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一政府二元悖:一个经济学陷阱

点赞:34020 浏览:15785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政府、市场与社会经济生活之间复杂的三角关系是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市场一政府二元悖论在理论层面和现实层面有着不同内涵.现实层面二元悖论的化解,有赖于人类超越现实制度的可能性,从根本上说,它取决于人性和人类智能的进化步伐;理论层面二元悖论的化解,有助于缓解现实层面二元悖论对人类经济生活的干扰.在有限理性条件下,市场与政府间的博弈有八组基本方式,认识和遵循这一博弈机制,可以有效驾驭市场一政府二元双向纠错机制,减少政策失误和人为的经济动荡.

关 键 词:理性检测设;有限理性检测设;市场一政府二元悖论;市场一政府博弈方式;市场一政府二元双向纠错机制

中图分类号:F03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5)07―0039―05

迄今为止,政府与市场究竟应在经济舞台上扮演何种角色,是一个众说纷纭、争论不休的问题.不仅如此,在市场理性检测设和政府理性检测设两大对立的主流经济思维误导下,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博弈变得越来越复杂,人类经济生活也越来越难以把握和驾驭.自经济学诞生以来始终主宰着经济思维的理性检测设,是一个根深蒂固的致命病毒,它的危害性随着人类经济生活的日趋复杂而与日俱增.搭建在这个虚拟基石之上的经济学大厦和人类经济舞台矛盾重重、危机四伏.

理性检测设:经济学基本检测设之一

经济学理论中包含了一系列前提性检测设,理性检测设便是其中之一,它是对经济学研究对象之基本属性的检测定.萨缪尔森在其《经济学》一书中指出,经济学研究基于两个基本检测设,即资源的稀缺性和人们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取向.在主流经济学理论中,理性检测说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强调经济人的趋利性,其二是强调经济人行为的一致性.英国经济学家罗宾斯阐释了这种检测设的意义:“经济学依赖于一个更一般的心理检测设,即人类行为是完全合乎理性的.但这一理性不包含价值评估.”“在讨论均衡条件时把合乎理性视为一致性是有意义的.”“完全合乎理性的检测设,只是许多经济学检测设的一部分,还有比如检测设人们完全预知未来.作这些检测设,不是为了使现实世界与这些检测设所构造的世界相一致,而是为了使我们能孤立地研究各种倾向.然后通过对比,利用由此获得的知识解释较为复杂的情况.”

理性检测设自其诞生起便一直遭到人们的质疑和批判.“将一个具体的人分成‘经济人’、‘人’、‘理性人’、‘宗教人’、‘政治人’,并不是说现实中的人就是以此分成若干种类别的,也不是说一个人是由这几部分构成的.现实的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如果孤立地去研究所谓的‘经济人’,所谓的‘理性人’以及所谓的‘政治人’,这种研究就很难是科学的.因为脱离了其他社会关系去观察人身上存在的某种特定的关系,这种特定关系就无法说清楚.”

不少经济学家将人们对经济理性的批判视为一种哭笑不得的外行见解.罗宾斯认为经济人检测设是经济学进行相对估价的要求.他指出,认为经济学家所想象的世界完全由利己主义者或“快乐机器”所构成是极其荒谬的.对经济学家而言,经济主体可能是纯粹的利己主义者,可能是纯粹的利他主义者,可能是纯粹的禁欲主义者,可能是纯粹的纵欲主义者,更有可能是这一切的混合体.相对估价仅仅是一种便利的方式.这一解释确实反映了经济学家使用理性检测设的原初动机.但是,在经济研究中,人们却常常忘记这一原初动机,而不经意中将检测设当成了不证自明的立论前提.基于理性检测设的经济学,被大多数人当成了基于现实的经济学.我们不难从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理论和政策主张中发现他们对市场理性的笃信,也不难从政府干预主义者的政策主张中看到他们对政府理性决策能力的信心.

科学检测设很容易被人们误用和滥用.在复杂而漫长的科学探索中,先辈们的检测设一旦被埋入理论大厦的深层地基,就会被处于大厦顶端的后来者们当作勿庸置疑的真理.理性检测设正是这样一个隐藏于主流经济学根基内的思维陷阱.

经济学的陷阱:基于理性检测设的市场一政府二元悖论

市场和政府是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两大主体,我们称之为二元.市场一政府二元悖论包含了两组悖论:一是市场理性检测设悖论,二是政府理性检测设悖论.其内涵由两大命题和四种结果构成.

命题一:(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市场理性检测设)市场是理性的,通过市场自由竞争必然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结果一:(历史证明)市场自由竞争必然导向垄断,引发周期性经济危机,导致经济崩溃.

命题二:(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和计划经济理论的政府理性检测设)政府是理性的,通过政府的干预可以有效地克服市场的非理性,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这一命题的极端版是计划经济理论,这一理论认为,计划经济是实现资源最佳配置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并最终摆脱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唯一出路.

