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解密:睁开监控政治诚信的眼睛

点赞:23743 浏览:10757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2010年下半年爆发的“维基解密事件”,不仅标志着个人行为体对国际政治的全面介入,更宣告了全球化时代公民社会的初步成型.以揭露政府及企业腐败行为起家、看似屡屡不按政治常理出牌的维基解密网站,在短短几个月之内已经远远超越了传统的以为己任的“透明国际”组织,通过发起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第一次信息世界大战”,让美国乃至世界都陷入了政治诚信危机.

政治诚信与维基解密

政治诚信(politicalintegrity)不仅是最基本的政治道德,而且是现代社会赖以健康运行的重要支柱,是现代法治政府的基石之一.

从形式上看,政治诚信是政治意图、承诺和责任的三位一体,只有三者“完全匹配”才能产生高度的政治诚信.三者若是“基本吻合”,可能会引发各种显性或隐性的利益冲突;“偶有咬合”或完全“同床异梦”,则会将政治的合法性彻底摧毁.不过,由于政权运作机制的不透明性(如保密法规对敏感信息的永久性垄断),特别是信息的不对称性,外界很难在一定的时间标尺里发现政治失信行为或找到切实的“政府有罪”证据.同理,不同的国家行为体之间经常也只能进行不完全信息博弈.

然而,在21世纪的头10年即将接近尾声的时刻,信息技术的狂飙突进却突然将达摩克利斯之剑刺入了政治的心脏.成立于2006年12月的维基解密(Wikileaks)是一家非营利性质的大型文档泄露及分析网站,其设立初衷是揭露政府及企业的腐败行为,但随后的政治化趋向却日益明显.2010年7月25日,“维基解密”在《纽约时报》、《卫报》和《镜报》配合下,在线发布了多达9.2万份的驻阿美军秘密文件,10月23日和11月28日又相继公布了40万份美国伊拉克战争文件和25万份美国外交秘件,涉及阿战、伊战、反恐、虐囚、人道主义、国家领导人形象、对联合国官员的非法监控等多个领域,举世为之震惊.展现在世人面前的,不再是一个“面孔乖巧”、“意图良好”、“道路正确”的美国,而是一个“性格复杂”、“言行不一”、“为人阴暗”的国家.维基解密如同一面真实的万棱镜,在全球互联网络里映照出了多面的美国.这不仅使美国的某些行为饱受质疑,更让美国的秘密意图路人皆知.超级大国陷入外交困窘,世界政治面临诚信危机.

维基解密监控下的政治诚信

“维基解密”是透明治理理念和信息公开手段在互联网时代的创造性延伸.它既继承了传统政治诚信体系监控机制的基本法则,又在监控的深度和广度上有了划时代的惊人突破.从朝鲜趣闻到普京性格,从阿富汗线人到伊拉克囚犯,从“基地”组织到伊朗军队,从高官信用卡到潘基文指纹,等互联网海啸在几秒之内席卷了美英法德日俄等主要国家.现形的国家机密对外交行为进行了极其真实的解读,国家利益的贪婪无度和国家安全的本来面目被全球网民一览无余.这是信息垄断的破产,也是肮脏政治的灾难,更是全球治理的危局.

“维基解密”模式打破了国家机密的政府垄断格局,了大量“政治当事人”的言行不一、某些政府试图操控公众的处心积虑,让人们得以对一系列政治失信行为进行锁定、监控和评价,从而审查政治流程的合法性、反思国家行为的正当性.具体而言,“维基解密”至少打开了监控政治诚信的五大通道:

维基解密:睁开监控政治诚信的眼睛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政治诚信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一是技术通道.互联网让个人轻而易举地获得了在全球发布涉密信息的“廉价”武器.信息的渗透速度和能力大大提高了政治失信的应付代价,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这些电子网络的“三网合一”,更是让信息的传播如虎添翼.解密的信息以文字、语音、数据、图像、视频等多种形式,通过电脑桌面、手机报纸、Ipad视频等多种媒介波涛汹涌地冲入千家万户,刺激着寻常百姓的神经和忍耐力.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网站怎么写作器提供商宣布中止合作,还是的密集攻击,都无法阻止这一技术通道的畅通无阻.“维基解密”模式将互联网的监控能力推向了极致,开创了政治诚信全民监控时代的新纪元.

