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念的衡水情结

点赞:3010 浏览:952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1989年4月6日,风和日丽,位于河北省东南部的衡水地区,迎来了一位人们十分熟悉和敬重的尊贵客人,他就是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李先念.

这已是李先念第四次到衡水来了.

衡水地处黑龙港流域.这里土质盐碱,十年九灾,历史上就是一个多灾多难的贫困地区.新中国成立后,衡水虽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由于种种原因,生产条件落后,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不快的局面长期未能得到根本性转变.对于这个河北省有名的穷地方,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的李先念,始终有着太多的牵挂.

从20世纪60年代起到改革开放前夕的十几年间,李先念已先后3次亲临这里视察指导工作,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第一次是在衡水刚刚遭受1963年夏季百年不遇特大洪涝灾害后的1964年1月.当时的衡水大地,满目疮痍、百业待兴,衡水人民正处在抗灾自救的艰苦斗争中.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先念,顶着凛冽的寒风,踏着近膝的积雪,深入到灾区,走村入户、调查访问,仔细了解灾后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当看到一些群众因缺粮吃不饱而浮肿时,李先念心情十分沉重.他鼓励干部群众坚定信心、闯渡难关,努力搞好生产自救,并在回京之后不久,给灾区调拨来数百万公斤救灾粮,给了困难和苦斗中的衡水人民以极大鼓舞.第二次是在十年动乱中的1970年7月.盛夏中的衡水大地像蒸笼一样溽热难耐,刚刚结束下放劳动回到工作岗位不久的李先念,不顾酷暑蒸烤,一连几天奔走在衡水(今衡水市)、阜城、冀县(今冀州市)、武邑等县农村的田间地头,查看农作物生长情况,了解农田基本建设进展,还深入到钻井井台与干部群众一起研究地下水的开发问题.他鼓励人们多打井多植树,大力推广平整土地、小畦灌溉、节约用水的经验,努力实现水利化,极大地推动了衡水全区大搞以打井为中心的农田基本建设和为改善生产条件而拼搏的群众运动.第三次是在结束不久的1978年5月中旬.此时的李先念已经身为副主席,他带领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同志,先后深入到深县(今深州市)后屯大队、衡水县桥头大队等考察了解低洼盐碱地改造和小麦生长情况.看到盐碱地改造前后的对比变化,望着眼前绿油油的麦田和交织成网的渠道、林带,李先念十分高兴.他对这些地方实行水、渠、田、林、路综合治理的经验给予充分肯定,号召海河流域的人民都要照他们的样子干,争取搞一片成一片,高质量、早受益,再一次给衡水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和促进.

李先念的衡水情结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原材料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7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时光到了1988年5月,此时,年事已高的李先念已经当选为全国政协主席,不再担任党、国务院的领导职务,但他仍然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衡水,牵挂着那里的发展变化,牵挂着那里群众温饱问题的解决.恰在此时,他收到了由全国政协副主席王任重转来的衡水地委、行署写给他的一封信.信中汇报了近年来衡水改革、发展的情况,说以低洼盐碱和贫穷而著名的衡水地区,这些年来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基本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并邀请李先念抽时间再度光临衡水,检查指导工作.听到衡水传来的好消息,李先念十分激动,很快请王任重捎信给衡水地委、行署,说有机会一定再到衡水看看.之后将近一年时间里,李先念始终记挂着这件事.终于,在先后参加完全国政协七届二次会议和全国人大七届二次会议后的第二天,李先念就偕夫人林佳楣再次来到了衡水.

其实,李先念在会议结束后的第一天(1989年4月5日)下午,就已经在参加全国人大会议的河北省人大主任郭志陪同下,乘专列来到河北省省会石家庄了.那天,我和省委的几名工作人员,随同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李文珊,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陈玉杰,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李海峰到车站去迎接,见到已是80岁高龄的李先念主席,脚穿布鞋,身着中山装,虽满头白发、行动见缓,却面色红润,精神矍铄,腰板挺直,步履稳健,心里都感到十分激动和欣慰.从车站到驻地(河北宾馆)的十几分钟里,李先念和省市几位领导同志一路亲切交谈,一点都没有刚刚连续十几天参加完两个重要会议的疲劳感.由于正处在一个社会稳定的特殊时期,李先念特别关心河北的社会稳定,从高校学生的思想动向到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从宗教的管理到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又到加强整个思想政治工作,李先念不停地问这问那,并不时发表自己的意见,说到激动处,一向沉稳平和的他还不由地提高了嗓音.看得出,李先念此次来河北,虽然心情是愉快的,但整个国家的稳定大局仍时刻在他的关注和牵挂之中.

