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年握猪

点赞:24051 浏览:11534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葬玉,贵族的特权

玉,和青铜器一样,在久远的古代,不是一般平民百姓所能用所能玩的,它是一种特权标志,尤其是白玉―这里指的是仔料、山料和山流水三种―对老百姓来说几乎是禁用的.帝王将相不但活着的时候可以佩带玉,死了以后也要把玉随身带去,他们相信,在人间有特权,在阴间当然也有特权,那是毫无疑问的.

玉,由于它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历经千百年也不会轻易腐蚀,如今出土的几千年前的玉器,往往比现在用机器制造打磨出来的玉器还要光鲜润泽,这是玉的天然属性.于是,特权阶层的人深信,既然玉不朽,玉和人一起进棺材,人当然也能不朽.

葬玉的风气其实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刮了,到了商周时代就在贵族中流行开了.有的考古专家干脆把玉器分为两类:一类是礼玉,另一类就是葬玉.

图1汉代握猪

除了著名的金缕玉衣属于葬玉,其它诸多的葬玉也非常考究,为亡者考虑得百般周到,它的花色品种如下:耳塞(圆圆的,细细的,短短的一种小“玉棍”)、鼻塞(通常是在一块玉上琢出两个相连的塞子,形状如英文大写的“U”字)、眼盖(也可叫作“瞑目”,大概含有死也瞑目的意思,它的形状就像眼帘一样,薄薄的两小块玉)、压脐、盖、阴塞(一般朴素无纹,琢磨比较细腻)、肛门塞等反正把九窍统统塞住,便可防止精气的外泄和腐液的外泻,所谓“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不朽”.所以,古玩界也把这些玉称为“九窍玉”、“九窍塞”.

死者嘴里放的葬玉,叫含蝉.那么,这块扁扁的玉为什么要做成蝉形?蝉和人的嘴有何牵连?有专家回答说:可能因为蝉是只饮露水而不吃别的东西的,很清高,很纯洁,借蝉的生理习性而赋予死者特定的含义,净化身体,不受邪魔侵扰,达到仙界,所以嘴中的玉做成蝉形.有的考古学家解释说:蝉形的玉能表达生者祝愿死者的灵魂如蝉蜕而升天之意.还有的专家猜测说:因为蝉形玉块的大小、厚薄都跟人的舌头差不多,所以含在嘴里不会有什么不适之感.

反正,古代的达官显贵,辞世之后嘴里含的绝大多数是蝉型玉,含一口碎玉的也有,但比较少,这种嘴里含的碎玉也叫“饭玉”.


“家”,就是宝盖头下面一口猪

古代贵族坚定地认为:“口含玉石,欲化不得.”

死者的九窍都有了玉,那么,手上拿什么玉?答案是:死者的两只手分别有一个玉做的猪,称为握猪.

人们一定会产生疑问:死者手里何以不握羊不握牛不握马形的玉器,偏要握玉猪呢?说起来,这还是很有来历的.

我们的先人填饱肚子是从耜耕开始的,渐渐的,农业发达起来,人们开始过上安稳的定居生活.同时,先人在漫长的狩猎过程中,开始对捕获的野猪进行驯化,圈养.野猪慢慢地变成了只吃饲料不吃野食也不在野外狂奔的家猪.谷物是人们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但是,万一碰到天灾,一年下来颗粒无收,或者狩猎失败,什么野兽都没能打到,这时候,家猪就成了维持生命的救命食粮.所以,人们依赖家猪,进而崇拜家猪.家里猪多就是富足的象征,就是不怕饿肚子的保障.

中国的文字是象形文字.家庭的家字怎么写?上边一个宝盖头,下边一个豕.豕字怎么解释?就是猪.也就是说,从古到今,家里最好有猪,屋顶屋檐之下没有猪就不成体统,这个家就不像个家.猪越多越好,这才人丁兴旺,五谷丰登.猪,代表着财富.

图2东晋握猪

既然如此,死者手里如果握着猪而去,便很吉利,到了地府都不会是穷鬼.

千万不要小看猪,也不要小看握猪.古人甚至把猪称为“水畜”,作为雷雨之神来崇拜.兴隆洼文化的居室墓葬中,居然发现了有人与两口猪同穴并列而葬的,猪的地位可想而知.

葬玉是汉代玉器中极富特色的一类,其完善、齐备程度可以说空前绝后.九窍玉器中,握猪是形制比较大分量比较重的一种,大多数的握猪有11厘米左右的长度.考古学家发掘了一万多个汉墓,发现墓中有不少用白玉甚至用白玉中的精品―羊脂白玉雕琢的握猪.

握猪在汉代非常流行,东汉以后,中国古代玉器跌入低谷,长期以来一直占主导地位的礼玉和葬玉基本退出历史舞台,而装饰艺术品渐渐成了主流.这表明古代玉器由浓厚的政治化、等级化转向世俗化.握猪到了六朝就衰退了,唐宋和清代虽然还有玉匠雕琢握猪,虽然还有达观贵人用作丧葬,但已经不成气候了.因此,流传至今的握猪数量并不多,它们大部分是汉代的.

