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护理的

点赞:17017 浏览:7911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护,并运用传统护理技术与方法,对患者和人群施以照顾和怎么写作,保护人类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自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及融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我国的医学卫生事业取得了较迅速地发展,逐渐由过去的传统医学向现代医学发展,内科就完全走向了现代化.而作为内科的一个分支的内科护理,在医院对内科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着不可磨灭之作用.

关 键 词:内科护理;手段;护理标识

中医的整体观念理论、辨证施护原则是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基础理论;传统疗法是中医院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技术手段.中医护理是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体现中医辨证施护特点的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1].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及人们对疾病认识的深入,中医护理已成为医疗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1中医护理在医学中治疗效果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是中医护理的核心,中医传统的护理技术操作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广泛.中医护理是通过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在临床实践中来实现的,也是检验中医护理理论的途径[2].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现有的一些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尚需要进一步改进,如加强无痛针刺、无烟艾灸方法的研究及灌肠器、离子导入机、刮痧器具的改进;还需要对一些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进行规范化研究,即相关操作指标的量化研究.在科研验证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用具的科学性的基础上,运用高科技使某些中医操作用具现代化,如电针就是中医操作用具现代化的一个成功典范.中医护理与现代护理相结合,使中医护理规范化、科学化已成为中医护理发展的趋势.

2各种情形下科学内科护理的具体手段

2.1特需内科的护理所谓特需内科护理是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部分特殊需求的患者在进入特需病房时进行的护理[3].它是内科护理的一种方式,也是特需患者的需要.对于特需患者的护理.在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怎么写作理念的前提下,笔者认为应该对特需患者进行多元化的护理.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①首先,由于区域的差异性,应该使患者适应新环境,尽快进入患者的角色,便于治疗和护理管理;②多元化护理中的沟通: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语言沟通和文化沟通.因此,对于内科护理的护士需要掌握护理对象所在地区的语言以及他们的文化习俗;③特需病房的护士应该能够养成灵活应变的好习惯,特别是还要加强理论和技术的学习,熟练掌握特需护理基本功.

2.2心内科患者安全风险与护理心内科患者是指那些身患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跌倒、猝死及出血等症状.对予以上3类临床病例资料的收集整理,笔者总结出以下具体的护理手段及方法:①对上述3类患者进行患病程度的评估:具体的从患者的年龄、病史、情绪状态、有无眩晕、检查有无明显的诱因等方面进行评估,这是心内科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具备的技术类的能力;②对于不同类型的患者各自采取的护理对策:对于跌倒患者:遵守3个"30s"的原则,即坐起30s、平卧30s、下肢垂下坐床边30s.在此过程中,要加强防止行走时、洗澡时跌倒,而且还要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在患者的病床前插各类标识,如"防跌倒"等标记[4].

中医医疗强调辨证论治,辨证施护亦依据中医基础理论辨证提出护理的基本法则,再根据这些法则按照"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制定出理、法、护一致的具体措施和方案.护理专家们在这方面已做了大量的工作,从这些研究中可以看出中医病证的护理分科已越来越细.

3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3.1辨证施护流于形式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最具特色的护理模式,但在临床实施时往往因证候难辨,护理措施单一而流于形式.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中医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不能正确辨证而影响施护的效果,是普遍存在的问题[5];没有充分领会中医护理的内涵,只是将中医诊断、护理加上中医技术操作;大部分护士能够对患者进行辨证下的中医护理干预,但患者具体实施与否,效果如何,缺乏相应的评价机制.

3.2中医护理操作临床应用率相对不高尽管护理技术操作简单,设备要求不高,取材容易,效果可靠,但在中医院的使用率却不高,究其原因有:①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局限性.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时间长,疗效难以立竿见影.因此在中医院也只是在传统中医科或内科应用相对较多[6].②护理工作性质约束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应用,然而临床上医生很少开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医嘱.

3.3护理记录缺陷临床护士往往注意操作,忽视记录,所做的操作没有及时记录时间、方法、效果,中医操作记录还应记录选择的穴位、皮肤情况等[7].目前有关中医整体护理质控评估体系的设置、行业内规范化以及中医护理病历的内容、格式的具体要求等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再加上护士工作的繁忙导致了记录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