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人员伤残鉴定中的伪装与识别

点赞:6721 浏览:2265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颅脑损伤的鉴定与识别方面始终存在很高的难度,由于对颅脑损伤者进行鉴定缺乏系统的依据,同时实际情况与实验室模拟也存在差异,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对颅脑损伤者的伤情进行判断.临床医学中,脑外伤导致颅脑外神经受损,情况更为复杂,在神经系统症状、认知功能方面以及病征等需要进行细致的观察,才能对病情进行综合的评定,并且不能排除其中存在伪装的嫌疑.本文主要针对近年来路脑损伤者的案例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总结,进而对路脑损伤的伤残鉴定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 键 词:颅脑损伤;伪装与识别;伤残鉴定

中图分类号:D9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5)08-0180-02

作者简介:刘威(1986-),男,汉族,山东武城人,大学本科,汉寿县局刑警大队法医师,研究方向:法医病理、法医临床.

颅脑损伤人员伤残鉴定中的伪装与识别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神经系统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一、伪装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伪装(Fake)或诈病(Malingering)是指个人为了避开对自身不利的情境,逃避应有的责任或谋求私利的一种针对病情的不实行为,使个人在躯体或精神方面的伤残鉴定更深,进而产生有利于自身的倾向或趋势.

(一)伪装智力障碍.临床表现为说话语速较慢,且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含糊不清,对明显的事实不予回答或转向其他方面进行回答;同时,如果是在回答较快的情况下,在问题还没有问完就会检测装胡乱回答,毫无思考.比如,对自己的性别、年龄等相类似的提问故意做错回答,对于相对简单的题目也要故意思考很长时间,其思维滞留在“如何才能让伤情鉴定更为严重”上,而刻意做出一些有违常理的回答或举止.

(二)伪装记忆障碍.其临床表现为在回答问题时故意拖长回答时间,多以“想不起来”等为借口,故意表现出反应迟钝,对数字刻意表现的不敏感.

(三)伪装人格改变.主要表现为对于临床提问不合作,故意找借口搪塞、任性、狂躁等,对提问的人恶语相加、颐指气使,回答较快但明显没有经过思考而故意脱口而出错误答案,或根本不作答.

(四)伪装神经症样症状.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意识不清,躯体无感等,对任何问题多数回答无法思考,走路需人搀扶,并伴有叹气、的表征.

(五)伪装近似回答.临床表现为对于简单提问多故意回答出近似答案,如一年有11个月,鸡有4条腿等,估计回答出错误答案,并且存在与之相类似的情况,如滑板说成是小汽车等.

(六)伪装选择性作答.临床表现为对事情经过有一定的认识,不过避重就轻或者夸夸其谈,但是对一些常识性或者事件的关键点故意兜圈子或略过,有些则干脆回答“不知道”.

(七)伪装精神运动性抑制.临床表现为少言寡语,行为被动,反应迟钝,对任何提问反应时间较长,多数回答“不清楚”来敷衍了事.

(八)伪装抑郁障碍.表现为情绪低落、郁郁寡欢,对任何问题没有心情回答而置之不理,心理波动较大,甚至会对人破口大骂.

(九)伪装情感爆发.临床表现情感起伏较大,拒不合作,稍有不顺心便撒泼耍赖,甚至会故意伪装成打人毁物,但有一定的理智,行为较为保守,并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十)装聋作哑.这种情况在临床中最为常见,对提问拒不合作,表现为严重口吃,表述不清,并且不会写字,只会乱涂乱画,依此来应对鉴定人员的检查.

二、伪装评估与识别

(一)伪装智力障碍.对于表现为智力障碍的颅脑损伤者,在鉴定过程中会出现神情紧张、心神不宁,多动或僵硬,双手颤抖等,同时还存在呼吸与脉搏加快、血压升高,多数回答存在语境的滞后性.

(二)伪装记忆障碍.多数颅脑损伤者的瞬时记忆比较清晰,在进行数字广度测试的过程中,其获得的分数较低,存在伪装的可能;如果对相对简单的事情很难作答,而对复杂的问题却有一定的反应,并且多以“不知道”作答,与遗忘规律相违背.

(三)伪装人格改变.平时脾气暴躁者伪装的性情温和;而平时少言寡语者则表现出烦躁、狂怒等与平时相反的性格,这时需要根据家属提供的信息来综合进行考量.针对人格转变较大的情况,可以通知家属下次来进行鉴定,伪装者听后可能会改变原有的态度,转而配合鉴定工作人员,反而暴露了其伪装性.

