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形式

点赞:5545 浏览:1964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使得本来就已经非常严峻的大学生就业更加艰难.本文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新倾向,对当前金融危机下大学生的就业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

关 键 词:大学生,就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7-0027-02

大学生的就业历来都是政府非常关注的问题,特别是从99年高校扩大招生之后,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就开始浮出水面.大学生难就业的问题其实永远都是相对的,特别在我们这种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的发展中国家表现得特别突出.从目前来看,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发育并不完善,一些地方毕业生就业出现困难,但从总体上说目前高校毕业生数量与各行各业的需求量相比还远远不足,毕业生在地区的分布和结构上也不平衡,就业困难只是地区性的和结构性的[1].所以导致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有就业观念、就业制度等问题,也有高校部分学科专业与社会实际需求相脱节所造成的.

一、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新倾向

(一)自我评价比较理性

毕业生就业前认识到自我评价的重要性,毕业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同时也强调社会实践的检验,说明了当代大学生自我评价已从“以自我为中心”逐步转向理性化.

(二)就业目标趋多元化

大学生的择业与就业观,制约着他们对职业的选择和对地域的选择.由于大学生就业观念和择业价值取向的多样性,导致了大学生选择职业的多元化倾向.这种多元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2]:首先,对未来从事职业行业领域的选择.据调查,毕业生由原先选择“公务员”、“教师”、“经营管理人员”的高比例,趋向于向国企、外企、私企、西部、自主创业等作为就业选择目标,这说明原有选择职业集中单一行业的现象正在淡化,其次,对工作地域的选择.“孔雀东南飞”的状态在大学生就业流向上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家就业政策的改革以及各个省市地方性就业法规的颁布,大学生在就业选择中选“其他中等城市”的比例也在提高,这也说明在就业单位地理位置的选择上已不仅仅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或大城市,中等城市也逐渐成为毕业生选择的重点,与当前社会上人才回流趋势相吻合.

1.大城市、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企仍是普通高校毕业生的首选.绝大多数同学仍然看重事业单位,尤其是教学、科研等知识高聚集型单位,而以往“政府机关”这一热门行业虽然并未显出优势,但热度不减,近几年的公务员报考热即是证明.另外除北京、上海、广州等以往就业比较集中的城市外,沿海城市以及经济发展较快的内地城市也是大学生就业选择地.

2.重经济待遇,更看重发展前景.新一代大学生的个体意识逐渐加强,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关注生存条件.绝大多数同学认为选择职业时“行业发展前景”、“施展个人才干”、“薪金报酬”的三个因素起着关键的作用.可以看出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在择业观上既重经济待遇,把它作为生活的基础,同时更重视前途发展,有较强的事业心.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形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3.西部地区与贫困地区成为大学生择业捷径.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扩大,国家对西部及贫困地区加大发展力,度进行政策与资金的扶持,在就业中一部分学生正是看到了这一优势[3].再加上这些地区对人才需求的重视,特别制定了一定的优惠政策,在近几年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大学生就业选择时这些地区就成了他们的好去处.

4.自主创业成为大学生就业新天地.非国有企业已成为学生的重要选择,说明当代大学生对自主创业观念已基本接受,凸显对知识密集型单位的青睐,正逐步树立自主创业意识,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三)家庭在大学生择业中愈来愈发挥着重要作用

家庭在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前仍然是大学生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执行者,也应注意帮助大学生确立切合实际的职业意识,帮助他们选择好职业.家庭对于一个大学生个体的情况更为了解,应根据每一个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完成人生重要的职业选择.社会对大学生职业意识教育引导表现在加强舆论宣传的导向,用健康的主流文化来教育引导大学生完成职业选择,要正面宣传和报道大学生择业中出现的各种新闻热点,配合学校和家庭形成良性健康的社会氛围,使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意识.

