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商务英语”的

点赞:25073 浏览:11798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在传统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受到就业市场冷遇的今天,各高校纷纷推出了商务英语这一复合型专业.本文回顾了该专业产生的原因,介绍了其现状,分析了该专业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初步的解决方案.最后,本文对商务英语的未来做出了乐观的估计.

关 键 词:商务;英语;学科;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8)-03-0094-02

一、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兴衰及其原因

托改革开放之福,同时拜英语国家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强势所赐,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一直处于上升的势头,在九十年代末达到顶峰.可是,仅仅一年以后,形式突然急转直下.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经历了从皇帝女儿不愁嫁到在人才市场上排队投放简历的痛苦过程.现在随便翻开一家报刊的招聘版,绝少看到寻求英语本科生的广告.英语只是作为一个重要的附带条件出现在应聘人员应具备资质的描述中.作为经历了这场变迁的人,我们不禁要问:这是怎么了?

要对这个问题给出一个答案,最容易的做法是把一切罪过都推给扩招.然而,进一步的思考会告诉我们,扩招本身并没有错.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比任何发达国家都要低得多,甚至还低于许多的第三世界国家.所以说,英语专业就业难不能怪罪于扩招.我们的外语院系没有根据变化了的外部环境来适时地调整专业设置与课程建设的思路才是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

二、英语+商务的兴起――形式的多样化与存在的问题

其实,英语+商务这种形式在英语语言文学专业还很兴旺的时候就有了.从那时起,这种形式就被称为商务英语.只不过这种形式在当时尚属个别院校的个别行为,还形不成潮流,成不了气候.并且,当时的商务英语实在是有点挂羊头,卖狗肉的味道――只是在传统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两门类似于“外贸英语口语”的课程,任课教师也是学语言文学出生,对经济管理毫无研究.商务英语真正开始形成潮流,并且真正开始涵盖商务类课程是在2000年.

对“商务英语”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商务英语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1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自从商务英语形成一股潮流以后,便出现了多种多样办学形式.只要看看其中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形式就可感受到其多样性.我们以广东省的三所高校为例.它们分别是中山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广东商学院.

中山大学先前的外语学院现已变成三个在行政上和财务上都各自独立的学院: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学中心和翻译学院.而这个翻译学院就是培养商务英语人才的地方.对建立翻译学院的目的,中山大学是这样解释的,“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区域化带来的人才市场的多元需要,中山大学及时协调了外语专业本科教育的不同方向,在努力创建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大学的同时,将部分实用功能剥离出来,创办了中山大学翻译学院”.其中的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能直接参与国际商务活动的英汉双语精英人才,在强化英语教育和翻译训练的同时,根据国际商务活动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开设国际商务、贸易、金融、法律和管理等方面的课程,使学生以熟练的口笔译能力,参与涉外商务活动.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仅从其校名来看就已经非常的商务化了.熟悉这所学校历史的人都知道这就是以前的广州外语学院.它和广东外贸学院等其它院校合并一方面是为了能从学院升级成大学,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在纯外语专业的萧条局面中找条出路.该校目前除了讲授传统语言文学的英语学院外,还有一个专门的商务英语学院,里面开设了英语+国际商务管理、贸易、金融、国际经济法四个专业方向.这四个专业的学生都要求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毕业时授予文学学士学位.此外,还有两个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的专业:国际商务管理与国际商务.这两个专业均采用全英授课,对英语专业八级不作硬性要求.

广东商学院则是在外语学院下面的英语系里设两个专业方向,一个是传统的英语语言文学,另一个是国际商务.前者是用整个四年的时间去学习语言与文学,后者则是两年英语加上两年商务.商务类课程也采用全英教学模式.这两个方向的学生都要求通过英语专业四级和八级别考试,毕业时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那么,这些五花八门的形式在学科上究竟归属于哪个门类呢?如果是纯粹的英语语言文学,可以在这个目录中有一个很清晰的位置:文学--外国语言文学--英语语言文学.意思是英语语言文学是在一级学科“文学”下的二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下的一个学科;如果是纯粹的管理学或经济学,则也可以找到相应的学科归属.但商务英语却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一个连学科归属都找不到的专业,学科建设怎么搞?教师的研究方向如何定?从理论上来讲,国家(在学术界由各学科的专家代表)从来就没有承认过商务英语这个专业.各地以这个专业为名头进行招生和人才培养至少是一种不规范的行为.