(四)伪装神经症样症状.这种情况多发于外伤初期,随着时间的推延这种情况会逐渐消退.伪装者在鉴定的过程中会表现出做作、夸张等,要结合家属意见以及相关病史来综合考量,对躯体症状的持续性进行具体分析.

(五)伪装选择作答.颅脑损伤导致智力缺陷会存在不同程度的选择问题,对于常识性的问题表现出惊慌、矛盾,而对其在其他选择方面,通过其语言表达、神情等多方面考量,来判断是否为伪装者.

(六)伪装近似回答多数都能够会意提问者的问题,回答的过程中思路也比较清晰,但选择偏近或近似的答案来作答.如果这种情况出现1次不能说明问题;存在2次,极有可能是伪装近似回答;出现3次,基本可以判定其存在伪装行为.

(七)伪装精神运动型抑制的人对于情感方面的提问多会存在反应,要看其回答过程中的动作、神态、表情等,多数存在这类病征的患者多衣冠不整、蓬头垢面,要结合家属提供的相关病例来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条件下告知患者下次再来鉴定,然后判断其是否存在伪装行为.

(八)伪装抑郁障碍临床表征多存在抑郁、冷漠等,在经过伤情评定后,患者多会患得患失,为以后的病情担忧.而伪装者则将小细节放大,表情、神态、举止怪诞夸张,对心理疏导置之不理,在情感反应方面表现平平,需要结合病史进行综合评定.

(九)伪装情感爆发临床表现为牵强、做作,当施以严厉手段对待时则会停止发作.需要结合病史查看有无同类病史,如果存在癔症性人格要看其发病时间和具体的发病病征,多数为非伪装行为.

(十)装聋作哑临床中主要是通过矛盾行为来进行判断,对于突然事件的条件性反射,比如“有人走动会看”等,同时要结合五官科以及是否有过气管切开术的病史,部分人很可能伪装成哑巴或者聋子.三、伪装鉴别与诊断


(一)伪装智力障碍.需要与真性痴呆进行对比,对粗浅问题能够进行正确回答,但随着问题的难度提升,其回答的错误会逐渐增多.并且通常伴有傻笑、痴笑等病征,并且患者无焦虑症状.如果存在焦虑、烦躁则可能存在伪装行为.

(二)伪装记忆障碍通常与器质性遗忘相比较,表现为瞬时记忆存在障碍,但远事记忆清晰,还有可能存在虚构的现象.同时还要与虚弱状态进行对比,精神状态表现萎靡、惰怠、注意力不集中,在表达上比较凌乱无序.

(三)伪装人格改变与器质性人格改变对比,颅脑损伤后人格发生很大转变,情绪波动较大,敏感、激动甚至暴躁,自控能力削弱,经常与人争执.同时,有额颞叶损害的证据.

(四)伪装神经症样症状与器质性神经症样综合征进行比对,脑外伤发生后常伴有头痛、头晕等症状,不喜思考,思考过度会烦躁,并会加重头痛症状.

(五)伪装选择作答与Ganser综合征进行对比,作答时给出近似答案,并在精神受到一定的刺激后,意识状态有明显障碍,并伴有行为怪异等情况.

(六)伪装近似回答与心因性遗忘进行对比,经常会想起生活中的痛苦经历,回忆并不完整,无选择性障碍,智力良好.

(七)伪装精神运动型抑制与额叶综合征进行对比,两侧额叶部位受损,通常伴有冷漠、行动力差、懒散、少语等,智力存在障碍.

(八)伪装抑郁障碍与器质性抑郁综合征对比,智力与记忆力明显下降,生活无法自理,自卑心理强.

(九)伪装情感爆发与癔症性情感爆发比对,精神紧张,甚至暴躁,实施动作比较突然,并伴有委屈、哭闹、打滚、扯头发、撞墙等过激行为来宣泄不满,事后健忘.

(十)装聋作哑与癔症性感觉障碍进行比对,在受到刺激后突然丧失说话能力,想说话却发不出声音,但能够通过书写实现沟通,电测听诱发电位检查无异常.同时还要与Gerstmann综合征进行比对,左顶-枕-颞连接区损伤,造成手指失去活动能力,无法进行书写,并且左右辨别存在难度.

[参考文献]

[1]杨天潼.2012年法医临床学研究进展[J].证据科学,2013(12).

[2]高北陵,丁树明,陈建良,刘仁刚,李映平,盛璐.脑外伤精神伤残鉴定案例中伪装分析[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02).

[3]蒋令朋,朱少毅,赵虎.伪装识别技术在司法精神病学中的应用[J].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20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