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心理

点赞:29170 浏览:13265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压力增大,情绪焦虑;就业心理期望大幅度降低;自负心理明显减弱.这些心理问题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和健康发展,为此要积极引导毕业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完善就业教育指导;充分发挥政府管理功能,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

[关 键 词]金融危机;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心理

[作者简介]胡琳,湖南农业大学研究实习员,湖南长沙410128;范婷,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教师,湖南衡阳421008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03-0170-03

2008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大学生就业受到最直接的影响,特别是英语专业毕业生.大部分毕业生原计划到外贸、翻译、外事等领域就业,但在国内企业大规模裁员、外企纷纷撤资的背景下,英语专业毕业生显然举步维艰,他们的就业心理问题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一、金融危机背景下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心理的现状及成因

金融危机的突然来袭,使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心理问题进一步凸显并带有明显的时代特色.

(一)就业心理压力增大.情绪焦虑

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给大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心理压力,而且这种压力在各年级学生都存在,金融危机的出现无疑是雪上加霜.个人前途与就业已成为大学生心理压力中最大的因素.大学生毕业前心理压力较过去有明显增大,主要原因是毕业去向的选择、就业与考研等问题.女大学生心理压力大于男大学生,农村学生的焦虑程度高于城市学生.大学毕业生的焦虑情绪主要表现为:大学毕业生既希望谋求到理想职业,但又担心自己的理想不能实现,不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害怕自己择业上的失误会造成终身遗憾而对择业准备感到无所适从;害怕被用人单位拒绝以至于十几年的寒窗苦读付诸东流等等.这些都是大学毕业生容易出现的问题.

这些80后大学毕业生就业前的焦虑与他们对风浪和挫折体验相对较少、适应能力和受挫能力较差形成了较强的反差.因此,当前一些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很不稳定,处于一种烦躁状态中.在就业的初期阶段,毕业生最突出的问题是目标焦虑,即对现实能否达到心理预期值表示担忧.受金融危机影响,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原本对自己比较有信心的同学也开始担忧起来.通过对衡阳高校的调查我们发现,金融危机前15%的毕业生都对自己的就业很乐观、很有信心,60%的毕业生对自己的就业比较乐观、有信心,然而金融危机后两项数字分别下降到6%和27%,而越来越迷茫的人数则由13%上升到45%.

(二)就业心理期望大幅度降低

在就业心理期望与失落感形成鲜明对比的情况下,英语专业毕业生对就业的心理期望也明显降低.主要表现在对就业起点工资的要求、在求职过程中优先考虑的因素、对基层工作的态度、工作是否专业对口、对首选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要求等方面的期望都有所降低.例如,毕业生在起点工资方面普遍降低了500~1000元.而对基层工作以前没有考虑过现在开始考虑的人占8%,连同一直在考虑的共占19%,一改以往基层工作“冷门”的情况.另有50%以上的毕业生认为只要跟专业有关联即可,不需要专业绝对对口.金融危机前43%的毕业生对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有具体要求,而金融危机后这一比例下降到29%,对首选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没有特别要求的由18%上升到34%.

(三)自负心理明显减弱

所谓自负心理是过高地估计个人的能力,失去自知之明.在金融危机之前,部分英语专业毕业生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认为英语专业是拥有牢固铁饭碗的热门专业,毕业时将一展宏图,理应谋到好的职业,无形之中就形成了一种优越感.他们自我感觉良好,自视清高,在求职择业时好高鹜远,结果往往是“高不成,低不就”,失去良好的就业机会.金融危机爆发后,英语专业已被推上风口浪尖,即使自身再优秀也要冷静地想一想.很多优秀的毕业生在被问到关于是否创业的问题时,他们态度都很谨慎,“现在找工作都这么难,开公司又谈何容易”.原本有创业计划的同学也发现创业并不是一腔热情就可以,“现在市场不景气,还是先找份工作积累些经验,等经济复苏了再考虑创业”.

