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

点赞:32495 浏览:15357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在大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之一,感恩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一个人的自觉不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成为一个人的内在的品质.感恩教育必然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同时也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感恩教育还要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感恩观.

关 键 词:感恩教育,感恩意识,实践

中图分类号:C9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0)-05-0039-002

一、感恩及感恩教育的内涵

“感恩”是个舶来词,源自基督教教义,是一个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概念.它在牛津字典里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在我国的汉文化中,“感恩”一词最早出自晋代文学家潘岳的诗《关中》“观遂虎奋,感恩输力”,亦取“感戴恩德”之意.传统的儒家文化把“感恩”表述为“仁”、“义”、“孝”.“仁”要求博爱众生,常怀恻隐之心,感念自然创造众生和社会创造人生之恩,“义”则是和朋友肝胆相照,乃至“士为知己者死”,感念的是朋友知遇之恩,“孝”则为“爱亲、敬亲”,以报父母抚育之恩,其中父母养育之恩最直接最深厚,植根于家庭.“感恩”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被解释为“恩惠就是他人给予的好处,感恩就是感激别人对自己的恩德”.确切地说,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识恩、知恩、感恩、报恩而至施恩的人文教育,使感恩成为一个人自觉不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成为他内在的品质.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社会的人,不可能独立于社会和他人而单独存在.“一个人活着不只是在为自己而活着,由于一些千丝万缕的情愫,使得人在某种程度上乐意为别人而活着,不得不为别人而活着.”其中之一便是恩情,由于恩情的存在,我们不能只为自己考虑,“恩情是联结人与人之间的一个良好的纽带,更是连结大到国与国、地区与地区、小到家庭与家庭、人与人,进而支撑起一个社会.”所以,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心存感恩.如果一个人不知道感恩,并以实际行动来报答从外界所获得的恩情,那他就不是一个人格完整、心灵健康的人,就不是一个受他人和社会欢迎的人.但是,感恩并非与生俱来的天性,它需要通过教育来点拨和引导,帮助人们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并对其回馈以感恩的态度,从而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德和责任,进而外化为感恩的行为.

感恩教育应包括三个层面:

首先,是认识层面.感恩教育要教会大学生识恩、知恩,了解自身所受的恩惠,并在内心认可这些恩惠.其次,是情感层面.感恩教育要引导大学生细心地捕捉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恩惠,在认识基础上,唤起大脑中的情绪记忆,产生一种温暖的幸福感,从而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感恩意识,产生回报恩情的自觉愿望.最后,是实践层面.感恩教育还要教会大学生将内心的感恩意识转化为报恩或施恩的实际行动,并将之形成一种习惯.

二、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方式

要让感恩成为大学生的一种习惯,感恩教育除了正确的引导和熏陶外,还应当有针对性的开展一些主题教育活动:

1.开展与德育相结合的感谢教育

学会感恩首先要从“感谢”做起,感谢不仅仅是言语的感谢,而是发自内心的真诚感谢.感恩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将感谢变成一个习惯,而且要将发自内心的感谢大声的表达出来.

感谢教育的活动形式可以有:一是倡导大学生算一笔感恩帐.让每位学生把自己一年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通讯费等各项花费算个总帐,再把父母一年的总收入算个总帐.之后让学生对这两个数目进行比较,然后谈谈各自的感受,最后让他们给各自的父母写一封信.二是写一封感谢信.感谢对象可以是父母、老师、同学等,感谢的主题如: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培育之恩,感谢同学的帮助之恩.