其实,要把商务英语归入英语语言文学或经济学或管理学都是不对的.其原因是商务英语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个复合专业.

复合专业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早就出现了,但像商务英语这样引起如此的争论却是第一次.可能是人们觉得这个跨度太大了吧.

英语和商务这两个专业究竟能不能放到一起在理论上一直是个有争议的问题.不过这样的复合满足了就业市场的需要是不用怀疑的.前面我们列举的那几所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的就业率自从该专业开办以来一直保持在100%.极高的就业率可能是商务英语最大的优势.但就像很多事物具有两面性一样,商务英语可以说也有一些缺陷.在四年的时间里要完成两个专业的学习,很可能是英语也没学好,商务也不精通.这是商务英语遭专家们批评的又一软肋.英语语言文学的专家们往往用“后劲不足”来形容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

目前教育部对全国的大专院校有一个定期的评估.评估的项目非常具体,而且每一项都有详细的说明.其中的学科规划这一项里就有一个关于课程结构的严格要求--所有专业的课程结构必须符合国家对该专业所制订的教学大纲的规定.由于现在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仍授予的是英语语言与文学的学士学位,教育部对商务英语专业的评估就套用了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大纲.这样做是很自然的.因为商务英语至今未获承认,所以也不可能为其制订一个单独的教学大纲.如此评估下来商务英语肯定就“违宪(大纲)”了.这也就不难理解2004年教育部对四所高校的英语专业进行试点评估时,对开办商务英语的院校提出了严厉的批评.

三、解决问题的途径

上面我们讲到商务英语存在着学科归属模糊、学生专业不精、专业评审不合格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其实是环环相扣的,其核心就是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从理论上来讲有两个办法.一就是让该专业争取获得教育部的承认,为其“正名”,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名正了,言也就顺了,其它的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用以前的标准看,学生确实专业不精,英语不如整个四年都学英语的学生,商务知识不如管理学院的学生.但这是在商务英语还处在“非法”时期的说法.如果商务英语实现合法化,我们也可以说该专业的学生英语水平高于专门学商务的学生,商务知识优于英语专业的学生.商务英语专业也经得起国家的检验,因为这时是以商务英语的教学大纲为框架了.

这是一个解决根本问题的办法,因为它把评价标准都变了.然而,这种办法目前看来是行不通的.另外一个比较现实的途径就是把英语和商务分开,在同一个英语系(学院)里让传统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和商务专业并行,前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后者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而且后者的所有课程采用英语授课.目前已经有少数学校(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这样做了,效果还很不错.这样,学生在专业上分开了,专业评估也是针对不同的专业采用不同的标准.当然,这种模式其实已经偏离了我们所讨论的“商务+英语”――二者糅合在一起的模式.

四、讨论与结论

客观地看,商务英语作为一个专业是中国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出现的一个怪胎.在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地方是看不到这种东西的.这个怪胎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场合是有用的.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将会有多长谁也不知道.中国有太多的事情都处于特定的历史时期中,人们无法为特定历史时期的终结划定一个具体的时限.不过,我们虽然不知道商务英语何时会寿终正寝,但我们知道让其寿终正寝的条件:中国所有从事经济、管理教育的老师都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中国的英语语言文学专业有足够的经费支持,不受招生、就业等因素的影响.这两个条件不知何时能实现,不过想来不会太快.所以,我们目前就把商务英语当作是一个怪胎吧.而且,正是因为它是怪胎,所以需要更多的关爱,而不是掐死它.

有些东西本来就应该是小众的,语言文学的研究就是其中之一.它因小众而美,因小众而具有格调,因小众而产生了高雅的情趣.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去从事语言文学的研究.语言文学的研究实现大众化之日便是其堕落之时.当大众需要的是英语和商务的一个集合体时,满足大众的需要也是高等教育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本文结束前,笔者想用京剧来打个比方.在京剧衰落的今天,人们再也看不到多年前剧院里人头攒动的盛况了.但京剧作为民族文化的一块瑰宝,政府用财政给予扶持是应该的.无奈大多数剧团仅靠财政难以为继,于是就展开了多种经营.每月除上演几场精品剧目以满足少量观众的需要和让演员有练习提高的机会外,其它的时间放放电影,用赚来的钱反哺其主业.这其实是一条很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