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经济危机

点赞:15006 浏览:6835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研究经济危机离不开制度分析.从制度视角解读经济危机,可以发现,经济危机虽然是伴随大国崛起的危难,但制度创新却可以使大国迎难而上,转危为机,抓住机遇而崛起.通过经济危机实现制度创新,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契机.

关 键 词 经济危机;制度创新;大国崛起

中图分类号 F12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801(2009)02-0068-04

自1825年英国发生经济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在繁荣与萧条中交替运行,经济危机理论历经100多年的历史演变,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迄今为止鲜有对经济危机与制度创新、大国崛起的关系进行的研究.从制度视角解读经济危机,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危机,并为通过制度创新应对经济危机,促进大国崛起,转危为机提供思路.

一、经济危机的制度分析

(一)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经济危机

任何经济活动都在一定的制度中进行,研究经济危机离不开制度分析.在制度经济学看来,有效率的制度促进经济增长,无效率的制度则抑制乃至阻碍经济发展.因此,经济危机就可以看作是无效率的制度抑制乃至阻碍经济发展的结果,是经济制度变迁中的突变.试分析如下.

第一,经济危机只有在市场经济制度中才会产生.如果经济自给自足,生产与消费直接结合,就不可能形成生产过剩或不足的危机.经济危机的形成是由于市场经济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使得生产与消费日益脱离,各种矛盾累积集中爆发的结果.

第二,经济危机总是与一定的经济制度紧密相联.人们的经济活动离不开经济制度.集中的工业化生产促进了市场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使相关的商品交易制度、银行信贷制度、劳动社会保障制度、国际贸易制度等形成并发生变化.如果出现经济结构失衡,就可能诱发经济危机.

第三,经济危机是市场经济制度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经济危机的产生有多种原因,如经济政策错误、原油危机、自然灾祸、金融泡沫破灭,等等.但这些原因并不必然导致经济危机.只有在市场经济制度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即市场失灵,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激化时,才会发生经济危机.

第四,经济危机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同时也是制度变迁的过程.经济危机的发展要经历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具有波动的周期性.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贯穿危机始终.其中,经济政策的调整与制度创新是市场复苏和繁荣的重要条件,也是带动市场进入下一经济波动周期的前提.可见,经济危机的过程也就是制度变迁、制度创新的过程.

(二)经济危机若干问题的制度分析

以制度经济学重新解释经济危机,还要对经济危机若干问题进行制度分析,而不能简单地认为其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过剩的危机”.

第一,经济危机起源于工业化大生产带来的生产与消费的严重分离.资本主义制度只是经济危机产生的一般历史形式.而并非深层次根源和唯一形式.随着工业化大生产推动近代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二者的分离程度升级,导致交易费用较快增长,经济危机也就周期性地发生.这个过程将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终结,生产与消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趋向新的有机结合而结束.

第二,经济危机的表现形式,一般来说是生产过剩,但也有可能是生产不足.科尔内等对社会主义经济中“短缺现象”的分析就证明了这一点.也就是说,经济危机既可能发生在资本主义社会,也可能发生在社会主义社会.如果说社会主义社会不可能产生经济危机,那么其经济体制改革或制度创新也就没有必要了.提出社会主义社会也可能发生经济危机,既符合历史现实,也有利于我们增强危机感和忧患意识,加快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

第三,经济危机在性质上具有的两重性,在过程上具有的周期性促进了近代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发展与完善.熊彼特曾说,创新是对1日经济秩序“破坏性的创造”.因此,也可以说经济危机是对旧经济制度“创造性的破坏”,是经济发展本身对于人类由于有限理性、机会主义而违反经济发展规律的一种惩罚和强制性纠错,是市场经济制度发展过程中的推陈出新和制度变迁.

(三)交易费用在经济危机与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交易费用是制度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指制度运作和各项交易的费用.交易费用的存在导致制度的产生,制度的运作又有利于降低交易费用.因此,当交易是有费用时.制度就会起作用.制度不仅具有分配财富的作用,还具有减少不确定性,为合作创造条件以及节约交易费用等重要功能.于是,交易费用也就成为经济发展或危机的内在因素.经济危机的产生及其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交易费用变化及其所引发的制度变迁.

