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与中国政治协商制度之比较:一个初步的理

点赞:7115 浏览:2309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协商是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种理论,经过二十多年的研究发展,已成为国内外众多学者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当“协商”引入中国后,立即掀起了一阵“协商热潮”,人们也会很自然的联想到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本文将对这两者进行一个比较研究.

Abstract:DeliberativeDemocracyisademocratictheorywhichrevivedinthe20thcentury90'sintheWest,aftertwentyyearsofresearchanddevelopment,ithasbeeahottopicamongmanyscholarsathomeandabroad.WhenthedeliberativedemocracycameintoChina,itimmediatelysetoffaDeliberativeDemocracyStock,andpeoplewillnaturallythinkoftheChinesepoliticalconsultationsystem,Thispapermakesaparisonofthetwo.

关 键 词:协商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和谐社会

Keyword:DeliberativeDemocracyChinesePoliticalConsultationSystemHarmonioussociety

作者简介:赵婷婷(1988―),女,湖北宜昌人,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0级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政治学理论与方法.

作为一种政治理想,同时也作为一种政治实践,在20世纪得以确立并迅速发展.直接参与,代议制、精英、多元,这些制度性设计体现了政治学家对于实现的不断探索.20世纪后期,西方兴起了一种新的理论――协商,这是对实现所进行的一个新的思考.尽管我国对协商的研究时间不长,但我国早有了协商的悠久传统.建国以来,我国就把政治协商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但对于这一制度究竟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协商,还存在一些争议,本文就将针对这些争议,对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和协商进行一个比较,找出二者之间的差异,并为我国今后政治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提出一些途径.

一、协商概述

(一)协商的内涵界定

协商是指政治共同体中的自由、平等的公民通过参与立法和决策等政治过程,赋予立法和决策以合法性的治理形式.其核心概念是协商或者公共协商,强调对话、讨论、辩论、审议与共识.它具有如下特点:包容性――要求具有最大覆盖面的包容,所有受到政策影响的人们都有权利进入协商过程之中;平等性――参与讨论、协商的每一位公民具有平等的话语权;公开性――整个协商过程都应该为公众所了解并接受公众的监督;合法性――在作出决策之前,要充分了解和讨论参与者的想法观点,并达成共识,为大多数人接受;集体理性――在协商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是合理的观点而不是情绪化的非理性诉求;责任性――协商过程的参与者应深知促进公共利益达到共识是他们的责任.

(二)协商的价值意义及实践困境

协商具有自身特有的价值.首先,协商能够培养维护健康所必须的美德.第二,协商能够形成集体责任感.公共协商能够使公民意识到政治共同体的每一个人都是更大社会的一部分,其福利有赖于其承担自身的那份集体责任的意愿.第三,在多元文化社会中,协商能够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理解.在协商过程中,各文化团体之间地位平等,它们各自的意见受到尊重,它们的文化也没有受到歧视和压制.文化团体会维持一种深层的相互理解,从而成为建立参与持续合作行为所需要的社会信任的基础.最后,协商还可以促进多元文化国家的政治合法性.通过将曾经受排斥的种族文化团体吸纳进协商过程,认真倾听并尊重种族文化少数的声音,从而增强政治合法性的程度.


实现协商对公民和政治制度有很高的要求,因此践行协商存在一些困境,譬如现实中主体的理性不足和政治能力贫困,协商意识和协商的缺失或沦丧,协商的共同价值原则匮乏和共同利益基础薄弱,公正的协商制度和程序的匮乏和场所的不足,强势力量对协商控制和派系力量对社会共识的漠视等等.尽管协商的实现有一定的困难,但它仍有其魅力,值得去践行.

二、中国政治协商制度设计的理论

建国之初,我国将政治协商制度作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方式.政治协商制度的基本职能是政治协商、监督和参政议政.从这些职能之中,我们可以看到政治协商制度设计的意图,或者是说这种制度的优势,政治协商有利于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科学化、化;政治协商有利于加强各党派、团体之间的联系,促使公民积极参与政治活动,这对于市民社会的培养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政治协商有利于加强对国家权力运行的监督,保障人民的正当利益不受侵犯,防止政府权力滥用;政治协商能够最大程度的倾听人民的利益诉求,为人民提供沟通和表达的渠道,协调利益矛盾,促进公共利益,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三、中国政治协商制度与协商的理论对接

中国政治协商制度与协商相比较,有一些相似的元素,比如经过协商,充分讨论达到共识等.但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中国政治协商制度与协商还存在很大不同,主要表现如下:

1、字面上的差异.协商是由DeliberativeDemocracy翻译而来的,而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协商则译为Consultative,Consultative有协商的意思,但也有咨询的意思,它与Deliberative是不同的.Consultative是决策主体向置身事外的人征询意见,而Deliberative则是决策者中拥有共同决定权的不同主体之间的研讨.中国的政治协商制度是在中国的领导下的制度,各党派只有参政议政的权利,最终的决策权掌握在中国手中,政协委员并不是决策者之一,这与协商的要求是不同的.

协商与中国政治协商制度之比较:一个初步的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政治协商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2、中国政治协商制度中的“协商”与西方协商实现的前提条件不同.西方学者大多都生活在政治权利保障完备的国家,他们理所当然的认为公民是拥有最基本的政治自由和权利的,这为协商所需要的包容、平等、集体理性提供了前提条件.但我国现有制度还不够完善,对人民政治权利和自由的保障还不充分,缺乏实现协商的前提条件.在这种状况下,如果完全用“协商”取代“选举”,盲目照搬西方的理论,是不符合实际的.

3、理想与现实的差异.西方的协商更多的是对直接理想的复兴,协商理想与代议制的关系,不是“否定式”的评价,而是“建设性”的批评;而中国政治协商制度则是一套人为设计的现实的制度安排,是对专制制度的一种替代性的设计.

4、中国政治协商制度与西方协商的目的不同.西方协商的复兴是为了回应多元社会旷日持久的冲突、人们的政治冷漠以及政治参与的不平等,目的是为了平等的保障公民的政治权利,并使决策更具合法性.中国政治协商制度一方面发挥了保障少数平等政治权利、提升政治合法性的作用,但最根本目的是保障中国科学执政、执政.

5、中国协商制度与西方协商的理念不同.现阶段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目前的政治协商还只能是一小部分精英之间的一种协商,所达成的共识只是一种精英式的共识.而西方的协商主张最大程度的包容,所有受到决策影响的公民都应该参与到协商之中.

四、中国践行协商的途径

现今,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制度的发展完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健全制度,丰富形式,拓宽渠道.中国发展协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不断完善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确保政治协商、监督、参政议政的经常性与规范性,加强制度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探索吸纳党派政治协商、监督、参政议政的有效途径.

2、不断丰富中国协商政治的形式,拓宽协商的渠道.可以以听证会、恳谈会、社区议事会、协商式民意调查等形式来发展协商.

3、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制度化水平,促进协商的有效落实.

4、不断提高经济建设水平,为政治的发展提供物质上的保证.

5、进一步扩大公民政治参与,培养公民的精神、意识及相关政治价值,促进市民社会的形成,为协商的实现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书店2004年版

[3]王洪树:《协商的缺陷和面临的践行困境》[J],载《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

[4]金安平、姚传明:《“协商”:在中国的误读、偶合以及创造性转换的可能》[J],载《新视野》2007年第5期

[5]蔡永飞:《简析人民政协协商在我国协商中的地位和作用》[J],载《天津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