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需要教育是教育的保障工程

点赞:25803 浏览:11833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我国现代教育的目的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实现“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人及其生存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特殊需要教育的怎么写作对象是有明显的个体差异的人群,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残疾人,对这一人群的学习、生活、就业、康复的研究,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有利于我们理解人的需要以及如何促进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残疾人群的生存、生活、就业、康复与受教育等问题的提出,对社会和人的发展生态有着重要的意义.

促进残疾人的教育工作需要重视并做好对残疾和特殊教育的认识工作.

特殊需要教育是教育的保障工程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特殊教育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一、残疾并不意味着学习能力的丧失

不要把健康人和残疾人分成两类,并加以对立.多数人对健康和疾病、对健全与残疾、对正常与特殊有着一刀切的思维方式,那就是健全、健康、正常三个概念对等起来,所以残疾、疾病、特殊就等于不正常、有缺陷.这样的思维方式给所有的健全人带来不幸,因为他们也有不健康、不正常的时期,以为不健康就是不正常的心理造成人的恐慌与不幸,以这样的心态推己及人就理所当然地认为有残疾、疾病的人就不可能正常,不可能幸福.这种心态使我们制定社会规划与政策时,原本应该对特殊人群扶持的政策与措施变为限制与阻碍.

我们需要一种端正的、科学的态度来看待“人”.每个自称健康、健全的人应该仔细审视自己不完整的一面,承认人是不完整的,在不完整的生活与生命中,努力实现自我的价值,并推动社会的进步,这种升华的人生观使人感受到生命的尊严与价值.每个自认残疾与不健康的人应该看看自己有用的、有优势的方面,把促进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在社会中找到定位,得到认可与尊重.人的个体差异是永远存在的,在每个人都能接纳别人的差异时,社会就会祥和,人群就会和谐、互相扶持帮助,人性的尊严就会得到发扬光大.

人的潜能的开发理论才刚刚开始,一个人的学习过去是学生年代的学习,现在是终身学习,人从有生命到生命的终结都有学习的能力;人的细胞具有自我修复的功能,大脑损失了一半的人也可以学习.世界上,盲人成为生物学家,聋人读完博士课程,智力落后青年可以上大学,脑瘫的青年写书出版,都有先例,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更是多重残疾集于一身.残疾与无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国际特殊艺术团体、国际特殊奥林匹克,正是用各种不同的活动与竞赛来表现残疾人的残而不废、有学习能力的最好的明证.

二、应提倡与发展特殊需要教育

特殊教育是指残疾人的教育,也可以是促进每个人发展的特殊需要教育.自200多年前开始,特殊教育从盲人教育、聋人教育奠定基础发展到了今天的国际定义,有了很大的改变.1993年在哈尔滨召开的亚太地区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发布的《哈尔滨宣言》及1994年在西班牙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发布的《萨拉曼卡宣言》中,用特殊需要教育(specialneedseducation)及全纳教育(inclusiveeducation),替代了特殊教育的概念.认为每个人都是特殊的,每个人都有特殊需要,在教育里承认儿童的个性与特殊需要,教育质量就有了具体的可操作的内涵.


根据联合国的估算,全球儿童中“至少有10%在出生时有体质的和心智上的损伤,需要充分的特殊关照”,英国和美国的报告都显示约有20%的儿童有特殊教育的需要,国际上普遍认为发展中国家需要特殊教育的儿童比率要略高于发达国家.在我国制定任何一个教育法规与政策时,最重要的是对人的特殊需要的广泛性以及教育功能多样性的充分认识和观念转变.人因疾病、心理发展、社会结构转型、自然灾害等原因会需要特殊关怀和教育.在教育里广泛地采用心理康复、教育咨询、精神卫生、社会支持、科技学术来帮助他们受教育,是高质量教育的表现.

当我们在认识上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有“特殊需要教育法”、“终身学习法”等法律的规定,特殊需要教育会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保障工程,这个保障工程将建立一个在我国全面育人的教育时代.那时义务教育的发展会深入每个贫困的村落、每个医院的病床、每个在校的学生、每个街头的儿童,成为每个社区的常规工作、每个公共场所的怎么写作指标,这样的教育就是我们全民教育时代筑就的教育长城,人力资源大国就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行动,而社会主义教育工程的优越性就会得到具体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