金融危机下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心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金融危机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2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积极调适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心理

(一)引导毕业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

1 正确认识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尽管当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但应当一分为二地进行分析,正确认清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优势与劣势分别在何处.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目前是我国政治稳定、经济飞速发展的大好时机,必然需要大批量受过高等教育、有专业技能、讲究社会公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四有”新人.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国家更需要大批量高素质的人才,这些为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职业前景.在国家经济的发展中,引进外资、出口贸易等外事人才需求旺盛,英语专业毕业生不必患得患失、畏缩不前或自暴自弃.其次,无论是国家,还是各级政府、组织、各类学校,都越来越关心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教育部、人事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日前联合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对新增的就业岗位优先录用符合资格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此外,户籍的淡化、求职资格(2年)的保留,等等,国家有关政策正向着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的方向倾斜.同时“双选会”的此起彼落,常设就业市场的先后开设,各级各类就业指导机构的纷纷建立,以及用人单位频繁地走进大学校门招聘求贤,更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多种选择职业的机会.

2 毕业生要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竞争力.如今英语专业毕业生捧着“铁饭碗”安逸过日子已成为历史,毕业生需要改变择业观,正视就业压力,使自己积极行动起来,产生求职的心理和行动.因此,毕业生要转变就业观念,调适就业心态.要勇敢地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就业就是选择终生职业”和“一锤定终生”的择业观、就业观;要明白“先就业,后择业;先求生存后求发展”、“人在职场,先学做人,后学做事”、“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恰当定位,迎接挑战”等道理.同时,应该根据自己所学知识以及兴趣爱好,找准自己工作或发展方向.同时英语专业大学生要苦练内功,在校期间努力学好自身的专业知识,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要注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去做一些与专业相关或与未来从事的行业有关的工作,提升自己的工作技巧,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弥补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的不足,以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更好地融入社会、怎么写作社会做好准备.

3 降低就业期望值,拓宽就业视野.引导毕业生在正确认识社会需求与自身竞争条件的基础上,以社会的需求作为自己求职的第一选择,适当降低期望值,先求职,有了立身之地,再寻求发展.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必须正视现实,不要过分看重就业起点,要正确进行社会定位,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树立主动竞争、怎么写作基层、多渠道创业、自主创业的新观念,积极面对就业门槛,降低求职的心理预期,使自己的期望值与市场需求吻合.

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完善就业教育指导

1 完善校内就业指导工作体制.面对社会需要和大学生自身特点,高校应将就业指导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把就业指导贯穿于大学整个阶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就业指导与教学改革相结合,建立起一套实用而且完善的就业指导和职业培训体系,将职业培训、职业技能发展、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测评、职业相似度检测等相关的怎么写作引入校园,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搭建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拉近用人单位与在校学生之间的距离,为大学生创造和谐的就业环境.

2 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升大学生的适应能力.高校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调整大学的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把专业课程设置的纵向深入与横向拓宽统筹起来,打破专业之间的壁垒,培养复合型人才.要顺应知识增长、学术发展的新趋势,开发满足市场和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并适度适量地在大学生中开设实践型课程,强化社会实践环节,把社会实践和教育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建立一批大学生教学实习和就业实习基地,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聘请一批具有丰富经验的一线企业技术和管理人员走进大学课堂,为大学生直接讲授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实践经验,提高大学生适应市场需要的能力.

(三)充分发挥政府管理功能.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

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还处在发育成长阶段,在运行中学校、用人单位、毕业生、主管部门都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为此要充分发挥政府管理功能,建立统一开放、多元化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并保证市场体系协调、有序运转.

1 构建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应主要包括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校企联合的毕业生就业市场、省市主管部门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区域性毕业生就业市场以及由国家设立的全国性毕业生就业市场等,各个不同层次的就业市场要相互补充.同时相关部门要建立更多的专业性市场,以加强毕业生就业的针对性.在就业市场体系的建设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要注重各层次市场的信息网络建设.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人事部门及教育部门等要联合编制信息,把职业情况、学校专业情况、计划招聘人数和就业需求人数等相关信息对应起来,以此沟通不同行业、不同系统的用人单位与高校之间的供求信息,为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就业心理创造一个便捷的信息环境.

2 促进就业市场规范化发展.政府应当采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与行政手段相结合的办法,来加强就业市场的宏观调控.既要考虑毕业生能够在市场交易中形成合理的劳动力机制,并借此获得比普通劳动力更高的教育报酬率,又要考虑协调国家不同产业部门对毕业生不同程度的需求.特别要注重规范毕业生就业市场主体资格、竞争方式、相似度检测行为、运行秩序和争议仲裁制度.建立起统一的法律规范体系,为大学生形成健康的就业心理创造一个合理的制度环境.

[责任编辑:霁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