当代世界经济史证明,石油、粮食等初级产品国际暴涨,将导致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交易费用大幅提高,从而引发世界性经济危机.原因在于,初级产品国际暴涨,促使进口初级产品的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交易费用不断上升,货币支出大幅增加,资本边际效率下降,投资吸引减弱,人们对货币流动的偏好增强、经济发展陷入“流动性陷阱”.最终将因资本边际效率突然崩溃造成社会投资和消费水平迅速下降.导致经济危机.

这个过程可以从石油危机得到验证.20世纪70年代,产油的阿拉伯国家为了对抗西方发达国家,以石油为武器结成同盟,采取减产、禁运、提价和国有化等政策,控制产量,减少石油出口,导致国际原油的交易费用大幅上升.进口石油的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货币供应量增加,不得不提高利率,结果引发通货膨胀.与此同时,石油的迅速上涨导致工业品普遍走高,抑制了进口石油的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投资需求,降低了产出,从而引发了由发达国家开始,进而传导至全球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严重冲击了国际经济.1973年开始的石油危机持续时间约两年,是战后最严重的一次世界经济危机.可以看到,在石油危机中,交易费用的急剧上升是导致危机产生与经济动荡的重要原因.

当然,交易费用的作用不仅限于初级产品,再以美国“次贷危机”为例.次级贷款是美国面向信誉较低客户的贷款,贷款条件较为宽松和优惠,客户可以其贷款购写房屋抵押贷款,并且不用首付.如果房价上涨大于利息上涨,次级贷款是安全而有利可图的;但如果房地产市场回落,利率上涨大于房价涨幅,就会导致借款人偿债压力陡增,使放贷机构产生金融风险.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允许贷款利率浮动,并允许机构收取较高怎么写作费用,创造了宽松的法律环境,刺激了机构发放贷款的心理“灵活偏好”;导致房地产多年持续上升,强化了购房者贷款写房的“消费倾向”.2001年“911”事件后,美联储实行低利率政策,把基本利率从6%降到1%,交易费用降低,使房地产商增强了“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资本预期利润率趋高使得美国房地产市场非理性繁荣,次级贷款规模迅速扩大,从2003年的4000亿美元,迅速增长为2007年的20000亿美元,形成房地产过热和次级债券泡沫.

然而,2004年开始美联储连续17次提息,使交易费用上升,导致房地产市场从2007年开始降温,房价下跌.利率升,房价跌,房地产泡沫破裂,预期资本边际利润率迅速走低,机构的心理“灵活偏好”和投资商“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也都看空.大量贷款者无法还款,致使房贷机构和银行的资金链断裂,坏账增加,金融市场动荡,债券发行萎缩.从2006年春季开始,“次贷危机”逐步显现.并通过多种路径传递,至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发展为世界性金融危机.

重新认识经济危机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经济危机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美国“次贷危机”发展的过程说明,交易费用变化是引发经济危机与制度变迁的重要原因.房地产等近代产业,因其资本的内在冲动、投资者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不可避免地会随着市场交易费用降低,需求扩大而急剧膨胀.然而,近代产业的资产具有专用性、发展惯性和路径依赖,难以随着交易费用变化而灵活收缩.交易费用变化会影响生产规模的膨胀或收缩,激化市场供需矛盾,导致危机从可能变为现实.所以,交易费用变化是生产规模跳跃式膨胀转为突然收缩的主变量,是解释经济危机的关键.

二、经济危机推动大国制度创新

一般看来,经济危机是坏事.然而,坏事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变为好事.经济危机之所以成为危机,就是因为市场失灵.而要让市场从危机中走出来,单靠市场自身不行.因此,解决经济危机最终必须依靠政府.如果政府顺势而上进行制度创新,就可以使国家走出危机而崛起.反之,如果政府墨守成规,不进行制度创新,那么在危机的打击下,再有实力的大国也可能衰落.

