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的多元怎么写作对象体系

点赞:21026 浏览:9411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由于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复杂历程,高等教育的怎么写作对象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本文尝试结合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勾画整个高等教育怎么写作对象的体系,并对目前高等教育怎么写作对象多元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目的进行了讨论.

关 键 词:高等教育怎么写作对象群体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5-140-02

高等教育产生于12世纪的意大利和法国,后来扩展到欧洲的其它国家和世界各地.不同时期不同地点高等教育的含义是不同的.发展至今,各国高等教育不仅在内容形式上表现出国际化的趋势,其目的也更加民族化.更多的国家以自己特有的、更多的方式利用高等教育.所以,高等教育不单纯是文明传承和人才培养的活动,而是社会制度实践的一部分,具有其重要的社会意义.

从本质上讲,高等教育系统与社会之间有一种资源上的互换关系.高等教育系统将自己所拥有、可供给的文化资源与社会各种利益主体所拥有、可供给的政治资源、经济资源进行交换,以获取彼此的存在和发展.那么,高等教育到底该为谁怎么写作换句话说就是高等教育的怎么写作是谁真正需要,并且在享受高等教育怎么写作的同时主动提供高等教育持续存在和健康发展所必需的资源

以高等教育系统的边界为界线,高等教育的怎么写作对象可以划分为外部怎么写作对象、内部怎么写作对象两大类型.

1外部怎么写作对象

以高等教育系统之外各利益主体的层次性为依据,可以把外部怎么写作对象区分为两类:群体和个体.

1.1群体

人类社会内部由于利益和信念等因素的影响,常常分化出不同的利益群体,其中与高等教育关系较为密切的利益群体主要有国家、民族和教会等.这些利益群体既对高等教育提供资源也对高等教育提出了特定的需要.

1.1.1国家

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代表的是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阶级的利益.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是受统治阶级利益制约的,它同高等教育现实状态的矛盾运动,构成了高等教育阶段性发展史上的主要矛盾.世俗国家对高等教育提出其特定的期待要求,主要开始于18世纪国家主义思潮在欧洲的兴起,受此影响,初等教育领域中的国家干预和政府资助逐渐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种近代时尚.在伯顿看来,国家要求高等教育具备的效用至少有:社会经济效用,即职业培训以及对社会的实用价值,文化效用,即实现文化复兴和构建民族特色,政治效用,即培养良好的公民以及为政治目标怎么写作.国家在促使高等教育实现其目标的同时,也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所提供的经济上投入.除去中世纪时期大学从教会方面获得经费,大部分国家的大部分高等教育都是接受国家的拨款.

高等教育的多元怎么写作对象体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等教育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1.1.2民族

西方中世纪时期是教权与王权对立的二元世界.由于教权的强大,欧洲人仅把自己看作是基督教世界的成员,迟迟没有发展民族意识.11世纪起,随着城市的复兴、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以及商品市场经济的兴起,教权衰落,王权上升,民族意识勃然兴起.在这种对民族价值追求的推动下,早在14~15世纪就出现了高等教育的民族化运动.当时许多新建的大学越来越注重从本民族,甚至从本地区招生,出现尚不到3个世纪的大学所固有的国际性特征,受到了民族化潮流的强烈冲击,并使大学呈现出新的地理分布,也使大学的改革和高等教育模式的构建日益呈现出民族化特色,高等教育的民族价值期待日益上升.高等教育的民族化运动,一方面使民族和民族国家的发展在高等教育的目标体系中占据了日益重要的位置,另一方面,使高等教育的民族国家特色愈来愈突出,民族化程度越来越深.


1.2个体

个体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通常是由社会和其所在的群体要求而产生的,个体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包含了两种可能的取向,第一是把自己发展成完人,第二是对理想职业的功利性追求.其中后者在现实生活中影响更大,这使得“高等学校这一过去一直是选择少数学术精英的机构,现在还在起分配职业阶梯上的等级和社会结构中的位置的作用.随着青年人对这种作用的认识,他们越来越希望获得高等教育,以使自己的社会地位得以提高.高等学校的这一作用是如此重要,以致无数的青年人逐渐觉得上大学是一种责任”.也有研究认为,高等教育是个体实现自身社会地位升迁的重要途径,为了不断提升自身社会地位、改善自身经济和社会状况,作为个体的人总会认为高等教育“多多益善”.这种追求在事实上极大地推动了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使得各国纷纷开始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

2内部怎么写作对象

我们可以把高等教育系统看成一个“个性化”的单位,如同我们人一样有自我意识,它也会对自己的理想状态和发展方向进行认识和思考.高等教育自身为了满足外界怎么写作对象的需要,同时也是实现获取自身生存资源的需要,就构成了高等教育对自身进行价值定位的高等教育内部需求.我们把内部怎么写作对象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2.1教授群体

西方中世纪晚期实施高等教育的主要机构――即大学,不论是由修道院学校或大教堂学校发展而来,还是以专科学校为基础建立起来,或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自行组织形成,都与生俱来地烙上了学者学术的烙印.具体而言,大学由热心学术的市民或学者兴办起来,实行大学自治,崇尚并坚持教授治校,推崇并捍卫学术自由.维护大学的学术性质的主要力量是教授(即教师).大学管理制度由“学生大学”模式向“教授大学”模式的转变,更加强化了大学的学术性质和教授的学术权力,使教授地位在高等教育系统中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影响力更为独立和持久.

