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经济学

点赞:35021 浏览:15987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作者简介]李铭伟(1960-),男,辽宁葫芦岛人,中儿葫芦岛市委党校副校长、教授,主要从事经济管理研究.

[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首先是个经济问题,但并不意味着经济工作可以代替政治工作,更不意味着政治工作可有町尤,如果把二者对立起来,则是背离我们党的性质的原则性错误.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应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进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关 键 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宏观调控;城乡差距

[中图分类号]F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06)06-0013-02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条要求,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毫尤疑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是个经济问题,因为五条要求中的前两条都是经济问题.但这并不意味着经济工作可以代替政治工作,更不意味着政治工作可有可无,如果把二者对立起来,则是背离我们党的忭质的原则什错误.因此,如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如何通过党组织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足摆在我们党面前现实而紧迫的重大课题.

一、建设新农村,政府应通过宏观调控加大人力、财力向农村转移的力度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的工作以经济建没为巾心,特别是以市场经济为墓础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使我国的综合国力尤其足经济实力大大提高,我国已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第六大经济体.但是,在国民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等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基本原因有两个:一是市场机制具有天然制造贫富差别的倾向.在市场经济中左右经济活动的土导力量是资本,资本投向哪里,哪里的经济就能够活跃,缺少资本的地方就会贫困.农村对资本的吸引力远不如城市,资本向城市流动,从而造成了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拉大.二是政府的宏观调控将资金上要投向了城市.从2000年前后的大致数据上看,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60%以上,农村的经济总量占整个国民经济的40%以上,农业部门创造的GDP占到全国GDP总量的15%以上.可是,财政投到农村的资金不到10%,金融系统投入到农村的资余更少到7%~8%的程度.这样,不但市场机制天然不利于农村发展,政府宏观调控掌握的货币资金也更多地投向了城市,城乡发展差距越拉越大就不难理解了.

解决城乡发展差距拉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限制甚至取消市场经济制度,不允许巾场机制发挥作用,可以防止城乡发展差距继续拉大,但这是不可能的.因此,解决城乡发展差距拉大只能是政府的宏观调控.

政府把财政资金和银行资金集中到城市,是有意忽视农村经济发展,或是不知道农村缺少资金,都不是.真正的原因是,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学界宣传了一种近乎约定俗成的观念,即同样数额的资金投入城市比投入农村产生的效益要高.因此,为了更快地发展国民经济,就要把资金集中到城市,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城乡发展差距拉大.


农村经济发展的困境让我们不能不反思:宏观调控是不是只有偏重于城市,才能保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呢回答是否定的.葫芦岛市连山区委公开招聘孤竹营、白马石乡党委书记,从实践的角度向传统纤济学观点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连山区委把招聘的优秀干部派到乡镇,对扣聘的乡镇书记除了提出工作作风要求外,更具实际意义的是,要求他们带着招商引资、发展经济的责任以及开发项目进农村,发展农村经济.效果如何呢仅从税金――项看,孤竹营、白马石两乡2000年分别为47万元、89万元.两位书记上任后的几年税收直线上升,2001到2004年,两乡税收分别为240、297、392、745万元和325、476、825、1271万元,两乡税收增长翻三番以上,农村生产得到发展,农民生活明显改善.从2002年开始,连山区又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制度,开展人才支农,开展“一主三化”竞赛,村村通油路工程,连山经济快速发展,到2004年,全区实现GDP48亿元,财政收入突破2.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5.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5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9%、22.6%、19.7%、21%.2005年GDP60亿元,增长23%,固定资产投资17.3亿元,增长138%,财政收入2.57亿元,增长25.5%,农民人均纯收入3930元,增长9.6%.这就说明,连山区委在发展农村经济上舍得花本钱,没有降低全区经济增长速度,相反,总体情况还要好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说明把资金投向农村,带来的效益不比投向城市差.

总体上看,农村缺钱是不争的事实.但也不能刘农村的不同领域一概而论,而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区分.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资金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丰富多采的农产品巾场、星罗棋布的乡镇企业、浩浩荡荡的务丁大军,这些给我们透露出一个信息,即哪些产品或劳务能够在市场上换来货币,农民就把他们能够支配的生产要素尤其是劳动投向哪里,这是市场机制作用的必然结果.问题在于,对农村和农业现代化非常必要而且必须的基础设施非常落后.显然,市场机制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必然靠政府的宏观调控.

