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点赞:30518 浏览:14348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土木工程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现场工种多、专业多的交叉作业,现代土建工程以混凝土施工为主,本文结合多年的实际经验,就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 键 词: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混凝土工程是土木工程施工的主要工程之一,混凝土是当今工程建设中应用最广的材料.混凝土是由石子、砂子、水泥与水按比例调制而成的,相对于其他建筑材料具有经济优势.因此,研究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对于加快土木工程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重要性

混凝土是土木工程中应用最为广泛也是做基础的材料,是由砂子、石子和水泥按照一定的比例调配而成,较其他建筑材料具有造价低的特点.按照国家规定,土木工程必须使用混凝土.混凝土在生产和应用过程中必须要按照国家的标准和规定进行控制,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如果混凝土的强度不足没有及时发现,必将给建筑主体结构带来安全隐患.

二、混凝土施工存在的问题

1.混凝土的浇筑:

模板质量的好坏也关系着混凝土的质量.当今许多工程施工中的模板都存在着空洞、不平、沾有垃圾、拼缝不密实、未涂隔离剂等现象,从而导致混凝土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而过早的拆模,由于混凝土还未达到一定强度,既而损伤混凝土,将出现缺棱掉角现象.过早的拆模,还会导致混凝土失去支撑力,从而无法有效的与钢筋结合.振捣对于混凝土的强度也很重要,振捣时间不足,致使混凝土不够密实,而振捣的时间过长,将会引起大量石子沉淀、利息、水泥浆漂浮在表面上等现象.对于那些钢筋密集的梁柱交接点,如不加强振捣,易引起混凝土蜂窝、空洞、漏筋等现象,既而影响到工程结构的安全.

2.混凝土的养护:

在实际工程施工中,相关作业人员往往忽略对混凝土的养护浇水.而混凝土后期水化反应时,需要大量的水,而这个期间并未得到重视,既而使混凝土的强度有所降低,而浇水养护的频率也至关紧要,混凝土的水化过程需要连续性,由此为保证混凝土的湿润状态,浇水的频率与水量需要科学、合理的定夺.

3、混凝土的拌制:

在实际施工中,操作人员往往没有对混凝土拌制的材料进行重量核算与控制.材料的重量需要进行控制,每种材料都需过秤.而施工中,也往往容易出现加水过多的现象.加水过量,将导致混凝土在其硬化以后,混凝土内将残留多余的水分,从而形成水泡,而水泡经过蒸发后,混凝土内将残留许多气孔,既而使混凝土的强度大幅降低.对于混凝土的搅拌,也需要科学、合理的控制时间,其指混凝土全部原料倒入搅拌机搅拌开始,直到搅拌结束.而在实际施工中,其搅拌时间往往不足,既而使混凝土混合不匀、易和性不够、颜色不符等.

4、裂缝问题:

在工程项目的施工期间,往往由于气候、环境、人为等因素影响,造成工程建筑各部分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混凝土施工作业人员,需要考虑工程外部气候条件不同,混凝土结构也将有所不同,而对于裂缝的宽度控制,其控制标准也不同.现今我国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多数以施工阶段的重点监管与技术强化为防治裂缝的方法.当工程主体上出现裂缝时,既而再采取补救措施其效果不尽人意,难以满足工程质量标准.

三、加强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方法

混凝土浇筑技术:

在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模板的标高、位置、尺寸、强度和刚度是否符合要求;检查钢筋和预埋件的位置、数量和保护层厚度,并将检查结果填入隐蔽工程记录表;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的油污;对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应堵严;对木模板应用清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

在地基或基土上浇筑混凝土时,应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排水和防水措施.对干燥的非粘性土,应用水湿润;对未风化的岩土,应用水清洗,但表面不得留有积水.在降雨雪时,不宜露天浇筑混凝土.混凝土的浇筑,应由低处往高处分层浇筑.每层的厚度应根据捣实方法、结构的配筋情况等因素确定.

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入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浇筑中不得发生离析现象;当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使混凝土下落.

混凝土养护技术:

混凝土的凝结与硬化是水泥与水产生水化反应的结果,在混凝土浇筑后的初期,采取一定的工艺措施,建立适当的水化反应条件的工作,称为混凝土的养护.为使混凝土中水泥充分水化,加速混凝土的硬化,防止混凝土成型后因曝晒、风吹、干燥、寒冷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出现不正常的收缩、裂缝破坏等现象.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洒水养护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混凝土表面的养护要求:

(1)塑性混凝土应在浇筑完毕后6~18h内开始洒水养护,低塑性混凝土宜在浇筑完毕后立即喷雾养护,并及早开始洒水养护.

(2)混凝土应该连续养护,养护期内必须确保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

(3)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宜少于28d.

3、混凝土振捣技术:

在混凝土的振捣时,应对混凝土的坡脚、坡中部、坡顶三处进行三道振捣.这三道设置其位置需符合要求,再通过合理的配合,才可使振捣覆盖全部坡面,从而达到工程的预期效果.使用振捣棒时,需控制好振捣时间与振捣棒插入的深度,其深度最好在下层的混凝土50毫米以上,移动间距在40厘米左右,振捣棒需要快速插入、缓慢拔出.在混凝土密实后,需采用刮杠将混凝土的表面刮平并撒上5到25毫米厚的碎石,而混凝土终凝前需用木抹平,其次数应多于两次.

3、混凝土梁柱节点箍筋施工技术:

当今我国建筑工程多数采用的箍筋施工方法为,将全部梁板模板安装完毕后,再安装梁板钢筋并整体沉梁.其有着让钢筋运输、捆扎、堆放等较为安全的有点,并较差作业少.绑钢筋与支模不冲突,功效相对较高.可此施工方式存有箍筋间距难以保证、节点箍筋少放等问题.其解决方式是,在下料时将所有节点增设纵向短筋,柱节点区其箍筋现场焊接在纵向短筋上形成整体骨架.在柱纵筋上套入整体骨架,并搁置在楼板模板面上,进行穿梁钢筋、捆扎,为防止柱纵筋与附加纵同短筋的位置冲突,而导致的套箍困难.附加纵向短筋需偏离其箍筋角部大约5厘米.由此,可保证柱节点箍筋的数量和间距.在实际施工时应根据情况而使用,对于结构较为复杂的工程,采用此方法较为困难.

4、混凝土施工缝技术:

在土木工程的现场施工过程中洪,通常会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和人力的限制等因素的影响,混凝土的浇筑过程往往不能够连续进行,中间的间歇时间可能会超过初凝时间,需要预留施工缝,施工缝的位置必须要在混凝土的浇筑前,按照施工技术方案和设计要求来确定.新旧混凝土的结合部位的结合力比较差,是整个混凝土结构的薄弱环节,施工缝的位置必须要设置在剪力比较小的部位.


四、结束语

总之,混凝土施工技术直接关系着混凝土结构的使用性能,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好坏.在施工之前应清楚的了解混凝土的结构和产生问题的原因,这样才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解决,从根本上提高混凝土的结构安全使用寿命,从而有效的保证施工的质量.

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混凝土施工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9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