2.2行政人员

随着高等教育系统功能的逐渐强化、职能的日渐增加以及高等教育可利用资源的日益丰富,原来由教授兼管的教育教学管理、教辅工作、后勤怎么写作等事务性工作,变得日趋复杂.这就迫切需要把学术工作与行政事务区分开来,并由一个专门性成员集团对行政事务实施专业管理.布鲁贝克认为:“为了生存并继续发展,这种团体(大学或学院――引注)需要一个在管理不动产和取得经费并进行大笔投资方面拥有广泛的知识和经验的补充性的组织成分.”因此,高等教育系统内的行政力量应运而生.逐渐强大,最终获得了与学术力量相对而言的独立地位,并形成了他们对高等教育应然性价值追求的独特看法.为什么高等教育要为行政力量怎么写作因为在高等教育国家化的过程中,高等教育系统内的行政力量和行政对高等教育的期待由于与国家、政府的行政力量和和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期待具有同构性质的并且得到不断强化,高等教育内部的行政力量已经衍化为外部行政力量的代言人.因此,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关系再现了外部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权力和服从关系.

这更加使学术价值期待与行政价值期待之间的固有矛盾冲突不断.可以说,学术力量和行政力量、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学术价值期待和行政价值期待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几乎贯穿了高等教育系统历史发展的全过程.虽然二者之间的互相渗透――比如“学术力量行政化”、“行政人员学术化”――不断加强,但这只能使二者之间增进理解和合作,而不能从根本上促使二者实现价值追求上的重合.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二者之间的矛盾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力量之一.

2.3学生群体

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怎么写作对象是高等教育系统中除教授、行政人员之外的第三大核心群体.学生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带有依附性特点.首先,由于学生作为“初级学术人员”他具有不成熟性,学生价值期待会受到教师和行政人员的影响,学生的影响范围和程度是受到限制的.在学术自由方面,仅限于“学习自由”,包括“选择学什么(选择课程)的自由,决定什么时间学和怎样学的自由,以及形成自己思想的自由”,但没有“教学自由”,没有“选择授课项目的自由,选择研究项目的自由,得出自己关于真理结论的自由”.这些自由被教授所拥有.在大学自治方面,大学教师“拒不承认在专家和非专家,成人和非的平等”,而大学的管理也“不是根据人数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而是以知识为基础”.另外,学生仅是大学中“来去匆匆的过路客”,也没有“终身致力于学术研究”,他们的学习精力有限.而且,从逻辑上讲,作为被指导和被评价者的学生不能直接参与指导和评价过程.所以,学生除了要求“学院或大学对学生负责之外,没有其他更多的权力.

此外,学生价值期待还依附于外部要求.是因为高等教育系统之外的有关利益主体掌握了学生未来能否获得职业、获得何种层次和地位的职业的认可权力.尽管学生往往处于依附地位,但它必须受到尊重和得到应有关注.原因之一,青年学生特有的生理、心理特征使得他们在理性的过程和理智的要求遭受挫折时,往往易于以非理性的过程和行为取而代之,他们对高等教育、对社会所进行的思想反思、言论批判极易转化为行动的批判、武力的批判,并因此而造成动荡.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西方学潮,即为明证.原因之二,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学生是顾客”,他们除了拥有作为普通公民的基本人权,还拥有作为高等教育消费者的消费权力和接受良好高等教育的学习权力.因此阿什比指出:青年学生“虽尚无大学的才能(高等院校的行政管理艺术是需要通过长期艰苦训练才能学会的),他们确实懂得大学要怎样办才好”.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等教育怎么写作于多个利益团体,那么,多元怎么写作对象背景下,什么才是高等教育的目的

笔者认为,不同的利益主体基于不同的利场,会持有不同的价值观.不管是哪一种形态的高等教育目的,都是由该阶层所信仰的高等教育价值观所决定的,可以说是有什么样的高等教育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高等教育目的观.从高等教育的价值选择趋向上来看,持个人本位价值观的人,会优先考虑通过高等教育实现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比如像赫钦斯等人主张通过高等教育来主要致力于受教育者的心智开发,持社会本位价值观的人,则会优先选择通过高等教育实现社会价值,如威尔逊在任普林斯顿大学时曾提出“为国家怎么写作的大学”,让高等教育直接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怎么写作,还有持价值选择中间路线的人可能会既考虑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又考虑高等教育的个人价值,主张高等教育致力于为社会发展怎么写作的同时也要照顾到个人智慧的开发、个性的张扬和自由精神的追求.

对各种价值观导向下的高等教育的目的观,我们不能简单的就进行优劣的判断,而必须对之进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看他们所提出的高等教育目的对整个社会大多数人或者对整个人类的发展是否是有害的,如果是无害的,即使是追求个人价值代表着个人利益的高等教育目的也是应该允许其存在的.对追求人类永恒价值和有利于促进社会进步的对整个高等教育有着普适性价值的高等教育目的,则要大力弘扬和对之进行不懈追求.

注释:

[美]伯顿.高等学校协调的许多途径[A].[英]迈克尔夏托克.高等教育的结构和管理[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美]伯顿.高等教育系统――学术组织的跨国研究[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美]S.E.佛罗斯特.西方教育的历史和哲学基础[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法]雅克勒戈夫.中世纪的知识分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美]约翰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

潘懋元.高等教育学[M].厦门: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英]阿什比.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