19世纪初、中期的数次世界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创新已乏力的经济大国英国,使之衰落.然而,在此期间,德国优先发展科技,建立了劳工保险和保护国内幼稚产业的社会经济制度;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发展义务教育、先进科技和工商业.建立了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美国在独立战争后废除农奴制度,以国家立法鼓励专利,创新发展工业,赠地给地方兴办大学发展教育,并赠地给居民发展农业,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保障经济安全.这些国家都经历了经济危机,但却通过制度创新,在19世纪超越当时最强大的英国而崛起成为经济大国.

1929-1932年的经济危机带来了整个西方世界的大萧条.在危机中就任总统的罗斯福果断采取措施,大规模制度创新.联邦政府通过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支持人们获得经济上的自由.同时,联邦政府迅速通过立法应对经济危机.比如,颁布《紧急银行法》整顿银行秩序,颁布《农业调整法》帮助恢复农产品,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等等.因此,虽然经历了战争与经济危机的冲击,美国却通过制度创新,在20世纪赶超英国、德国和日本,在困境中崛起,成为世界强国.

上述事实说明,经济危机虽然是伴随大国崛起的危难,但制度创新却可以使大国迎难而上,转危为机,抓住机遇而崛起.可以说经济危机和制度创新,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契机.

三、大国经历经济危机而崛起的主要制度创新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大国通过制度创新克服经济危机并实现崛起的经验值得总结.这些经验可概括为以下方面.

一是出台新政,让利于民.经济危机使社会矛盾加剧,人民生计艰难.这就促使政府更多地用“看得见的手”干预市场经济,出台新政,让利于民.

二是完善经济立法,改进和健全产权制度.这些立法包括:调整金融关系的金融法、证券法、票据法、担保法;规范市场主体的投资法、税法、公司法、破产法;调整市场竞争关系的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消费者权利保护法、产品责任法;保护无形资产的知识产权法、技术转让法、专利法和著作权法.等等.这些经济立法措施有效地改进和健全了产权制度,降低了交易成本,有助于克服市场缺陷,推动经济复苏.

三是创建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缓解各种社会矛盾.经济危机使得就业问题凸显,因此,促进就业,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就成为各国政府的目标.例如,二战后英国政府发表《就业政策白皮书》,承担促进公民就业的责任;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政府相继发表文告.宣布其施政的重要目标是保障公民充分就业;美国则通过《就业法》,宣告政府有责任为失业者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就业.

四是强化政府干预,纠正市场失灵.在经济危机的萧条阶段,面对严重市场失灵,强势政府应运而生.国家更多地强化政府干预,依靠政府的强制力来纠正市场失灵,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以防止和克服市场机制的内在缺陷.比如,大萧条时期美国颁布的《国家产业复兴法》、《社会保障法》等多项法律,强制性地干预社会经济,使美国经历严重经济危机后快速复苏和繁荣.再如石油危机以后,美国加速进行金融制度创新,发展风险投资制度,增强经济活力.从1978年至198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5个重要立法,创建了全球化的NASDAQ股票交易系统,使其成为全球风险资金的金融交易中心.并培育出微软、戴尔、英特尔等大批全球化的跨国公司.这为美国经济在21世纪初走出危机,实现复苏繁荣奠定了基础.

五是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经济危机.经济危机具有很强的国际传导性,因而国际合作应对经济危机极为重要.比如,针对劳工问题,各国通过协商制定《国际劳工公约》,并相继成立国际劳动法协会和国际劳工组织协调劳动关系.针对资金问题,各国协商共同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帮助修建道路、港口、码头和其他基础设施,在危机后帮助各国恢复和发展经济.


大国在经济危机中通过制度创新而崛起的共同经验.对于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具有重要启示.事实证明,经济危机并不可怕,只要应对得当,及时出台反危机措施,保护和激发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可以为大国进行制度创新而崛起提供重要契机.

“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上,所有的船都可以齐驱竞胜.当命运的铁拳击中要害的时候,只有大智大勇的人才能处之泰然”.大国崛起必然会伴随着经济危机的严峻考验.只有大智大勇,勇于并善于应对经济危机,并善于抓住机遇进行制度创新的政府,才能引领国家转危为机,走上大国崛起之路.

责任编辑 陈 羽

热门大全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