结果二:(历史证明)政府干预也会引发市场无序和经济危机.命题二极端版的后果也是极端的,它导致了生产力的严重衰退.

市场理性检测设和政府理性检测设是经济学和经济管理中两种相互对立的思维,两者针锋相对、互不相让,轮番影响着政府的经济政策,并派生出另外两种结果.

结果三:市场自由放任政策的结果总是导致政府干预的抬头.当市场自由放任导致经济危机时,政府不得不通过干预来收拾烂摊子.

结果四:政府干预的结果总是导致市场自由放任主义的复活.政府干预常常出错,使得市场时而失去活力时而失去控制.随着政府干预的失败,经济内部必然产生放松管制的强烈要求,

市场理性检测设及相应的经济政策总是以市场失灵而告终,于是,政府理性检测设及相应的经济政策便有了可乘之机;但是,政府干预也常常以政府失灵而告终,于是,市场理性检测设及其相应的政策又获得了发言权.基于理性检测设的市场一政府二元悖论,或者说由此演绎的放开市场与管制市场的二元变奏,是贯穿近代以来人类经济史的一条基本线索,一直左右着人类的经济思维和政策选择.

基于制度层面的市场一政府二元悖论

实际上,市场一政府二元悖论包含了两种不同层面的悖论.其一是理论层面的悖论,即由经济学理性检测设引发的逻辑矛盾;其二是现实层面的悖论,即由市场和政府自身的制度缺陷引发的现实矛盾.其基本含义可以概括为:

市场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环境.但是,市场又是导致经济衰退的根源;政府干预是经济稳定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但是,政府干预又是人为的经济危机的根源;市场自由化的结果总是导致政府干预,政府干预的结果又总是回归市场自由化.

现实层面的悖论基于市场和政府的制度属性,甚至可以溯源到人性和人类理性的局限性,是一个更为复杂和很难轻易化解的悖论.本文主要探讨理论层面的市场一政府二元悖论,现实层面的悖论不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市场理性检测设及其破产

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坚持市场是理性的,认为“看不见的手”能够推动市场追求经济价值最大化.根据萨伊法则,任何产品的生产同时也提供了同量的对于产品的需求.就整个社会看,既然供给同时形成需求,而人们的需求又是无限的,生产会自动趋于均衡,资本主义自由市场能够实现充分就业,不会发生生产过剩危机和大规模失业现象.

市场理性检测设及与之配套的自由市场政策,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中彻底破产的.事实上,在此之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已经暴露出了周期性危机的特征.早在1889年,法国经济学家朱格拉就揭示了周期性经济危机现象.他通过历史分析得出结论,经济危机每9―10年发生一次.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耶夫分析了1789年至1920年前后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波动,他发现了三个升降周期:1789―1849年,上升25年,下降35年;1849―1896年,上升24年,下降23年;1896―1920年,上升24年,1920年后开始下降.

市场理性检测设放大了市场行为的理性成份,被这一检测设强化了的市场迷信,导致了人们对市场的放任.而自由市场经济的历史表明,市场运行并不是遵循理性法则的,自由市场必然导向垄断和周期性危机.

政府理性检测设及其破产

市场理性检测设的破产,毁灭了人们对市场的迷信和崇拜,经济学家们不得不寻求其他力量来驾驭非理性的经济怪兽.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了著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提出了离经叛道的国家干预理论.于是,一个与市场理性检测设相对立的新检测设诞生了.

政府理性检测设是凯恩斯主义者主张政府干预的理论基础,其基本含义是:政府是理性的,通过政府的干预可以有效地修正市场的非理性行为和非理性后果.这一检测设虽然没有像市场理性检测设那样被明确地表达出来,但却可以轻易地从凯恩斯主义理论中演绎出来.政府理性检测设导致了人们对政府的迷信,滋长了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热情,政府干预手段被滥用,政府干预的作用被夸大.其中最极端的例子就是计划经济模式,在这一模式下,政府全面接管了市场对经济生活的管辖权.

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凯恩斯主义学说开始不灵验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发生严重经济危机,美国从70年代起出现“滞胀”现象.凯恩斯主义四面楚歌,反凯恩斯主义的主要流派如货币学派、供应学派、新制度学派等迅速在理论界占据主导地位,并各自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与此同时,作为政府理性检测设极端版本的计划经济,在经历了早期的“大跃进”之后,很快暴露出了深刻的内在矛盾,并最终走向了全面崩溃.在政府理性检测设引导下,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推行了不同的政府干预政策,结果前者有成有败,后者则以彻底失败而告终.政府理性检测设未能经受住实践的检验.

