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点赞:7778 浏览:3132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教育阶段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在小学阶段更新教育观,改革课堂模式,是实行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有力举措.小学数学课程是重要的基础课程,是研究现实世界中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创新能力是当前小学数学首要解决的问题.

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创新教育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关 键 词】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创新意识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024-01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具体化和深化,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不仅具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更具创新、探索意识的新世纪人才,就成为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问题.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问题:

一、首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激发创新思维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一种积极探索某个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有事物或行动本身引起的直接兴趣,也有由事物或行动的目的、任务引起的间接兴趣.在教学中把这两种兴趣相结合,就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诱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引燃学生创新的火花.小学阶段正式对任何事物都具有好奇心的时候,所以抓住学生的好奇心选择教法,通过认真钻研教材,深入挖掘知识的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把数学特有的严谨、抽象、简洁、概括等属性以巧妙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以引发学生的求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措施.只要有了兴趣学生就可以再老实的引导下独立学习,老师要在设计好“引”的前提下,还十分注意学生“学”的设计,让学生带着教师“引”的问题自学,其目的是使学生对新知识达到懂和会,即求“会”,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才能的前提和基础,还要是带着“为什么”去自学,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不同的理解,达到对新知识解决问题办法的认同,即求“同”,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渡.当然,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不是一题一课所能完成的,只有坚持持久,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学生创新意识是会逐步形成的.


二、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加强实际操作,增强实践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条件,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操作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出学习的自觉能动性,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使之在多种感官的参与活动中进行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在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中找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按照操作的不同目的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如自制学具、实物测量、画统计图表、手工制作、游戏、小设计等,激发学生的实践意识,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本身源于生活,所以数学教育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教学中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发现和揭示数学原理和方法,是培养儿童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适时的时间生活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强烈求知,让他们懂得知识源于生活,也在生活中得以运用和探索.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提供创新的机会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快乐等与知觉联系起来的温和、愉悦、宽松的情绪,对认知具有组织作用.创设一种宽松、和谐、自主的教学环境,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进发创新的火花.要创设这样的环境,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爱"学生,教学时要采用和蔼可亲的语言,如“谁来帮帮他”、“讲得好、说得不错、棒极了”等语言来调动情感,建立师生互敬互爱的和谐气氛,其次,要激发学生创新的动机,引导学生去猜想,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错想的表现,让学生自由地想、大胆地说、积极地问,即使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错误和不守纪律,也不要一棍子打死,要注意宽容引导.给学生独立的学习和思考空间,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的思考问题,不要扼杀孩子的思考观念,让孩子的思想插上翅膀,尽情的飞翔,才能激发创新意识.

四、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启发创新能力

现代教育论的思想主张“以学生发展为主”在数学教学中要真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的教就应转移到学生的学上面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只有学生主动地学习了,才能使教学落到实处,创新思维才能得以发展.

创造力与智力密切相关,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它是人类最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创造性思维并不是一种单一性的思维,它的产生是多因素、多变量、多层次的交互作用促成的:根据创造性思维的这一特点,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必须充分重视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等多和形式的思维训练,发展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根据林崇德教授的研究发现,数学概念学习换叙述方式、多向比较,利用表象联想,计算学习中的一题多解、简化环节、简便运算、估算,几何初步知识学习中的注重视察、动手操作、运用联想.应用题学习中的全面感知和直觉思维、发观条件和找出关键、补充条件和问题的练习、扩题和缩题的练习,一题多变练习、一题多解练习、自编应用题等等,不仅对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极为有利,而且对创造力的发展有着十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加强这些方面的训练,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需要教师致力于教学的改革和探索,不断沟通师生关系的多种渠道,营造创新的氛围,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鼓励他们勇于质疑、敢于创新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