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T类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为本思想的实现路径

点赞:15565 浏览:6233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质要求,将这个思想贯彻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是必然要求.文章分析了理工类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为本理念普遍缺失的现状,并试图探究理工类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思想的实现途径与方法.

理T类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为本思想的实现路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理工类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关 键 词]理工类大学生;教育;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C.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11-0161-03

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需要,促进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指导我们社会各方面全方位发展的基本思想.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教育活动的一种崭新理念,是新世纪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原则.这一重要思想对于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与成效,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尤其是理工类高校的大学生,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及理工科学生自身所具有的特点,以至于在其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为本观念并未得到真正的贯彻.在理工类高等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确保以人为本思想的贯彻与实施,成为现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理工类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大学生的思想观念问题的,它只有从人出发,以人为本,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实现其价值.坚持以人为本,对于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类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有利于促进理工类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职能是培养人,教育的价值最终落实在人的培养上.同样,每所理工高校的开办目的最终也是落实在学生的培养上.理工院校的办学任务与宗旨,不仅仅在于培养出一个个具有各自专业优势的身怀绝技的技术人员,更在于要培养一批批高素质的人才.因为只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很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当代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如果培养出来的仅仅是具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员,不能算作达到素质教育的真正目标.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的发展可用人的全面发展、自由发展和充分发展来衡量,以人的发展来考察社会的发展,社会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在理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坚持和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当前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要求,是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能够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及其全面协调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有利于矫正工具理性的过分膨胀.推动社会的现代化建设.对于大多数理工类高校大学生而言,他们具有自身的工具理性的特点,用工具理性的方式思考问题,过分注重效率、关注现实利益.一些学生把功利作为价值评判的标准,缺乏集体观念、大局意识和社会整体意识,这对理工学生的全面发展显然是极为不利的.那种只看得到技术带来的直接效益,看不到其随之带来的生态、环境、资源问题,一味地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过度关注自身利益追求忽视社会公共利益,体会不到精神的崇高价值之所在,缺乏道德支撑的工具理性膨胀的现实结果,终究会阻碍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全面建设,是一种盲目的、不可取的思想.因而,对理工类院校的大学生进行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迫切的需要,应当引导学生用“人性化的理性”而不是“纯工具理性”的思维去看待处理问题.

3.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有利于促进理工类院校人文与科学的融合.我国大部分理工类院校向来比较注重科学教育的价值,但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走向融合是当今时代之所趋,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肩负民族振兴、为国家建设培养人才的高等教育,无论在理念上还是实践中都应该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实行全面的教育,不可有失偏颇.在理工类高校实行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说要以学生为教育的根本,然而,只有重视了人文的教育才可能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所以,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理工类高校的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是有积极促进作用的,对高校教育观念的转变也具有一定的影响.概而言之,学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的同时也得注重人文思想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力争使其综合素质不断得到提高.

二、理工类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本理念缺失的现状

1.过于强调专业教育的技术理性和工具理性,忽视人文知识的重要指导作用.只重视知识给人带来的经济价值,忽视个人自身的价值,在价值观取向上往往急功近利.一味地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不注重“文化是经济的理论基础”.在理工学生的思想中,对科学技术的追求和崇拜远远胜过对人文价值理性的关注,对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消极方面的认识十分地欠缺.高科技带来的数字化社会,让他们失去了其个性和特色,始终沉醉于科学技术带来财富的高效率,忽略了人的信仰追求,轻视自己的精神提升,变成了“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机器”,异化为一个创造财富的工具.