政府通过宏观调控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资金短缺问题,也要区分不同情况.教育、道路等根本无法通过经营活动回收投资的公共产品应由政府按照城乡一视同仁的原则提供.卫生、能源等有经营性回报,但利润率比较低的事业,可以采取国家资助搞合作经济的方式发展.农田水利设施和种植、养殖设施建设等完全可以回收,但回收期较长的项日,可以采取政策性金融于段来解决.

二、建设新农村,应创造基层党组织在惠农工作中付出与回报相平衡的条件

党一直十分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明确要求基层党员十部在群众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但是,人民公社解体以后,大多数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大为削弱,农村党的基层组织如何在市场经济中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成为多年来一直想解决而又没有解决好的问题.这是因为市场机制在农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惠农工作中的经费支出却难以在经济上得到回报和补偿.这就造成了党的惠农工作在经济上出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导致任何一项惠农工作都难以长期坚持.

辽宁葫产岛市连山区村村通油路之所以能/顷利实施,重要的是找到了投入与回报的路径.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我们发现,修建农村道路的效益主要被城市所拥有.首先,修路的主要建材属于城市工业品,农村的这笔经费开支为城市上业扩大了农村市场,流向了城
市;其次,道路修好后方便了农产品及其它农村资源进入城市市场,压低了城巾相关产品的市场,使城市的写方从中受益;再次,道路修好后方便了城市工业品下乡,抬高了城市工业品,至少是阻止了上工业品下降.但农村是不可能在村道上设卡收费的.所以,不论山资单位还是出劳农民,凡是为修路付出经费和劳动的经济主体,都难以从道路所产生的效益中收回修路过程中的投资.这类现象不仅连山存在,全国各地农村普遍存在.而城市基本上不存在这类问题,几于所有为社会付出的经费和劳动消耗,要么从市场,要么从政府得到回报,这就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惠农厂作为什么难做的经济学原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经济活动中的消耗不能得到补偿,那么再生产就无法继续进行,这是马克思早就讲过的经济学基本原理,在口常经济生活中也时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农村基层干部强行要求农民群众为某些农村急需建没项目出资出劳,从项目本身的合理性及千部的动机都无可指责,但就是因为效益无法回流,所以基层组织尤法对群众的出资出劳予以合理回报.结果造成增加农民负担的矛盾.本来足干了好事,却导致农民群众对党组织离心离德.如果布回报,不但不会发生难以处理的于群矛盾,相反,群众还会主动找干部要求出资出劳,连山区的村村通油路工程为什么会得到农民的认同,主要在于在修建道路的过程中基层干部付出的管理劳动,农民付出的体力劳动,得到了利益上的回报,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便利.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经济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连山区的“公选”制度之所以能够比较顺利地实施,除了区委的坚强领导外,更在于制度设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利益回流通路.区委对“公选”书记们的工作制定了奖惩措施,在干部的考核和任用方面,直接与公选书记在乡里的工作绩效挂起钩.“公选书记”与其他乡镇书记相比,个人的收益在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如果工作成效好,就会构成职务升迁的保障.据目前的结果看,连山区的两名公选书记届满后,由于各项工作指标都达到了区委要求,现在都已经安排到比较理想的工作岗位.

农村乡、村两级党组织,尤其是村党支部,很难在所辖范围内形成惠农工作的利益产生与利益回流的通路.大量来自于基层的材料证明,在村一级,党组织的惠农丁作能够得到很好回报的只有办企业.凡是办企业能够带来利润的村,党组织才有威信,战斗力才强.著名的华西村、四家村等无不属于这种类型.要求村村都办好企业是不可能的,基层组织普遍能摘、国家也需要他们搞的还是修桥补路、农田水利这类建设项目,可见,单纯靠基层党组织自身的努力很难得到利益回报,即使搞了也难以为继,因此,我们党必须从全局的高度为基层党组织创造在巾场经济中付出与回报相互平衡的条件,这样基层党组织的惠农工作才能真正做到可持续.

三、建设新农村,要借鉴国外经验为我所用

国际上解决小农经济现代化问题的成功经验,最基本的一条也是从解决农村货币资金供给不足人于的.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的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和基本经验,就是实行“补助金农政”,即政府通过适合农村经济特点的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过程的资金不足问题,从而达到资源在城乡之间高效配置的目的.这里应特别强调的是,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实行补助金农政的直接目的,就是保障农民的单位时间劳动所得同其它行业大体相当.也就是让货币在激活城乡劳动力要素方面发挥同样的作用.正因为他们把握了这个市场经济的基本点,所以在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自古形成的劳动者的勤劳美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得以继承并发扬光大,成为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动力.他们从人均GDP几百美元到10000美元只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大体上消除,农业和农村实现了全面现代化.

责任编辑宫秀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