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出版高等教育人才培养

点赞:30468 浏览:14293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编辑出版专业教育在教育部、的支持下,经过高校和许多专家的共同努力,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靖.但是由于编辑出版学科本身的特殊性,再加上教育体制的因素,编辑出版教育及人才培养仍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文章结合自身办学实践的体验,对出版高等教育的办学模式及人才培养作一探索,以便抛砖引玉.

[关 键 词]出版学;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黎海英,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文化传播学系主任,编审,广西南宁530023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4-0190-03

在编辑出版的运作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和要素都离不开人的参与和创造,人的素质决定着出版物的质量.因此,编辑出版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就成为出版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成为现代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砝码.随着出版行业的发展和竞争的日益加剧,出版企业对编辑出版高层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加强编辑出版类专业的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显得十分紧迫.

据有关部门统计,广西目前拥有出版社14家(其中音像出版社6家),期刊社184家.报社76家,全国期刊驻广西记者站148家,市县新华书店95家,书报亭4673家,民营书店若干.据调查,这些单位绝大多数从业人员都是非专业人员.很难适应现代技术水平越来越高的编辑出版工作和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的书刊发行工作,须做知识结构的调整.随着信息技术在出版业的应用,与国外出版业的合作交流的不断加强,很有必要加大培养现代编辑出版高级人才的力度.这些,赋予了高等教育刻不容缓的责任和使命.

一、我国出版高等教育的瓶颈

1、学科体系不够成熟.坦率地说,虽然编辑学研究在我国开展迄今为止已有20多年,发表的文章、出版的专著也已不少,但目前编辑学基本理论仍然比较散漫、幼稚和肤浅,尚不能形成足以服人的学科体系.在这个时期,理论研究和探索中所必须依赖、对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提高的理论成果还远远不够.这就决定了编辑学理论仍然处于初创阶段.

2、教材内容有待推陈出新.教材的修订和更新依赖对实践经验的总结,更需要人才将其实践经验提升为理论,以不断完善学科体系.目前,有的教材五、六年都无以修订以更新内容,无法适应出版实践在市场化过程中日新月异的要求.理论严重滞后于实践,甚至有些课程没有合适教材.

3、师资综合素质失衡.出版专业的教师,多是从中文系调转过来,他们对出版知识和出版实践经验的先天缺乏,使他们讲课缺乏底气,只能从本本到本本,难以用鲜活的事例和切身的体验来加深学生对现实出版的理解.

同时,由于大学教师的价值评判主要以学术研究成果为标准,而对于侧重操作性、实践性的出版编辑专业,教师很难在其中得到应有的地位和尊重,这就造成了出版教育师资队伍的不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素质师资队伍的形成.

4、再教育的荒芜.对于已经在职的编辑出版人员,再进入高等院校进行专业进修,对培养与时俱进的合格编辑很重要.我们知道,从事编辑工作的人员,没有像高校教师那样,定期或不定期地被安排进行学位进修或学科研究进修,而绝大部分的编辑实际上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编辑理论教育,因而在思想上缺乏对编辑活动本质规律的深刻认识,对编辑工作特有的社会作用和社会责任则难有深入、准确、高瞻远瞩的认识,因而也难以从更高的眼界或水准上展开编辑实践,他们对编辑基本要领也常常缺乏完整、系统的掌握,何况编辑们还需要有出版法规、人际交往、作品评论、美学鉴赏等知识的了解或掌握,还应当拥有对国际出版业务的了解,掌握一定的新技术和一些市场搏击中的技巧和新的出版理念.

5、学生实践能力较弱.由于教师综合素质的先天不足,再加上没有实践的实验基地.因此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只能是“纸上谈兵”.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复合型的人才.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所培养的毕业生,既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又要有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即基础扎实,能力较强,素质较高,富有创造性.

略出版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编辑出版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二、出版高等教育“产学结合”办学模式

所谓“产学结合”,就是高校依托作为产业的出版社或杂志社及其行业优势,开设出版高等教育类专业,把高校“办学”和出版“产业”有机地结合,构建一个培养编辑出版复合型人才的基地.其模式为:在出版编辑专业教学中,一方面由资深编辑充任专业课教师,同时提倡编辑专业教师教学以外的时间从事编辑活动;在具体体制上可以模仿医学院临床课由临床医师担任教师的教育方式.另一方面,设立了出版编辑专业的院校,有必要建立“附属”的出版社或杂志社,或其他相关传媒实体,从而为受教育者寻得一块必要的实践基地,也为从事有关编辑学理论研究的专家们获得宝贵的理论与实践交流的实验室.

基于以上教育模式,广西教育学院依托本院杂志社创办文化传播学系,系社合一,获得了比较成功的体验.

1、系社合一,整体推进.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拥有40多年的办刊历史,造就了一批资深的编辑出版专业人员.这批专业人员,不仅在出版专业中扮演传播理论知识的重要角色,而且在指导出版工作实践中,显现出其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因此,依托刊社培养出版专业人才,不但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人才优势,而且为培养实用型人才创设了良好的实验基地.