由于李先念这次来河北只安排到衡水一地,而且时间只有一天,之后还要到南方视察,因此,整个行程,包括从专列的出发和回程,在衡水的休息、用餐及每一项活动,从一开始都安排得十分紧凑.为了到衡水后有尽可能多的时间多看一看,李先念把省、地有关情况的汇报安排在了从石家庄到衡水的火车上.为此,衡水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张士英(地委书记平义杰正在党校学习)头天下午就提前赶到了石家庄,以便和李文珊、郭志、陈玉杰等省领导一起陪同李先念并在专列上汇报工作.专列于上午9时半从石家庄出发,车开不久,李先念就把省、地几位领导同志邀进他乘坐的车厢里交谈起来.李先念主要听取了张士英的工作汇报.他让张士英坐在他旁边的沙发上.张士英汇报时,他始终凝神静气、侧耳聆听,神情十分专注.张士英从李先念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视察衡水说起,详细汇报了这些年来衡水经济发展、粮食增长和群众生活改善等方面的情况.李先念边听边不住地点头,并时而插话询问一些情况.当听说衡水人均水浇地已达1.4亩,占总耕地的53%,人均生产粮食450公斤、皮棉35公斤,人均纯收入476元,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时,李先念高兴地连声说:好,好!并说:衡水能人均生产450公斤粮食,这是个了不起的成绩!李先念还嘱咐省、地的领导同志:要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过紧日子;坚持量入为出,保持收支大体平衡,不要搞赤字预算,不然,一出问题不得了.

专列到达衡水时是10时45分,李先念到宾馆(衡水地区招待处)下榻后,稍事休息,便利用午饭前的时间,兴致勃勃地参观了设在宾馆二楼大厅的王习三内画鼻烟壶展览.衡水内画鼻烟壶和衡水毛笔、衡水金鱼并称“衡水三绝”.内画鼻烟壶,始于明盛于清,是一种用特制的微小勾形画笔在透明的壶内绘画出各种丰富多彩图案的传统工艺制品.王习三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博采众长,创造出了具有独特风格的“冀派”艺术,其作品构思新奇、意境高雅、设色古香、勾勒清晰、气韵生动,受到国际上的高度赞誉,有些作品多次被国家作为高尚礼品赠送给来访的外国元首.李先念一边听着王习三的介绍,一边一件一件仔细地观看着.那造型小巧玲珑、材质丰富多彩、工艺精美绝伦、装潢独具匠心的每一件展品,都使平时不苟言笑的李先念面露赞许之色.特别是在《中国历代名君》12个系列烟壶展品前,李先念更是驻足良久、赞叹不已,一连声地说:“不错,不错.”称赞王习三不愧为伟大的艺术家.李先念还触景生情,饶有兴致地讲述了古典小说《石头记》中的一段故事:晴雯喝了药,虽然稍退些烧,仍是头痛.宝玉便命麝月取鼻烟来,给她闻些,痛打几个喷嚏,就通了关窍.麝月又去取来一个金镶双扣金星玻璃扁盒来,盒里边盛着些真正上等洋烟.晴雯忙用指甲挑了些嗅入鼻中,忽觉鼻中一股酸辣,透入囟门,接连打了五六个喷嚏,眼泪鼻涕等一齐流等李先念边说边打手势,幽默风趣,引起在场人们的一阵欢笑.大家惊讶地发现,这位年过八旬的老人,记忆竟如此清楚,讲的和书上写的几乎只字不差.

午饭时,李先念不要任何人陪(在石家庄也是如此),就和夫人林佳楣等一起吃,而且吃的就是本地的家常饭.下午从2时半开始,先是在宾馆礼堂门前分别和衡水地区党政领导干部、宾馆怎么写作员、保卫人员合影留念,然后乘坐面包车开始了他此行的一系列视察考察活动.

