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

点赞:28391 浏览:13111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课外体育锻炼也是学校体育教学的一部分,本文分析我国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大学生开展课外体育健身活动的建议,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Abstract:extracurricularphysicalexerciseisalsopartoftheschoolphysicaleducation,thispaperanalysesChina'sCollegeStudents'extracurricularphysicalexercisefactors,andputorwardthecollegestudents'extracurricularphysicalactivityremendations,topromotethehealthygrowthofCollegestudents.

关 键 词:大学生课外体育健身锻炼影响因素建议

Keywords:collegestudentextracurricularphysicalexerciseinfluencingfactorssuggestion

作者简介:赵超(1980―),男,河北保定人,硕士,河北金融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

一、前言

高校体育教学任务的落实除了课堂教学外,课外体育锻炼也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一部分,课外体育锻炼延伸了高校体育教学的形式.大学生的心理认知程度决定了他们的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高校应该激发学生养成课外体育锻炼的习惯,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在校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或生理发展比较重要的阶段,学生成熟的思想和意识都在这个阶段形成.他们不在根据自己的兴趣兴奋做事,他们开始理性.对于体育运动,他们非常理智的拟定自我体育素质的发展.高校应该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投身到课外体育锻炼中去,培养成为全面的高素质人才.

二、大学生课外体育健身活动的影响因素

(1)缺乏“终身体育”的意识和“健康第一”的理念

我国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足,大部分学生没有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健康第一”的理念,他们的思想意识还未完全成形,社会阅历不足,从逻辑思维、观察和想象等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大部分学生不明白体育对增强体质的科学依据,体育对人的自身发展的影响.学校体育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和审美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产生积极肯定的情感,增强体育锻炼的自觉性.

(2)缺少体育场地、体育设施

我国大部分学校的体育文化氛围不浓、缺少体育场地、体育设施,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不浓,大部分学生喜欢坐在教室里做简单的运动,甚至不运动.我们应该尽可能开发和利用能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培养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兴趣,促进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加大经费投入,提高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质量和数量,为大学生课余体育活动提供好物质保证.

(3)缺乏专业老师的组织、指导

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是影响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之一.加强教师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合理设置课外体育锻炼的内容,保证与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同步,与高校的培养目标同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习惯.

三、大学生开展课外体育锻炼的建议

(1)加强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都是为了健康的体魄,文化素质的培养和心理压力的释放.随着我国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化,大学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意识呈现多元化,新潮化.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应该加强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明确他们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开发更多适合他们参加的项目,符合他们以校园生活为主、追求消遣娱乐和兴趣爱好发展,追求健康向上的生活特点.

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因素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体育锻炼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2)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高校体育教学重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课外体育锻炼,重视体育健康的作用和功能.正确引导大学体育课从课堂教学向实践教学、课外教学转换.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可以增添学生的生活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体育教育必需在理论上予以引导,进一步进行课外体育锻炼,健身、健心、健美、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加强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与管理

各高校应该加强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与管理,突出大学的教学行政管理功能.组建一些大学生社团,指定专职的教师组织、引导该社团的工作,用专业技术水平帮助学生开展课外体育锻炼活动.通过学生俱乐部、社团协会、讲座等形式引导学生的体育价值观,改正学生的体育动机,培养大学生的终生体育思想,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

(4)形成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课程结构

加强高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融合,形成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课程结构.各高校有机结合课堂教学,设计出适合课外或校外进行的体育锻炼项目,均衡地发展体育,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的意识和健康第一的理念,适应未来生活与职业相关的体育需求.组织学生融入到社区,到社会去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与健康活动及社会志愿者怎么写作,将体育与健康延伸、溶入于学生的生活之中,每一天、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成为学生健康生活的理念,享受生活的调节器.

四、总结

通过课外体育锻炼,挖掘学生自身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满足社会各行各业的体育需求.我国高校应当加强组织、管理、协调的能力,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投身到课外体育锻炼中去,培养成为全面的高素质人才.高校体育教学重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重视课外体育锻炼,重视体育健康的作用和功能.加强高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融合,形成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课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