渴望新生活的人们展现给世人的精神名片.

炽热的电教情怀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电教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在忙碌的人群中,绵阳市电教中心主任唐兴万经常会带上拍摄器材穿梭其间.唐兴万说:“与地震时相比,现在最大的感受就是镜头似乎一下从黑白变成了彩色,每一幅画面都充满了生机.”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在他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一种永不言弃的责任和信念.

“律人先需律己”

2006年5月,根据组织安排,唐兴万被调到绵阳市委组织部电教中心做主任.对于他来说,这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岗位,新领域带来的新鲜感吸引着他去思考,去探求.用他的话说:“我就是一张白纸,咋画咋有理,学呗.”

但是很快他就感受到了“外行”的压力.一次,下面报送了一部刚刚制作完成的电教片,按惯例这要交由电教中心主任进行审查.唐兴万把片子拿到编辑室,认真看了几遍后觉得有些感受,就想趁热打铁,形成一份书面意见.可是文稿写出来后,他只读了一遍就觉得不行.这就是一篇普通的观后感嘛,字里行间流露的都是“外行看热闹”般的肤浅认识,对电教片的改进毫无指导价值.过了几天,基层的同志到市里来询问片子的审查情况,唐兴万只得敷衍地说了句:“不错,继续努力吧.”基层同志听了心里很高兴,连连感谢领导的关怀.可唐兴万的脸上却一阵阵发烧.

“那是我第一次在工作中感到局促.”唐兴万后来回忆说.从那以后,他每天都要花大量的时间阅读有关纪录片创作手法和艺术规律的文章.别人积累工作经验用年来计算,而他却是用天来要求自己.原单位的同事劝他:“你现在是领导,负责抓好日常工作就行了,何必非要去钻专业知识的牛角尖呢.”唐兴万说:“连工作业务都一知半解,我还哪好意思领导别人.”

有一天,他的妻子下班回家,发现桌子上摆了一堆刚换下来的计算机硬件,问他:“好好的电脑,干吗要换这么多部件啊?”唐兴万说:“我要学习编辑片子,电脑慢了带不动.”“你们办公室不是有编辑机吗,怎么不去那儿学呢?”“机房是办公用地,不准做私用,这是规矩,我不能带头违反.”从此,唐兴万下了班就一头扎在电脑前,练习使用Photoshop和Premiere编辑图片、制作视频.不久后的一次聚会上,一个搞音乐的朋友听说唐兴万在电教中心工作,请他帮忙刻一张演出光碟.这可是唐兴万第一次独立“制片”.从采集素材、编写脚本到剪辑配乐、添加字幕,他开了一周的“夜车”,就在自家的计算机上完成了整个流程.把光盘送给朋友观看后,他收到了一条短信:专业水平就是不一样.那一刻,唐兴万的心里终于有了一丝成就感.

“忙就要忙到点子上”

自从走上了电教岗位,加班就成了唐兴万平时工作的常态.绵阳市党员电教中心只有四个人,除了要承担每月两期的党建电视栏目的供片任务,还要配合市里的中心工作,拍摄典型人物,制作专题片.

都说忙点充实,但是市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主任的一个却让唐兴万对大家这种“忙法”有了新的思考和定位.内容大致是说台里已将新闻评论类节目纳入收视率考核,组织部的《时代先锋》党建栏目收视率不太高,希望尽快改进.“我们整天加班加点地干,结果党员和群众却不爱看我们的节目,那就说明还没有忙到点子上.”在电教中心的会议上,唐兴万向同事们发出号召:“要想做出好节目,就必须更新创作理念.这才是我们要忙的重点.”为了改变节目题材单一、缺乏故事性、人物塑造模式化等弊病,他组织电教中心的同志定期与电视台开展联谊活动,他本人带头向电视台的老编导们“拜师取经”.同时,他把县区的电教力量也整合利用起来,丰富了党建节目的供片渠道.

那段日子,唐兴万的生活由原来的“家――单位”这两点一线,变成了“单位――采访”的一点多线.有天夜里,他正在编辑室里跟同事剪片子,这时候妻子打来了:“晚上又回不来了吧?”“看样子是回不去了.”“那长话短说.前些天你们那档电视栏目里有你一个正在采访的镜头,被女儿看见了,现在她每天都在电视机前等着看爸爸,你啥时候能再出一回镜啊?”“哦?行,好.”放下,唐兴万发了一会呆,自己什么时候上的电视呢?又往前想想,终于记起来了,那是一个外景采访,碰巧当天主持人有事,他就临时客串了一把.有多久没有陪过女儿,连他自己都记不清了.“唐主任,这儿我们盯着,你回家看看吧.”同事的话打断了他的回忆.“算了,忙完再说.”唐兴万摆摆手,又把目光定格在电脑屏幕上.

付出终有回报.在四川省“第十届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评比”活动中,绵阳市电教中心摄制的节目在工作片和视频新闻两个项目上双双折桂.欣喜之余,中心同事们都说:“多亏唐主任当初给我们纠正了忙的方向.”

“灾难是考验,我们不能退缩”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特大地震爆发,从那一刻起,唐兴万和他的同事们就始终处在一种箭在弦上的工作状态.5月13日凌晨5时,在火炬广场通宵值守的唐兴万与部机关其他九名同志一道奔赴北川抢险救灾.灾区人民遭受的巨大伤痛和各方驰援的感人场面,唤起了他强烈的责任感.他的脑海中只有一个想法:一定要记录下这些珍贵的历史镜头.

从北川返回后,唐兴万又被派往九州体育馆,去怎么写作转移到那里的受灾群众.一天,他正四处搜集素材,看到几个灾民在搭建临时帐篷,就准备过去搭把手.也许是连日奔波导致过度疲劳,没跑几步他就感觉直冒虚汗.随之而来的眩晕让他踉跄了两步后就昏了过去.醒来的时候,他已经躺在搭好的帐篷里了.在别人的搀扶下,唐兴万坐起来,缓了缓精神,随后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两只手在身上划拉着.“相机等我的相机呢?”“在这儿呢,同志.”一边的灾民递过来相机,说道:“你刚才昏倒的时候,攥得可紧了.”唐兴万笑了:“这东西现在比我的命都重要.”

当安置点工作逐渐步入正轨,唐兴万搭乘一辆运送救灾物资的汽车,再次深入江油、桂溪等地进行采访.在北川县城,他顶着高温酷暑,两次进入县城废墟进行拍摄.头顶嗡嗡乱飞的蚊蝇不时地撞上脑门,口罩也抵挡不了刺鼻的消毒剂味和腐臭味,他常常要停下来干呕一会.残垣断壁之上,他艰难地攀爬穿行,手臂和小腿多处被划伤,一身衣服被汗水浸透又被烈日晒干,一天下来就结出一层白花花的盐霜.但是电教人的使命感激励着他不断向前,再向前!在唐兴万的带领下,绵阳市电教中心先后摄制了《陈家坝的铁脊梁》、《返乡安置,重建家园》、《生命至上――废墟上的一次营救行动》等第一时间反映重灾区救援安置工作的专题片,留下了很多珍贵而又生动的画面.


2008年12月,在中组部评选的“全国优秀党员电化教育工作者”中,唐兴万的名字赫然在列.荣誉面前,他依然保持着那份淡定.他说:“如果没有从事电教工作,我不会懂得如何用镜头去记录身边的人和世界.电教给了我成长的沃土,我要把生命的根深植于这份美好的事业.”

(作者为四川省绵阳市委组织部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