汉代早期的握猪非常抽象,一端斜削似头部,一端宽厚似臀部,仅此而已.到了汉代的中晚期,握猪就比较写实了,卧伏状,条柱状,四肢俱全.东汉的握猪更为具象,鼻前吻部突出,尾巴短而卷曲,很是生动.

六朝以后,高档白玉做的握猪已经很少,以石代玉,用滑石雕琢的握猪取代了用玉雕琢的握猪.滑石猪的五官和鬃毛都交代得很清楚,四肢细长,自然野性十足.虽然它们的形体比汉代的小,但是在纹饰上有汉代遗风.

数量很少的唐代的握猪,尾巴长,屁股圆,五官很写实.

到了清代,握猪基本以圆雕的形式出现,刻画详尽,栩栩如生,但由于过分的雕琢,反而不可爱.

总而言之,握猪的制作,年代越晚越稀少,年代越晚越写实,明清的握猪,远远不及“汉八刀”来得简洁流畅,汉代的握猪寥寥数刀,便成造型.这是因为几千年前的握猪主要为了“巫术作用”,不是为了装饰,所以造型简单,握猪身上有几条凹线和刻纹便可,不需要制作得玲珑剔透.

从握猪到龙图腾

握猪的长短和大小握在手里刚刚好,非常舒服.可是,所谓握猪其实并没有握在亡故的达官贵人手上,因为人死之后手骨僵直了,不能弯曲,所以,同葬的握猪只能放在死者的手边,并不真正地“握”.

笔者有两对半

(共五个)汉代握猪(图1)、一对东晋握猪(图2)、一对半(共三个)东晋滑石猪

(图3)和一个老百姓用的石握猪(图4).这个个人专项的拥有,在玉器界数量不能算少,花掉的钱当然也不算少,这不仅因为笔者正好属猪,不仅因为笔者喜欢,还因为猪和龙有牵连.

有人论证说,龙由九种图腾组成,它们分别是:鹿的角、骆驼的头、虾的眼睛、蛇的身体、青蛙的肚皮、鲤鱼的鳞、鹰的爪子、老虎的手掌和牛的耳朵.笔者发现,人们独独忽视了龙的鼻子,那是个猪的鼻子.

任何一种图腾,龙也好,凤也好,麒麟也好,按照一般的造型规律,必定要经历一个从原始自然生物,过渡到神兽,最后形成图腾的漫长历程.那么形成中国图腾的原始自然生物是什么呢?

1971年,在我国内蒙古发现的红山文化时期玉龙,距今约有6000年,它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保持最好的龙的形象之一,这些玉龙的吻部前伸,鼻端有对称的两个圆孔,简直跟猪鼻一模一样.

从红山文化分布区出土的几十件兽形玉器来看,头部的前端并列双圆鼻孔,口微张,口与眼之间有多道横向沟纹皱褶,这些都是猪的特征.很多专家认为,这些兽形玉饰的形象可能来源于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猪.其中有两件玉器能让人一睹5000年前家猪的“尊容”,它们笨拙肥胖,耳朵耷拉,令人忍俊不禁.有一个看法今人和古人是一致的:猪越胖越好!

图3东晋滑石猪

红山文化玉器的典型代表,是把龙和猪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它们被称为“玉猪龙”.“玉猪龙”,头上无角,身上无鳞,腹部无足,考古界的一些学者干脆把它们叫做龙.比较保守的说法是:它们有自然界动物――猪的特征,它们是龙的雏形,对我们中华民族龙崇拜史的研究,是有特殊价值的.

我只是个文学作者,不是考古学者,龙身上到底有没有猪的某种器官,中国龙是不是由猪过渡而来―这些有赖于专家考证.但是,红山文化晚期是个猪龙率舞、百兽狂欢的时代,这一点是能够肯定的.养猪是物质生产,玉龙是精神成品,两者一张一弛,推动着社会进步.

我们不妨把年代再往前推,推到比红山文化更早的赵宝沟文化,那里出土的陶尊形器的腹部有一条装饰带,上面有猪、鹿、鸟等动物的图案,其中猪的长吻前突,细眼眯缝,獠牙上举,凶猛异常.古代艺术家对猪、鹿等几种动物的头部作了夸张的处理,为猪和鹿注入了龙的精神,给人以神从天降的快感和腾云驾雾的幻觉,它们已经不再是普通的动物,而是以猪、鹿、鸟为原型创造的猪龙、鹿王和鸟神.

猪年握猪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怎么写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8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这些,都是我对握猪喜爱有加的原由.

文末还应该补充一句:让死者手中握置东西,其实是中国传统的葬俗,现代农村仍有这样的风俗存在,只不过几千年前有权有势的人握两个玉猪,而现今的老百姓握一些钞票罢了.

让逝去的人两手空空,怎么好意思呢?

图4老百姓用的石握猪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