二、就业指导应有新思路

1.加强就业指导,深化就业指导的内容与形式.根据社会需要,加强能力素质培养,提高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学校要注重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观念和意识,这既符合当前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又达到了用人单位满意和学生自身塑造的要求.要提高就业指导的效果,不能仅靠就业指导中心,应通过学校各部门齐心协力,及对专业课教学的渗透等方法共同形成合力,开发就业指导的隐性课程,强化具体操作过程的有效度,提高指导效果.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指导的内容和形式必须不断深化.

2.拓展信息渠道,加大信息收集力度.对成功就业的信息而言,学校就业指导中心占据着主导地位.大多数同学认为毕业生有效的就业途径仍是通过学校就业中心直接推荐和校内招聘来解决.可见高校是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主体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同学们同时需要学校在加强和改善就业指导时应重点加强信息提供和具体指导.加大信息收集力度,充分发挥就业市场的主体作用.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最关心、最需要的是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目前,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必须加大有效信息收集力度,千方百计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更有效的需求信息,并进一步加大与用人单位的合作,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充分发挥高校这一毕业生就业主体的作用.


3.加强就业指导机构建设,建立专业指导队伍.就业指导已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就业指导工作不仅是几个月临时的事务性工作,它要研究社会就业市场的变化,要研究人才供求关系,要研究人才资源使用的最佳原则,需要有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职业队伍来完成这一任务.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大学生求职的需求,才能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意识.要加强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建设.这个中心要有一批高素质的熟悉学生工作和就业市场的人才,必须经常开展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咨询、推荐和怎么写作工作,功能要齐全,能开设一定的讲座和课程,帮助学生掌握求职的技能和知识.就业指导中心要有一定的硬件工作条件如信息查询室、资料阅览室、洽谈室、招聘工作场所、Inter信息网站以及必要的设备和经费.

4.实践中进一步探索由就业教育走向创业教育的新路子.为了解决目前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除了以上提到的从就业政策以及就业指导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外,目前高等教育界正在努力探索创业教育的新路子,以期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从目前来看,由就业教育转向创业教育,已经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总趋势,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相信随着对创业教育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创业教育的新理念必定会逐渐树立,高校毕业生将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且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这必将会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因此自主创业是未来就业的一大趋势.

三、社会与家庭应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支持与帮助

1.加强舆论引导,进一步深化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虽然经过多年体制改革,但由于长久以来的计划经济影响,在大学生就业方面国家就业政策跟不上近几年就业形势的发展变化.特别是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差异,就业政策也各有特色,各个行业之间的人才流通壁垒并未完全消除,因此进一步深化就业制度改革是当务之急.另一方面加强舆论宣传,用健康的主流文化来教育引导大学生完成职业选择.配合学校、家庭形成良性健康的社会氛围,使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意识.体制问题还是大学生就业的障碍,因此,必须要继续深化体制改革,减少劳动力流动的体制性障碍.虽然目前我国省会及省会以下城市都已取消了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进人指标、户口指标等的限制,但对于已经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流动则远非是无限制的,特别是对那些已去农村和西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若要再回到城市工作,则会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因此,不仅要为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创造宽松的体制环境,而且要为往届毕业生的工作转换创造宽松的体制环境.另外,要降低大学毕业生的创业门槛,鼓励他们自主创业,这既能推动经济增长,又能增加就业.

2.家庭应加强对大学生职业意识的教育与指导.由于社会资本的影响,使得大学毕业生对“前途的选择”不仅仅是个人的决策,而是整个家庭在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上做出的集体决策.家庭在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前仍然是大学生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执行者.应注意帮助大学生确立切合实际的职业意识,帮助他们选好职业.家庭对于一个大学生的情况更为了解,家庭成员根据每一个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他们完成人生重要的职业选择,并且家庭成员的意见对于大学生来说也比较容易形成影响,他们多年的人生经验对于涉世不深的青年人具有不可替代的借鉴作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根据实际情况择业也是每一个家庭应尽的义务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