二是信息通道.一些批评家指出,长期以来美国政客对真相报以轻蔑的态度,华盛顿总是想当然地认为平民百姓既不知晓寻找信息的渠道,也无法深入解读他们接触到的信息碎片.实际上,“暗箱操作”藏的就是秘密.因此,内部人“爆料”便成为监控政治诚信的最有力武器.不过,现在这只能算是“信息小儿科”了.22岁的前美军情报分析员曼宁将自己从独立于民用互联网的美国国防部Sipdis内联网上下载的机密文件交给了维基解密,9万份阿富汗战争文件、40万份伊拉克战争文件、25万份秘密外交电报远远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内部人“爆料”的深度和广度,形成了气势恢弘、规模庞大的信息巨浪.这是网络时代的特有产物,堪称是政治诚信的“巨人照妖镜”.

三是互动通道.“维基解密”从三方面重塑了传统的互动通道.首先,放大了泄密者、当事国家和公众三者的互动场域,让全球网民乃至非网民(如“三网融合”之下的其他受众)都得以参与这次“泄密狂欢”,更引来了许多非事件直接当事人、非利益关联方的零距离围观.这对政治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不但为网络外交提出了新的课题,还对网络政治进行了无意中的自动升级.其次,强化了媒体之间、媒体与公民之间、公民相互之间的互动动机.不同语种之间的媒体在争相互译相关的泄密动态、反馈信息,网民在泄密文件和相关新闻后面留言评论,好事者在线热烈地传播有关消息和展开论战,为了真相、为了发泄、为了热闹等等动机不一而足,甚至全部搅和在了一起,发酵、膨胀.这加大了网络政治的治理难度,特别是网络舆论的管制难度.因为政府即使动员全部的公务员参与“信息审查与围堵”,也不可能搜遍网络的每一个角落.再次,使国际关系、国际公共关系、外交活动变得有时界限不明、含义不清,使一些对外宣传变得苍白无力、临时瘫痪.人们无法判断各国及相关当事人在这场解密风暴中的反应到底意味着什么,他们的“隔空对话”和“网上自语”是否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外交活动、对国际关系将产生怎样的影响?也无法断定各大媒体对解密内容的竞相披露是否仅仅属于新闻报道活动的范畴,它们借维基解密之口对他国及他国领导人形象的恶搞式描绘,恐怕会引来政治的疑惑和不安.总之,人们似乎能看到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的一种无意混合.


四是民间通道.电子通信网络和信息流已经将全球各大洲的许多城镇持久性地连接在了一起,网民的跨国互动行为致使非的和私人的行为体在全球治理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这种虚拟的“网络国家”很可能与现实中的主权国家无关,完全是由一群个人建立、维续和保护的.例如,超级大国美利坚和英、澳等西方强国,使尽浑身解数却仍无法让“维基解密”网站闭上嘴巴或从地球上彻底消失.这表明了国内法、国际法的某种内在缺陷.维基解密已经引发、正在引发和将要引发的外交纠纷与报复事件就是证明.

五是外部通道.利益相关方信息的海量披露,改变了博弈的信息环境,国民、他国可以基于披露的信息重新评估他国的外交行为和要求调整己方的对外政策,对本国、他国的政治诚信进行监控与反制.从国内来讲,公民对政府诚信的了解有了更宽口径的渠道.例如,2004年4月驻伊美军虐囚丑闻被媒体后,当时的美国总统布什、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等几乎全部军政高官都一口咬定,虐囚只是少数军人的个人犯罪行为和孤立事件.负责调查虐囚丑闻的美国陆军少将安东尼奥塔古巴还煞有介事地出具了一份长达6000页的调查报告,证实美军高层没有下达过虐囚命令.2004年5月21日驻伊拉克美军发言人基米特准将宣称美军虐囚传言是伪造的,“令人气愤”,并坚称美军在伊拉克囚犯时遵守了《日内瓦公约》.然而,言犹在耳,维基解密公布的40万份伊战文件,就了美军虐囚的大量细节,包括伊拉克、队人员和美国士兵、折磨、性侵犯甚至杀害囚犯的情况,具体手法骇人听闻,如切断囚犯的手指、用强酸烧灼等.对此,布什、拉姆斯菲尔德等人将如何面对诚信考验?从国际来讲,2010年11月澳大利亚前总理、现外长陆克文宣布,澳大利亚相关大学将成立中华研究中心,旨在全面理解当代中国,研究中国在地区和世界事务中的参与性.他宣称:“我们已经准备好实现优秀的世界的共赢,我们认识到中国正在重新思考自己将来在这个地区和全球的角色.所以,我们要做诤友.澳大利亚希望和中国合作,一起建设未来的国际秩序,这也是我们共同发展的基础.”然而12月“维基解密”爆料,2009年3月,时任总理的陆克文在会见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时,就曾告诫美国“必要时应对华动武”.2009年7月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曾喜气洋洋地评价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是一个“充满想法、面向未来的人”,“有能力在21世纪正确领导俄罗斯”;并同时评价普京为“俄罗斯人民的一位强而有力的领导人”.然而,维基解密公开的文件却显示,美国实际上认为梅德韦杰夫为人“平淡无奇且缺乏决断”,而总理普京则被称为“阿尔法狗”(领头人物).总而言之,维基解密向我们展示了美国情报分析世界的真实影像,让我们从更为客观的外部视角看待曾经发生的、正在经历的和将要到来的一切.

