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实证

点赞:20387 浏览:9409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形势十分严峻.一方面国家整体的就业形势不佳,形成的劳动力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明显过剩;另一方面,随着大学扩招政策的推行,中国大学生的供给呈现高速增长,大学生就业问题为全社会所关注.文章在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对策并进行了实证研究.

[关 键 词]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与对策;实证研究

[作者简介]赵天武,华中师范大学2005级硕士研究生,襄樊学院招生就业处副研究员,湖北武汉430084;兰顺东,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湖北武汉430087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6)08―0172―03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大学毕业生数量剧增,大学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由供不应求转为供需平衡,甚至供大于求,大学生就业基本趋向市场化,机制在就业市场中的调节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大学生就业问题也逐渐凸现.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的现状

目前,大学生对就业信心不足,对就业形势表示不乐观、就业形势堪忧的比例相对增加很多.

大学生就业在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结构性矛盾突出,在期望薪酬上仍高于企业对其预期.

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形势比较严峻.一方面,国家整体的就业形势不佳,形成的劳动力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明显过剩.加入WTO以后,由于发展大工业和高新科技产业所导致的高投资、高增长、低劳动力使用的趋势,造成中国经济的就业弹性系数降低到0.1左右的水平,比同等水平发展中国家低一半以上.另一方面,随着大学扩招政策的推行,中国大学生的供给呈现高速增长,年增长率在近几年达到20%~40%左右.劳动力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严重不对称,大学毕业生失业情况越来越严峻.同时,大学生失业率有上升之势,据统计,大学生失业人员的再就业率仅为20%.

大学生就业现状表现为:社会需求变化加剧,供需结构性矛盾增强;“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共存;“挤占效应”突出;就业成本增加等.

二、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

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用多维视角审视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高校扩招导致供需不平衡

据统计,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413万人,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比2005年338万人净增75万人,增幅为22.19%.但是,办学质量相对学生人数的增幅明显不相匹配.通过对在校500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56%的毕业生认为就业难问题是由于扩招引起的,38%的学生认为目前自己所学的专业适应性不强,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差较远,造成综合能力缺乏引起就业困难.

2.过高的回报期望与下降的市场之间差异加大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本科毕业生在劳动力市场上已经不再是“稀有人才”、“天之骄子”了,大学生就业已经步入“大众化”阶段.企业提供给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占市场的主导地位,由于竞争日趋激烈,工资标准也比以前低了许多.由于信息不对称,大部分在校大学生并不了解市场的实际情况,而且从经济学的角度上看,由于机会成本(大学期间放弃就业机会而失去的收入加上在校学习期间付出的所有花费)的存在,使得大学生在求职时对月薪有自己的心理.两者之间的差异日益增大,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匹配率低的原因之一.

3.国家培养人才的价值取向延缓了就业

大学生就业难的核心原因在于政府培养人才的城市取向和现代大企业取向与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人才均布要求的矛盾.学生在高成本地投入高等教育后,必然要通过高回报、低风险的就业的途径和方式的选择来确定迅速、稳定地收回成本的方式.由此可见,由于培养人才的价值取向问题延缓了大学生的就业.

4.大学生职业规划不明造成“隐性”失业

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从自我评估、职业定位、计划执行及评估反馈等环节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自我评价不够客观、期望值过高.一项调查显示,62%的同学表示自己毕业两年后要成为部门经理;77%的同学说,35岁之前要成为高级职业经理人.(2)职业规划过于“理想化”.很多大学生过于追求完美,总想一步到位,从而造成了许多“隐性”失业.


5.就业市场缺陷减小就业投资回报率

就业投资回报率等于个体成功就业收益与就业成本支出的比值,它是衡量就业率的一项重要指标.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摩擦性失业或结构性失业,市场进入和运行成本较高则可能会导致一定程度上的周期性失业.同时,违约问题也成为就业难的又一因素.违约不仅影响学校的声誉,也影响其他学生的就业,影响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的配置,提高了就业的支出成本,从而加大了部分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减小了就业投资回报率.

三、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1.适当控制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及规模.落实科学发展观.重在提高教育质量

我国高等教育目前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方式和内容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教育投入增长跟不上发展速度,从而使就业问题表现得更为复杂、激烈.为此,高校教育应充分重视市场需求,把握社会实时经济走势和就业市场的变化情况,按照社会发展方向设置专业,适当控制招生规模,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教育质量,有效地消除结构性失业.

2.摆正心态.消除盲目性,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

据调查,目前很多地方高校存在优秀学生签约率低及很多学生不能完成自己的职业生涯策划等问题,这充分表现他们没有正确地认识自己和环境.从2005年的情况来看,毕业生就业虽然不能做到绝大多数一次性就业,但检测如把就业门路充分扩大了,比如到非国有企业的单位工作、到基层工作等,大学生就业还是不成问题的.另外,考研的学生也一定要处理好考研与就业的关系.如果说“无业可就”反映的是就业制度、政策等大环境中的问题,那么“有业不就”反映的则是毕业生的职业价值观问题.为此摆正心态,消除盲目性,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是我们解决就业难问题的另一重要途径.

