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大学生就业问题与

点赞:30558 浏览:14332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近几年,随着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发展,残疾人大学生就业问题日渐凸显.这一方面是因为在社会转型、市场导向就业机制初步建立的过程中,残疾人大学生通过“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机制就业,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残疾人大学生在就业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更加明显.另一方面,由于残疾人大学生是大学生群体和残疾人群体中的极少数,他们的就业问题往往不能引起社会的重视,以致成为影响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和残疾人就业工作中的新焦点.做好残疾人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对于维护残疾人的利益,对于推进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当然,在就业市场化进程中,我国有关残疾人就业的政策逐步完善,对残疾人就业的支持力度明显增强,在扶助残疾人就业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总的来看,残疾人大学生需要更积极的就业政策和更有力的就业援助.

一、我国残疾人就业的社会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上,走出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取得历史性成就.国家为改善残疾人就业状况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中增加残疾人同样享有公民权利的条款,颁布实施《残疾人保障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各地也相继出台了保护残疾人劳动权益的地方性法规,法律体系初步建立,涵盖集中就业、按比例就业到自主就业、农村残疾人就业,残疾人就业纳入了法制化轨道;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各级残疾人工作协调机构和残联组织,残疾人就业有了组织依托;国家制定实施了残疾人事业的三个五年计划和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残疾人就业纳入国家计划,成为社会发展目标,政府发挥了保障和促进残疾人就业的主导作用.

残疾人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7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随着我国劳动就业方针、政策、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残疾人就业由计划向市场导向机制转轨,就业方式从集中为主向多样化发展,残疾人就业规模迅速扩大.1987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就业率仅为50%多,1998年统计测算为73%,2000年底,全国城镇就业残疾人达到331万,就业率为80.7%,截至2003年,残疾人就业率上升到83.7%.

与此同时,在适应经济转轨、社会转型过程中,残疾人就业方面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步暴露出来,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残疾人就业与国内就业总体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就业质量不高;残疾人就业的社会环境亟须改善;残疾人整体素质和就业能力迫切需要提高,特别是残疾人就业相关法律、法规亟待完善.

二、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和大学生就业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有计划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近几年获得了较快发展,但是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九五”期间,有6812名残疾学生进入高校,从1990年至2000年普通高校招收近万名残疾人大学生.2003年进入普通高校的残疾学生为3072人,进入特殊教育院校、班的有827人,比前几年有较大增长,但占当年高校新生的比例很低,不及千分之二.目前,我国举办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形式有:1.普通高等学校建立特殊教育学院或开设系,采取单独考试录取的方式,主要招收盲、聋生;2.普通高校招收残疾青年,与健全学生共同学习;3.一些独立设置的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采取与成人高校合作办学的方式,举办一些残疾青年大专班;4.通过自学考试、电视大学、网络等渠道帮助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第一种形式的院校有9所,是我国实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主体.

高校在设置专业时充分考虑残疾人的学习特点和身心优势,把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把职业技能培养作为主要教育内容;重视残疾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怎么写作,积极与残疾人就业怎么写作机构合作,通过举办专场人才招聘会等形式,向用人单位推荐学生,帮助残疾人大学生通过双向选择,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至今已毕业的近万人,就业情况总体良好.我们对滨州医学院残疾人医学系、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长春大学特教学院、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近几年的学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残疾人大学生毕业当年就业率达60%,隔年就业率达到90%以上.

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存在以下特点:

1.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层次和质量明显比非大学生残疾人高.教育是残疾人平等参与的阶梯,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的根本还是要提高残疾人教育水平和就业能力.

例如:滨州医学院残疾人医学系学生已毕业的600人中,80%在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工作,工作的专业性强,收入较高,工作环境较好,工作单位对他们的工作表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思想政治表现、医德医风、热爱本职工作、理论及学术水平和总体评价总体优良率都在90%以上,临床技术操作总体优良率也达到了88.18%.但是,相当比例残疾人大学生从事辅助性工作,专业特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2.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差距较大,就业的专业对口率较低.例如盲人针灸推拿专业就业率为100%,对全国10个城市的调查表明其收入水平均高于当地平均工资,而盲人音乐专业就业很困难.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的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较低.

3.社会扶助残疾人就业的政策效应明显,但是,不少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充满曲折,社会歧视如影相随.国家实施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政策,调动了用人单位的积极性.山东省邹平县中医院2002年一次性接纳滨州医学院7名残疾人大学生,2004年沾化县人民医院要求聘任5名滨州医学院的残疾人大学生.但也有不少单位宁可交纳就业保障金,也不愿意安排残疾人就业.有些地方执行这一政策力度不够,用人单位既不安排人就业,也不交纳保障金.

4.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处于矛盾之中.一方面,残疾青年由于受过高等教育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视野更宽,平等意识更强,有了更高的就业期望,在残疾人群体中处于优势地位;另一方面,社会排斥和偏见普遍存在,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残疾人大学生处于就业竞争的边缘地位,面临理想和现实的激烈冲突,“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较为普遍,影响残疾人大学生的就业满意度,并导致少数残疾人大学生不能实现就业.

三、解决残疾人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在我国6000万残疾人中,残疾人大学生可谓凤毛麟角,这部分人的就业对残疾人总体就业率影响不大,但是意义深远.做好残疾人大学生的就业工作不仅可以提高残疾人整体就业的层次,拓宽残疾人就业领域,而且对于发挥残疾人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带动整个残疾人教育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促进残疾人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教育和就业必须形成良性互动机制.

解决残疾人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提高残疾人大学生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要以就业为导向调整专业方向,拓宽专业领域,突出职业性和技术性;提高学生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培养勇于克服困难、耐受挫折的能力,强化创新、创造、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注重文化基础和整体素质的提高,提高学习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注重对残疾人集训教育和培训的支持力度,把就业和职业康复结合起来;残疾人大学生也要调整就业预期,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立足岗位成材.

2.采取更积极的政策,优先安排残疾人大学生就业.我国残疾人保障法明确规定:“国家采取辅助方法和扶持措施,对残疾人给予特别扶助,减轻或者消除残疾影响和外界障碍,保障残疾人权利的实现.”要以能力为本,消除一切身份限制,一切社会岗位和领域都要对残疾人开放;要在按比例就业岗位中优先安排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制定对安排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单位的激励和补偿政策,鼓励社会接纳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对残疾人大学生就业的优先原则,并不意味着对其他大学生的不公正,国际劳工大会公约中特别指出,“为残疾人制定积极的特别措施,不应该认为是对其他人的歧视”.


3.加强就业指导、完善就业怎么写作、开发就业岗位,对残疾人大学生实施就业援助.就业援助要从技术援助和社会援助两方面来进行.技术援助方面,建立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的就业怎么写作体系,以怎么写作促进就业.社会援助方面,要建立政府责任体系,各级政府要关注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各级机关要依法履行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义务.同时,发挥非政府组织、残疾人组织的作用,利用广泛的社会资源支持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化就业援助体系.动员全社会关心帮助残疾人大学生就业,给残疾人大学生就业以行政援助、法律援助、经济援助、道义援助和舆论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