2、优势互补,学术成果推陈出新.通过资源的共享,与其他系教师,尤其与中文系教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许多有赖实践的研究课题得以展开共享,为出版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3、拥有稳固的实践基地.以刊社或出版社为依托,学生可以自始至终参加实践;学术研究理论得以在实践中运用,在实践中升华.

4、具有可持续性发展.依托杂志社(出版社)的经济实力,为教学设备的更新和优质师资的引进,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撑,为出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乃至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和人才的支持.

5、有效促进教师或编辑综合素质的提高.系社合一,教师是编辑,编辑是教师.为了上好课,就得钻研理论,博览群书,尤其是没有进行过系统编辑出版理论学习的编辑,更加有紧迫感.这样促进了一批编辑或教师,在教中学,在学中教,综合业务能力快速提高,人才素质得到进一步完善.

6、学生就业相对较好.由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仅系统地掌握了编辑出版的基础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还自始至终参与工作实践,从选题策划、组稿、审稿、营销策划到市场调研及宣传发行,使学生既是“学者”又是“行家”,初步具备了复合型人才必备的素养.

三、关于出版教育及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1、教育模式应具灵活性.目前,我国出版企业的存在形式多样,主管、主办单位多样.据初步统计,中小学教育教学类期刊主管主办单位分布如下(见表1).

因此,这就决定了出版高等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和灵活性.一方面,高校中有期刊社或出版社的,可以有机整合高校内部的资源,构建“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把本校的刊社或出版社作为办学的依托.另一方面,高校还可以“走出去,请进来”,构建“开放式”的办学模式,也就是“校企结合”的方式,即高校可以与本土的出版社或期刊社,或新华书店等联合办学,走开放式的办学路子,充分利用社会的出版资源为高校怎么写作,实现双赢.

2、教育理念应体现产业性.我国教育产业化问题正式提出是在1992年6月16日颁布的《关于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之后,它把教育看成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产业”,并明确为第三产业.出版高等教育“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校从管理型组织向经营型组织转变,甚至采用类似于企业管理的市场机制来改革大学的典章制度,以利于节约成本和提高办学效益,促进学校产、学、研各环节的结合,使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方向.处于一种良性发展的态势.

3、培养目标应具前瞻性.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作为教育者,在人才培养方面应进行很好的预测,与时俱进地把握人才需求的脉搏.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为社会所需和所用.根据有关专家对我国未来出版发展趋势的预测,下列几类人才将是出版业急需人才:


(1)具有国际版权贸易知识、经验,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的外语人才.加入WTO以后,中外出版的交流越来越多,各地畅销书榜上外版图书的比重越来越大,中国出版业对引进版权的依赖越来越深.

(2)精通其他媒介生产和管理的技术人才.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将纸介质之外的音像、电子及网络出版纳入到整个出版过程中,出版的外延扩大了,技术含量也高了,传统的图书出版正在走向跨媒介出版的阶段.

(3)专业的信息人才.随着出版规模的扩大,市场竞争水平和强度的不断提高,信息在指导出版活动、预测市场变化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大,信息成为出版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与此同时,由于出版企业贮存和待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多,以往那种零散、杂乱、盲目的搜集、贮存、处理信息的方式方法已经不适应新的出版形势的要求,这样专业的信息人员就应运而生了.

(4)经过严格培训、考核,真正具有企业家素质的大型出版社企业的社长、经理.随着出版业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版企业将面临做大做强的课题,对企业一把手的要求,就会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这类人才需要有哲学家的思维,经济学家的头脑,政治家的气魄,外交家的风度,军事家的果断,战略家的眼光,教育家的耐心和艺术家的想像.

(5)谙熟市场战略和营销策略的高级管理人员.发行营销部门是出版企业最重要的部门,发行营销管理人员既要有先进的营销理念,又要有对营销环境、市场趋势的深刻认识和把握力;既要当发行营销的机敏的操盘者,又是出版生产的晴雨表,从而成为出版企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

(6)专职律师.随着出版业的发展,出版过程中碰到的法律问题和法律纠纷越来越多,的律师已经不能解决出版企业中的所有法律事务,专职的出版律师就应运而生.专职律师不仅要了解一般的法律知识,还要特别精通国际国内的出版法规.要能够及时、准确、有效地解决出版企业碰到的法律问题和法律纠纷,最大限度地减少出版企业的政治损失和经济损失.

(7)高级策划人员.这类人才应具有高文化、高学历,知识丰富,思路广阔,头脑开放,既关注过去和现在,更注重事物的未来发展,他们对出版市场和出版企业的竞争状况有着较深的洞察力和了解,又对出版发展的趋势有着客观的估价和预测,他们既能提出集群性的畅销选题,又能给企业的管理和发展战略提出合理化建议,他们既是出版企业的战斗员,又是能为企业领导出主意、想办法的重要智囊人员,是出版企业十分重要的高素质的业务骨干.高级策划人员的多少直接影响出版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可以断言,未来出版企业会很卖力地挖掘和抢夺这一稀缺的出版人才.

总之,如何办好出版高等教育,培养现代的出版人才,值得借鉴的实践经验相当有限,这需要我们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和总结.

[责任编辑:荷 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