3.对学生加强就业指导,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职业的需求

高校就业指导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可以协调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之间的关系,减少空缺岗位的时间,提高人才资源的配置效率.就业指导工作要力求做到“二个指导三项怎么写作”,二个指导是:思想指导、政策指导.三项怎么写作是:一是要通过多种渠道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二是遵循简便、效能的原则,为毕业生有关就业手续;三是要主动协调好毕业生、用人单位和有关管理部门三
者之间的关系,为毕业生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同时注重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系统讲授职业设计课的主要思想、基本原理及方法.

4.进一步完善、规范就业市场.提升就业投资回报率

随着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完善,就业结构将发生变化,股份合作制和非公有制经济的较大发展,将为就业岗位的增加提供机会,国有经济作为就业主渠道的状况将逐步改变.国家、地方和高校要围绕毕业生的分配建设立体化的就业市场和信息怎么写作体系.同时还要制订相关规定,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管理.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我们要与时俱进,以创新的思路积极引导毕业生突破传统的就业观念的束缚,树立与时俱进的就业观,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自觉树立自主创业的思想观念,主动到基层就业.要努力实现多渠道、多形式的科学择业,积极地去创业.因此,我们要调动一切积极的力量,充分挖掘政府资源,广泛开拓就业渠道,促使就业市场制度规范化、诚信化,从而提升就业投资回报率.

四、实证研究

背景材料:W学院是一所国家二类多科性普通本科院校.2005年,W学院共有15个系、18个本科专业、16个专科专业、2378名学生毕业,其中本科生1996名,专科生382名.面对社会对毕业生需求无明显增长的大环境和地处鄂西北、省属二类本科院校的现实,W学院2005年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逼人.

1.就业工作面临的客观原因分析

(1)品牌因素.w学院成立时间不长,培养的学生人数还不多,在各行各业的岗位上取得突出成绩的还很少.学院整体办学特色还不突出,品牌效应还没有形成,在社会上还缺乏知名度.这一因素制约着w学院在知名企事业单位的就业率(市场份额)和学生起薪标准.

(2)地利因素.W学院远离省会中心城市,没有地利上的优势.企业要进校招人,必须专程而来,学生要找工作,必须外出而去,就业成本高.

(3)转型因素.w学院在办学战略上逐步实现由以师范为主向以非师范为主、由本专科兼收向以本科为主的办学战略转移,呈现出“稳定文教类,发展理工管,拓展美音体”的战略发展格局.就业工作面临两个新的问题:一是生源由湖北省扩展为全国,学生就业去向也由省内扩展到全国各地,就业流向的复杂局面致使就业工作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二是师范类就业市场正在逐渐萎缩.

2.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效果

W学院学生就业工作的策略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同时建立起与之相适应的个性化就业指导模式.

(1)构建个性化就业指导体制,使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职业的需求.W学院落实以就业为育人切入点的教育理念,建立“以系为主体,实施个性化就业指导”的就业工作运行体制.学生就业的基本方式是学业、就业、创业和待业四种类型,W学院为此分类指导,各个突破,从而解决毕业生合理、稳定、有序流动的问题,并且充分利用“三大载体”,即就业指导课、职业测评体系和职业咨询辅导来实施有效的就业指导.通过就业指导课,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利用职业测评体系,帮助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开展职业咨询辅导,协助大学生进行职业发展定位.

(2)打造就业工作品牌,加强职业规划,转变大学生就业观念.通过树立W学院学生群体品牌,赢得就业局面的主动性.以理工科学生坚实的动手能力和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为突破口,打造“能力强,稳得住”品牌;通过师范生过硬的师范能力,打造“潜在王牌教师”品牌;通过良好的英语口语水平和良好的个人形象,打造“外贸丽人”品牌;通过某专业考研率高,打造“考研突击队”品牌等.通过教育大学生更新职业价值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取向.

(3)探索精品就业模式.在总结各系就业工作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具有W学院特色的就业工作模式,提高就业效率,如机械系的中日龙就业模式、汉丹模式,土木系的上海宝钢模式和物理系的珠三角模式等.

(4)建立学生主体性就业,营造诚信就业市场.发挥学生个体的就业主动性,使学生深刻理解到“就业是自己的事”.学校、社会及家庭的作用都是外在因素,通过自己的综合实力找到工作才是最可靠的就业.因此,要走多渠道、多形式的科学择业路径,积极创业.要充分挖掘政府资源,广泛开拓就业渠道,促使就业市场制度规范化、诚信化,从而提升就业投资回报率.

(5)实施“五维一体”的就业指导.积极挖掘院系级力量,结合本校实际,开展职业发展指导、就业观念指导、学业指导、择业指导和创业指导.

实施效果:在院领导的亲自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院各系及相关部门积极配合,W学院的就业工作顺利完成了预期的目标:本、专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均超过90%.

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实证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大学生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5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综上所述,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国家、地方和高校要紧密地联系起来,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在各自的权利义务范围内各司其责.

[责任编辑:陈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