2,营造一个充满温馨的感恩校园

开展感恩教育首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的感恩环境,创造一个充满人文情怀的校园.因学生生活于其间,也浸润于其间,所以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营造感恩校园环境的活动形式可以有:一是举办“校园中感动无处不在,感恩留言任我行”的活动.二是举办“用我的双手,记录你的感动”的感动瞬间摄影比赛作品展.以此鼓励学生拿起你的相机,善于去捕捉生活中那些平凡的精华,让生活中美好的画面定格在感动的瞬间.三是举办精彩感恩电影展.精心挑选一些反映人性的,思想积极向上,且具有感恩教育意义的影片,组织学生观看.在学校的各种刊物上面提前刊登电影的相关内容介绍或者影评,扩大影响力,让感动超越距离,同时在每次影片放映结束,请观看的同学在特别准备的“感恩心声”留言簿上留下自己的观看后的感想和感恩宣言,或者由此联想到自己生活中某些令人感动的事或人.运用电影这种艺术形式更能感染大学生,容易激发他们的感恩心情,也会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品位,这会比传统的说教教育更有震撼力.四是举行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征文或演讲比赛.主题可以是“最令人感动的故事或人”,或者是“最难忘的事”.形式可以是主题班会,征文比赛,或者演讲比赛.

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实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感恩教育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3.怀着感恩的心融入实践行动

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然要开展社会实践,感恩教育同样要引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实行感恩行动,鼓励学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融入到自己的实践行动中去.例如开展志愿者行动,可以是利用周末时间为社区清扫一次楼道,或者是为需要帮助的任做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加强大学生感恩意识教育的措施

1.感恩教育的经验总结

首先,感恩教育需要老师言传身教.在开展感恩教育的时候,老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如何正确体会“感恩”,还应该发挥老师的身教示范作用.通过身教来影响学生、带动学生,老师的示范作用是最具感染力的,身教也是一种最形象、最有说服力的生动教材.

其次,感恩教育要从生活中的小事着手.感恩教育应当引导学生从生活小事做起,从理解父母、孝敬父母、感谢老师、帮助同学等做起.让感恩体现在平凡的生活中,而不是体现在那种目标远大却难以实现的大事上.

再次,感恩教育需要家庭、社会的积极配合.感恩教育虽然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部分,但仅仅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家庭、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从而形成一个协调一致的感恩教育网络.只有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人与人的关系才会不再冷漠.只有这样,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才会有成效.

最后,感恩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一个良好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往往会有事倍功半的效果,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有力保障.感恩是一个由“感受--感动--感恩”的内心情感活动,这要求在感恩教育过程中,要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2.感恩教育的意义

第一,感恩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自立意识与社会责任感.通过感恩教育,使大学生克服自我中心主义,培养他们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只有舍身处地地为他人考虑,将心比心,才会真正理解、同情和尊重他人.通过感恩教育使大学生能对自身生活进行反省,明白自己应该做些、能够做些什么,明白自己在社会中角色,正确定位自己,明确自己的权利义务.从而使他们能树立自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感恩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追求一种人生成就的精神境界.只有懂得感恩,才能懂得尊重他人,发现自我价值.才能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重新看待我们身边的每个人,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

第二,感恩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所谓“素质”是指人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品质等.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即素质教育的理念就是“以人为本”.

人的一生中,受惠是多方面的,而且贯穿与生命的始终.从出生起,就领受父母的养育之恩,到上学时,有学校和老师的教诲之恩,工作以后,有领导、同事的关怀和帮助之恩,到了晚年,要接受晚辈的赡养和照顾之恩.

通过感恩教育,使这些大学生认识到,离开了集体,离开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单靠个人的力量是难以成就大事.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一定得到过父母、老师、他人以及社会的帮助,“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应该用自己的感恩之心来回报父母、老师、他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报答社会.

第三,感恩教育是创建和谐校园的条件之一.建设和谐社会使我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创建和谐校园是大学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感恩教育将有效改善人际关系,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通过感恩教育,让大学生学会知恩感恩报恩,从而用自己的勤奋学习和无私奉献,来回报他人的恩惠,回报学校的恩惠,回报社会的恩惠.这样让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关系亲密无间,这有助于创建温馨和谐的校园.

和谐校园是一个团结友爱的校园.感恩教育系列活动给校园带来了清新之风,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更亲密了,校园的人际关系更和谐,让校园充满了温馨与快乐.这样良好的和谐校园环境,一定会更有利于每位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

通过感恩教育系列活动,激发了学生们沉寂的感恩之心,让学生们明白在生活中,应当时刻用一颗感恩的心表达感情,并将之投入到实际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