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德建设的

点赞:16079 浏览:6977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道德建设的支撑,道德建设是和谐社会构建的精神基础.我们要在分析当前道德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加强道德建设的方法和思路,培养社会成员的道德能力.

[关 键 词]和谐社会道德建设道德能力

[作者简介]王素斋(1973―),天津农学院人文社科系讲师;

马铭启(1973―),天津农学院食品系助理研究员.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这是我们党为之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党实现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①由此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兼备社会政治理想和道德理想之双重特性的社会概念,它所表达的不仅仅是社会对公平正义秩序的制度期待,而且还有人们对美好安宁生活理想的期待②.和谐社会的构建取决于人与人之间和谐、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道德作为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和协调社会利益的公共准则,能够在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发挥精神支撑的作用,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氛围.因此,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发挥道德的感化和示范作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和谐社会构建的精神基础

“和谐”体现的是一种公正有序、协调完善的关系与秩序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和谐社会就是社会诸要素的融洽整合与协调发展,是社会的多元利益主体通过道德的认同和行为选择的协调而形成的一种有利于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具有良好道德关系和精神氛围的社会.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就在于合理有序地规范和协调社会诸要素的关系,尤其要合理、有效地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冲突,这需要依赖于社会各方面基础的支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可以被视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作为社会意识范畴内的道德建设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础.

关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德建设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和谐社会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人们在享受社会赋予权利的同时,也被要求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权利的过度享用毫无疑问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危害,而人们对责任和义务的逃避更是造成社会的不和谐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通过道德建设,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意识,促使人们正确认识自己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正确地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理智地选择自己的行为和生活道路,从而发挥道德的认识、教育与协调功能,为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持.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德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这是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依据.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我国现在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水平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相应地人们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甚至出现了道德滑坡的现象.和谐社会道德建设的突出问题具体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1、道德主体性意识的泛化.我国社会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给公民的道德主体意识的强化和张扬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劳动热情,提高了社会成员主体意识和主人翁责任感.但同时,由于道德意识发展和法制建设的相对滞后,市场经济“利益至上”原则扩张使得道德主体意识被泛化了,人们过分地关注自己的利益,甚至为谋取利益不择手段,过度被推崇的利己主义和唯利是图的心理滋生了一系列的丑恶现象,如将亲情、爱情、友情以利害关系来衡量;检测冒伪劣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屡禁不止,等等.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2、道德评价标准混乱.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道德观念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道德观念同时并存,造成一些人道德取向的混乱,使我国现阶段呈现出多种道德价值观并存、冲突的状态,人们在生活中处处都面临着道德判断和选择.但是,当前的道德评价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因此,道德评价对社会的调节作用也被弱化了.

3、道德失范现象严重.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道德观念出现了多元化的交融碰撞,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带来了观念上的革新,但是多元的道德观念与市场经济一些负面现象相结合,产生了道德失范现象.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家庭道德领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范现象,如对他人、对社会的冷漠,对社会的某些丑恶现象置若罔闻,官员利用权力进行权钱交易,医生收受病人红包,家庭生活方式上的变态扭曲等.

这些现象严重影响着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是和谐社会的道德建设的突出问题.因此,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就更显出其必要性和紧迫性.

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德建设的基本思路

1、加大宣传力度,传播道德新观念.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建设有赖于社会成员的认可和支持,只有当社会成员认识到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并达成共识,道德建设的各项目标才能顺利的实现.要充分运用现代大众传媒,对广大社会成员进行先进道德典型的宣传,渗透道德新观念.这不仅是一个道德教化的过程,更是优良道德观念和行为获得普遍认同,形成良好舆论环境的过程.

2、确立新的道德评价标准,强化道德的导向作用.道德评价标准的混乱是造成道德失范以及社会不和谐的主要原因.因此,建立一个相对客观、科学、统一的道德评价体系和标准,对于促进和谐社会道德建设非常必要.道德评价对人们的行为选择具有很强的价值导向性,社会能够通过道德评价来扬善抑恶,从而促进全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

3、创新教育方法,培养道德能力.道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教育,让社会成员了解和掌握一定的道德知识,培养其道德能力.道德教育方法是实现道德教育目的,保证道德教育有效性的关键.为适应和谐社会道德建设要求,必须进行道德教育方法的创新.要坚持以人为本,将道德教育与人们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避免大话、空话.在教育过程中,要强化受教育者的主体观念,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平等对话,避免单向的灌输和说教.同时,要尽可能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和手段,如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增强道德教育的形象性和吸引力,并促成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实现良好的互动,进而增强教育活动的实效性.通过教育方法的创新,教育和引导社会成员在面对道德是非时,学会判断;在面对道德困惑时,学会取舍;在面对道德冲突时,学会化解;在碰到挫折和压力时,学会心理调适;在与他人交往中,提高自己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道德建设作为一项社会性系统的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依赖于全社会各方面力量的有力支持、协调配合,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基础和道德支撑,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协调发展.

注释:

①.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5-2-20.

②万俊人.“和谐社会”及其道德基础[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1).

责任编辑张荣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