第一站是中华公园.这是建于1983年的衡水城区第一座供群众休闲娱乐的综合性公园,园里的花草树木还不是很多.公园负责人请李先念为公园栽种一棵龙柏树,李先念欣然同意.他顺手接过工作人员递过来的一把铁锹,便往早已挖好的树坑里填起土来,一锨,两锨,三锨等一连填了8锨,接着又接过水桶,亲手为龙柏树浇了水.栽完树后,接着参观饲养在公园里的衡水金鱼.金鱼由衡水园林管理处徐立才精心管理.徐立才是北京宫廷金鱼饲养世家第十代传人.新中国成立后,徐家经过几代人的摸索奋斗、精心培育,手艺越来越精,繁殖的种类越来越多,终于成为独树一帜的“金鱼徐”.徐家曾为苏联、日本、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的驻华大使做过鱼把式,并先后几次进入中南海为、周总理送养过金鱼.上世纪50年代初,中印建交后不久,印度政府赠送我国大象以示友好.1955年印度总理尼赫鲁60大寿,周总理代表我国政府以象征和平、友好的金鱼回礼.当时年仅20多岁的徐立才护送百尾金鱼到印度,当飞机到达新德里时,尼赫鲁亲临接礼,一时传为佳话.在一个个特制的鱼缸前,李先念一边观赏着五彩缤纷、活泼优美、娇姿艳体、千姿百态的金鱼,一边听徐立才介绍金鱼的产生、发展及品种、养育等情况.当徐立才介绍到金鱼在中国主要分为杭州金鱼和北京金鱼两大派别,杭州是金鱼的发源地,北京金鱼对品种有进一步的发展和育新,衡水金鱼即为北京金鱼时,李先念问:现在北京的北海金鱼和衡水金鱼哪个品种多?徐立才回答:衡水比北海多,北海只有47个品种,衡水有64个.李先念又问:最名贵的有哪些?徐立才一连说出十多种,并一一指给李先念看:这是鹤顶红,这是王字虎头,这是朱砂眼水泡等徐立才还向李先念汇报说,这几年,他又先后培育出红头望天、水泡眼、白玉冠等多个新品种和绝代品种,他饲养的金鱼已先后销往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美国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深受各国友人和金鱼爱好者的青睐.李先念听后赞赏道:你为衡水争了光.

第二站是衡水县吴杜村.路上,李先念看到车窗外绿油油的麦田,转脸问张士英:今年的麦子还是不错的吧?张士英回答:还可以,旱地麦差一些.李先念又问:还有多少旱地麦?张士英说:全区大约还有100万亩.李先念又问:为什么不把旱地改成水浇啊?张士英说:有这个计划,准备扩大到200万亩.李先念听后指示说:还可以再扩大嘛!说话间,车子驶进了吴杜村.1970年李先念到衡水视察时曾到过这个村,当时李先念看到几眼机井旁的庄稼都比没井的地方生长得茂盛,曾意味深长地说:要想庄稼长得好,还得多打井啊!这次,李先念又来到当年视察过的机井旁,当他一眼看到这眼机井仍在喷着哗哗的水流时,高兴地连声说:好啊,好啊!接着,李先念走进机井泵房,和村支书吴进义、村委会主任吴宝田等亲切交谈起来.他问村干部这眼井出水量有多大,能浇多少亩地;村干部一一作了回答,并简要汇报了这些年吴杜村的变化情况:当年这个村只有3眼机井,粮食亩产只有144公斤;现在已经拥有13眼机井、7个扬水站,粮食亩产已达348公斤,人均占有粮食413.5公斤.李先念听后非常高兴.在这里,李先念还同过去视察过的深县后屯村党支部书记姚福恒、冀县韩庄村委会副主任韩进喜、武邑县审坡机井台台长张振山等进行了亲切交谈,关切地询问了他们各自的情况,并和他们及吴杜村的村干部、群众一起合影留念.

第三站是衡水湖.汽车刚刚驶出吴杜村,李先念又接着刚才路上的话题谈到了小麦生产,他问张士英:麦子有缺苗的不?张士英答:基本没有.李先念又问:光种麦子够吃吗?张士英答:加上玉米吃不完.李先念听后高兴地说:哎呀,这下衡水人可吃饱饭了!李先念还嘱咐说:是个好作物,可不能丢掉了.在衡水湖岸边,李先念望着浩渺无边、波光粼粼的湖水,十分感慨,他说:从电视上看到有个衡水湖,觉得奇怪得很,衡水缺水哪来的湖呀!接着转身对地区的同志说:湖里可以放点鱼苗嘛.看到湖周围光秃秃的缺少树木,又说:可以多种点树嘛,种榆树也行啊,那个榆钱儿我就挺爱吃.行署副专员刘西峰向李先念汇报说,为了利用好衡水湖的水资源,不仅在湖里放了鱼苗,还办了养鸭场,养鱼、养鸭的效益比种地强多了.李先念听后指出:衡水湖是个好资源,你们要充分挖掘利用,潜力不小啊!转而又说:不过,老百姓光吃肉也不行啊,还得注意发展粮食生产.