网络鹰眼开启:从一无所知到无所不知

青年普林西普可以在萨拉热窝刺杀斐迪南大公,但却无法对抗整个奥匈帝国,能够瓦解奥匈帝国的还是诸国群殴和内乱纷争驱动的战争机器.而维基解密网站的成功存活,却无疑是个人与国家的分庭抗礼、持久对决和压倒性胜利.碌碌无为的芸芸众生、四处奔波的黎民百姓、日渐觉醒的社会大众,从对联邦机密一无所知的“白痴”,变成了通晓国家内幕的“智者”.这标志着信息技术无意中开启了全球监控政治诚信的鹰眼.

政治诚信的危与机、网络治理的破与立,成为令人头疼、令人心悸的问题.政治诚信既可以被证实,也可以被证伪,但大多数时候只是以“被感知”的状态存在着.也就是政治诚信的可信与否取决于人们内心的感觉与判断.具体而言,政治诚信感知(可译为PerceptionofPoliticalIntegrity)是他人对政治行为体的政治活动(意图、许诺、执行、回报等)信度的感觉、认知和评价.了解他人对政治诚信的感知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他人对政治行为体道德品质和活动质量的判断与满意程度,源自他人对周边现实的感知.借用“怎么写作感知”理论的分析框架,至少有四大因素影响着政治诚信感知.

一是可靠性.指政治行为体在活动过程中能履行自己明示或暗示的一切承诺.可靠性,尤其是核心承诺的可靠性,是他人用以感知政治诚信质量的最重要层面.例如,中国宣称高度重视发展与非洲国家的关系,将提供必要的、有力的援助,这构成了一种直接的承诺.2009年1月中国宣布免除33个非洲国家的无息贷款债务,同年11月又宣布向非洲提供100亿美元贷款、免除部分债务,这无疑大大提升了中国政治诚信的可靠性,让第三世界国家对中国的“一诺千金”理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二是反应性.指政治行为体能迅速应对他人提出的要求、询问和及时、灵活地处理他人的问题.迅速、及时和灵活是反应性的要点,它们体现着政治诚信的质量和履约的决心与能力.中国政府对全国人民、对全世界表明了宣示钓鱼岛主权的决心和意志,面对东海的波谲云诡,毅然派出2艘渔政船,渔政人员和随船记者冒着生命危险直接与日本7艘巡逻船进行近距离对峙,并且当场表明了“常态化巡航就是想来就来”的严正态度,有效地维护了国家尊严和领土完整.三是保证性.指政治行为体具有提供应有怎么写作的能力.这对风险或不确定性较大的政治活动尤其重要,这类活动由主权信用、国有资产、军事实力、良好法治等予以授信.例如,美国次贷危机、欧洲债务危机、全球通胀危机之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依靠国家或政府有关领导人的能力和信用.一个缺乏能力和信用的政府,是难以从国际上筹得足量资金化解财政困局的.所以,当事人的能力水平、信用和信誉是他人最需要感知的内容.四是关怀性.指政治行为体能多为他人着想,同情他人的处境和困难,给予他人个性化的关注.例如,面对空前复杂的经济形势和国内外的通胀压力,中国政府采用多种方式,努力稳定粮价、油价、电价、房价,从弱势群体到中小企业均给予了必要的扶持.这是社会契约和人权理念的一种民生影像.可以说,如果一个政治行为体能提供关怀性怎么写作,那么其政治诚信的质量评价自然就不会低.

如果能够做到以上四点,政治诚信便能经受住最基本、最致命的考验.这也是对政治诚信进行质量管理的关键.

在此,我们不禁想问,“内部人爆料”和“海量志愿者力挺”这些现象,是否宣告了人性现实主义里“善的一面”在信息时代的大规模回归?战争中的非人道现象、外交中的丑闻,是否正是因为触犯了政治诚信的底线才被疯狂?对此,如果隔岸观火、作壁上观、看他人笑话,也必将会被历史嘲笑和惩罚.堵不如疏,“疏”的关键则在于对政治诚信进行严格的质量管理.切实做到这点,“解密风暴”对政治体系的破坏能力也将会大大削弱.唯有如此,互联网络才会成为全球社会公共管理的朋友而非敌人.

作者:唐小松,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安全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广东国际战略院美国研究中心主任,高级研究员,复旦大学国际关系学博士.

(责编/彭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