二元变奏下的经济动荡

20世纪80年代之后,绝对形态的自由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已相当罕见,两者的边界变得模糊起来,极端化倾向有所减弱.然而,人们思维上根深蒂固的传统误区远未消除,市场理性检测设和政府理性检测设仍是大部分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立论的出发点,理论界和政府部门的主流思维仍在自由主义和凯恩斯主义两极之间摆动.

自由主义虽然已不完全反对政府的有限干预,但在具体政策上却常常毫不含糊地主张彻底放开管制.20世纪80年代,自由主义者推动了西方国家银行业的自由化,过度放开管制导致了银行业的恶性竞争和市场的混乱无序,由此引发了金融危机.20世纪70年代美国实行自由主义政策,决定放开对民航业的管制,结果导致了大量竞争者蜂拥而入.在1978―1993年间,29家新的航空公司进入了该行业,民航运载能力严重过剩,跌到了几乎无利可图的水平,1982年全行业损失了7亿元,而在1990―1992年间,损失更高达71亿元,超过了该行业过去50年收益的总和.美国民航业至今未能摆脱这一困境.凯恩斯主义承认市场的作用不可替代,并且对政府干预市场的范围作了限定.但是,即使在公认的合理干预范围内,政府政策也常常以失败而告终.这些失败的干预明显受到政府理性检测设的误导,过度相信政策干预的有效性强化了政策制定者的自负.合理划定政府的干预范围并不等于政府能够有效地实施干预.政府智商从来就不能确保政府行为实现其理性预期,人们看到的常常是弄巧成拙、事与愿违的结果.

市场一政府二元悖论对政策层面经久不衰的左右,加剧了经济的周期性动荡.政府理性检测设总是推动政府走向过度干预,而过度干预的结果必然引发市场自由化的呼声,于是,政府不得不放松管制,放开市场;市场理性检测设则推动自由主义者走向大规模削弱政府干预,导致市场过度自由化,引发恶性竞争,于是,政府又不得不起而干预.在这种两极间的钟摆运动中,国民经济处于频繁的景气波动之中.

从理性检测设到有限理性检测设:市场一政府二元悖论的化解

基于理性检测设的市场一政府二元悖论是一个经济学陷阱,是人类经济治理中人为危机的思维根源.突破这一作茧自缚的思维悖论,是当代经济学的紧迫课题之一.

有学者将科学悖论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那些前提中包含直接错误的悖论,有人认为这类悖论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悖论;第二类是前提中不包含直接错误的悖论,这类悖论通常基于人类理性本身的局限性和矛盾性.对于第一种悖论,我们可以通过修正其前提性错误来加以化解;对于第二种悖论,我们只能通过有限的调节手段,降低其负面影响和危害程度.

市场一政府二元悖论包含了理论层面和现实层面两种不同的悖论,前者属于第一类悖论,后者属于第二类悖论.近代以来的经济史表明,理论层面的市场一政府二元悖论加剧了人类经济生活中的现实矛盾,通过修正其前提性检测设,我们不仅可以化解这一悖论,而且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现实层面的市场一政府二元悖论.

不同的前提性检测设导向不同的理论体系,并且具有不同的正负效应.因此,尽管前提性检测设的正确性无需验证,但其合理性却值得我们作充分的论证.经济学需要选择一个比理性检测设更有益的前提性检测设,用有限理性检测设取写作技巧性检测设是一个值得尝试的选择.我们可以对理论层面的市场一政府二元悖论的命题作如下修正:

旧命题1:市场是理性的,市场可以自动自发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社会经济价值的最大化;

新命题1:市场是有限理性的,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结合,单纯依靠市场的力量不可能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社会经济价值的最大化.

旧命题2:政府是理性的,通过政府干预可以有效地修正市场的非理性机制,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社会经济价值的最大化;


新命题2:政府是有限理性的,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结合,政府既不能完全驾驭市场的非理性机制,也不可能完全消除自身的非理性行为,政府干预可以弥补市场的缺陷,但却又带有自身的缺陷.

结论:市场和政府都不可能完全遵循理性原则,如何用一方的理性去制约和弥补另一方的非理性,是缓解现实层面市场一政府二元悖论,减少经济波动频率、降低经济波动幅度的关键点.

理性的有限性否定了市场理性检测设和政府理性检测设中暗示的一致性,动摇了市场原教旨主义和政府干预主义的理论基础.既然市场和政府都不完全是理性的,那么单纯依靠市场和政府任何一方面的作用,国民经济都会出现失控和衰退.有限理性既是市场和政府获得成功的条件,也是其遭到失败的根源.