2.理工类大体人文素养不高.对社会历史等缺乏足够的了解,导致了对本国文化和人文关怀缺失的无奈局面.从文化基础看,理工科学生的汉语言水平与能力较差,历史文化知之甚少.华中理工大学的杨叔子曾经谈到他在美国访问的时候,一些当地华人教授就给他指出:“你们培养出来的学生ABC很好,XYZ很好,也懂得美元、英镑,就是不太了解长城、黄河,不太了解文天祥、史可法,不知道《史记》《四书》,这种人能不能为中国怎么写作能不能为中华民族怎么写作”杨叔子对此也颇为感慨:“对祖国知之甚少,对民族的历史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他们对自己的国家、民族能不能够产生深厚的感情能不能学成以后为自己的国家、民族怎么写作呢”从现实看来,确实如此,中国大学培养出来的好些理工人才都流失到美国或其他西方国家,这与中国当前的不完善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3.对理工科学生实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方式单一乏味,教育缺乏层次性.现今的大多理工类院校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除了纯粹的专业技术课外,虽然也开设了为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文化素质选修课,但是这种通过简单的灌输方式予以实施的教育过程,很难讲到底能够培养多少人文素养,实际上不过是为学生增加了一些人文学科的知识罢了.这种教育强调道德规范、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记忆,强调用严格的制度来限制约束学生,对学生主体的接受程度却考虑的较少,忽略了从学生的内心情感出发,实际收效甚微.当代大学生思想发展存在着差异和不平衡性,呈现多元化的倾向.一些理工院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思想水平,不区分教育对象和不同学生思想水平的层次差异,对学生一刀切,教育目标脱离社会实际.通常强调远大理想的树立,对大学生的基本道德教育重视不够,脱离学生思想的实际,使思想政治教育流于形式.


4.缺乏“以人为本”的校园环境.一部分高校为了增加本学校的效益与加大名气,对理工科院系偏向严重,对理工类高校的文科院系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理工类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更为厉害.“能为集体创收的专业就是好专业,能为集体创收的学生就是好学生”,这是一种功利主义盛行的不良思想表现.另外,由于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出现师资短缺,教师课时太多的情况,部分教师只管自己备课、教课,以老一套的不变应万变,没能做到以学生为本,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三、理工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人为本思想的实现途径探讨

1.转变教育观念,注重人文关怀,重视学生的内在需要.在教育理念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求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要把学生看成有情感、有需要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学生的学习固然重要,提倡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必需的,但除此之外,学生的生活、心理方面也应给予积极的关注,应切实解决学生面临的实际问题,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每个人.在把人文关怀渗透到整个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做事,还要教会学生做人,因势利导,从而也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做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个人,关注人性,使学生全身心得到和谐发展,力争将其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然而,在一些理工类院校,学生常常被当作满足社会某一方面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工具来培养,忽视人的情感需求,这是有失偏颇的.

2.将人文知识与科学知识加以融合,把人文理念融入科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去.随时注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正确的办学理念是一所大学健康发展的灵魂,对大学来说,育人比授技更重要,育人是教育的根本宗旨.所以,在科学技术和知识的传授学习与应用创新的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单靠设置几门人文课程是难以奏效的,人文精神不是生硬地加到专业课中去的,而是与专业内容融合在一起的”J.所以单纯地只对学生灌输人文理论是不够的,还要将人文理念融入科学知识的学习中去,并培养他们懂得选择并坚持的良好个人品质和合理的感知、评价、分析判断能力,使他们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科学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万能的,运用科学技术时发挥文化的积极作用可以使工作开展得更好.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变单向的灌输为双向的交流,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3.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与创造性.要理论联系实际,教育的方法要灵活多样.考虑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很重要的.每个学生的背景、性格、兴趣方向、科研能力等都是不一样的,如果忽视主体的个体差异,采取简单的集体导向式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偏重于把学生当作同一型号的产品来加工,无视其创造性,这只会扼杀学生的进取心、创造力,压抑个性的发展.只有全面细致地观察分析每一个学生,因人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让其自身的潜力与能量得以完全的挖掘与释放.

4.积极塑造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园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这就要求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特别是文化环境.校园环境建设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也是学生自我发展和健康成长的要求.因此,在宣传、教育时要弘扬主旋律,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舆论氛围,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某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某一个领导能够全权代劳的,学校全体教职工都有责任有义务.所以每一位教职工不能仅仅局限于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自身的人文素质尤其是职业道德素质也是必须具备的,要以身作则.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率先示范,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感染和认同,才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要将思想教育融人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管理、怎么写作的各个方面,形成以学生为本位,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怎么写作育人的良好校园氛围.

[参考文献]

[1]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晚年文集[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罗霄鹏,对高校人文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的认识[J],青年思想家,2004,(2).

[4]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