最后一站是侯店毛笔厂.侯店是衡水毛笔的主产地,有“衡水毛笔之乡”之称.衡水毛笔古称象笔,始于明永乐年间,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清朝时被奉为御用,衡水因此被称为“毛笔圣地”、“北国笔乡”.这里生产的毛笔品种多达270多种,因其用料讲究、技艺精湛、样式新颖、造型美观且质量稳定可靠,深受国内外书法爱好者的喜爱和赞赏.坐在厂会议室里,李先念边休息边听厂长张俊生的汇报,并不时插话,对原材料来源、产品销路、当前生产能力、未来发展前景等情况一一进行询问.当听说厂里生产的毛笔每年出口300多万支、创汇60多万美元时,李先念关心地问:主要卖哪?张答:主要是日本、东南亚等一些国家.李先念又问:还可以扩大吗?销路、原材料有困难吗?张答:可以扩大,销路和原材料都没有困难.李先念听后很高兴,指示说:那就扩大嘛.我们就是要扩大出口,多挣外汇.接着又说:这样的乡镇企业我是赞成的,因为它的产品有销路,原材料也没问题.听完汇报后参观书画展室,展室里陈列着一些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书画名家为毛笔厂题写的书画,李先念一幅一幅地驻足观看.这时,张俊生提出请李先念也为厂子题个字,并说:李主席,我看过您写的字,很不错.历来不喜奉承而又性格宽容的李先念,此时一听立即嗔道:你胡说,我写得不好!说完,转身走到早已备好的书案前,略加思忖,挥笔写下了“笔乡”两个大字.题完字,李先念又来到各个生产车间,兴致盎然地一个工序一个工序地参观了解毛笔生产情况.在参观完最后一道工序,准备登车离开时,李先念又向陪在身边的侯店村干部问起了村里的农业生产情况,听说该村农业生产搞的也不错,人均年纯收入已达700多元时,李先念满意地点了点头,并叮嘱道:要注意增加农业投入,搞好科学管理,多施农家肥,争取农业有个更好收成.


由于专列要在下午5时准时返石家庄,因此,车子离开侯店后便直奔市区.此时,坐在车上的李先念仍在记挂着在他心中始终占有重要位置的农业生产,于是,车开不久,便又和省、地领导同志谈起了这方面的问题.他问衡水春天的降雨量一般有多少,有多少才够用,还问农药、农用生产资料的供应情况怎么样,嘱咐省、地领导同志一定要注意解决好农业生产发展中的问题.当车窗外连片的田野映入他的眼帘时,李先念一边向外醉心地观望着一边问郭志:郭志,怎么看不到白花花的地(指盐碱地)呀?郭志说:经过根治海河,咸水位下降了,加上“大包干”后农民精耕细作、增施粗肥,把盐碱地都改造过来了.李先念听后连连点头,接着问道:你在火车上说“大包干”后晋县周家庄仍在搞集体经营,没有分田到户,全省还有没有这样的村呀?郭志答:有,全省大概有十几个这样的村.李先念又问:都搞得怎么样啊?郭志说都不错.李先念听后说道:你们全省有十几个村还在搞集体经营,发展都很好,为什么不总结宣传一下呀?接着又说:我的基本观点是组织起来总比分散好.讲要搞合作化,但不能搞强迫命令,强迫命令不好.现在讲要搞多种形式的责任制,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这两句话我是赞成的,但光搞一种形式,我是不表态的.说话间,车子驶进了市区.看看时间还有点儿富余,李先念便让车子绕过几条主要街道,观看了一下市容,然后才登车离开衡水.

光阴似箭.转眼20多年过去了,此间,衡水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远远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抚今追昔,早已由贫困而温饱现今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征程上拼搏奋进的衡水人民,无时不在深切怀念曾经四到衡水,给衡水以巨大关怀、鼓舞和支持的李先念.李先念亲民、爱民、为民的崇高品格和优良作风,已经牢牢镌刻在他们的心目中,并成为他们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和永恒的前进动力.

责任编辑谢凤英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