有限理性检测设包括个体有限理性检测设、市场有限理性检测设和政府有限理性检测设三个不同层面,是对经济人检测设、市场理性检测设和政府理性检测设的修正.其基本内涵是:个体、市场和政府三者的行为均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结合.其有限理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非理性行为的广泛存在,个体、市场和政府三者的行为并非都是理性的;二是即使理性行为也是十分有限的.个体的理性行为既缺乏内在的一致性,也与其他个体的理性行为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这种孤立的、差异化的甚至是相互冲突的理性行为,使得市场和政府的集体理性行为缺乏坚实的基础.诞生于启蒙时代的理性一词,反映了近代经典物理学鼓舞下人类形成的强烈自信,这个带着启蒙时代印记的概念,夸大了人类理智的力量,它对近代以来的人类行为既有巨大的推动,也有严重的误导.用有限理性取写作技巧性,可以扭转人们对理性力量的过分信任.

在理论层面,有限理性检测设要求对基于理性检测设的主流经济学作全面的反思,从而在有限理性检测设基础上建构新的经济理论;在实践层面,有限理性检测设提醒人们放弃“1加1等于2”的线性思维和理性决策模式,在全面分析市场与政府的博弈方式及其后果之后作出切合实际的决策,并适时地进行动态修正.有限理性检测设是一种更接近于现实的检测设,它不可能帮助我们彻底消除周期性经济危机,但却有可能减少危机发生的频次,降低危机的危害程度.

凯恩斯革命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当程度上得力于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政府干预的利弊互见和成败参半,证明了有限理性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然而,大部分决策者并没有意识到有限理性的存在,他们总是过分相信理性的力量.正是这种被哈耶克称之为“致命的自负”的“理性崇拜”,使得政府不断越过有限理性的边界,过于自信地冒险推行过度的经济政策,造成了严重的非理性后果.以有限理性检测设取写作技巧性检测设,可以有效地削弱政府决策行为中的极端化倾向,基于有限理性的渐进主义路线是降低经济波动幅度的有效途径.有限理性检测设要求我们,将经济生活的不确定性以及市场和政府的有限理性当作一种基本的认识前提,而不是像理性检测设那样,从简化的、一致的、确定的检测设出发.这一转变,有助于我们从量子力学而不是牛顿力学中演绎新的经济学思维模式.

基于有限理性检测设的经济治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市场和政府理性检测设所导致的过度行为,从而将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幅度和危害降低到最低限度.要达成这一目标,必须引入基于有限理性检测设的市场一政府二元双向纠错机制.在全球经济时代,这一机制还需要逐步演变为三元纠错机制,即市场、政府和国际经济治理机构三元协同纠错机制.有限理性条件下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博弈方式

市场一政府二元双向纠错机制基于政府、市场主体和经济人的共同努力.其基本原理是市场和政府应尽可能以自己的理性行为回应和纠正对方的非理性行为.政府纠正市场非理性行为是很容易理解的,市场如何能够纠正政府的非理性行为,这要取决于企业的理性水平和社会责任与自然人的理性精神和公德意识.我们只要将中国企业和自然人与发达国家作一比较,就会发现市场的理性力量是因地因时而异的.

研究有限理性条件下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博弈方式,是有效驾驭市场一政府二元双向纠错机制的认识论前提.如下图所示,市场与政府均有理性和非理性的两面性.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市场与政府之间八组基本的博弈方式:

方式一:理性市场行为应对理性政府行为,即当政府做出理性行为时,市场以理性方式加以回应;

方式二:理性市场行为应对非理性政府行为,即当政府做出非理性行为时,市场以理性行为加以回应;

方式三:非理性市场行为应对理性政府行为,即当政府做出理性行为时,市场以非理性行为加以回应;

方式四:非理性市场行为应对非理性政府行为,即当政府做出非理性行为时,市场以非理性行为加以回应;

方式五:理性政府行为应对理性市场行为,即当市场做出理性行为时,政府以理性行为加以回应;

方式六:理性政府行为应对非理性市场行为,即当市场做出非理性行为时,政府以理性行为加以回应;

方式七:非理性政府行为应对理性市场行为,即当市场做出理性行为时,政府以非理性行为加以回应;

方式八:非理性政府行为应对非理性市场行为,即当市场做出非理性行为时,政府以非理性行为加以回应.

市场与政府之间在不同阶段、不同领域和不同层面采取不同的博弈方式,由此构成了一国经济生活的复杂博弈结构.如果再将国民经济的内部博弈置于全球经济的博弈场,经济生活的复杂性将进一步加深.正是这种市场与政府的复杂博弈,加剧了经济在二元变奏中的动荡.

市场与政府之间的八组基本博弈方式所产生的经济后果和社会后果是各不相同的,不仅因时因地而异,而且还因事而异.更为复杂的是,市场与政府的博弈及其后果,交织在一条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历史之链上.这是经济学家和经济政策制定者不能回避的现实环境.

市场一政府二元悖:一个经济学陷阱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经济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7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政治学系)

责任编辑:黄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