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

点赞:4605 浏览:1411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特点既具有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共性,更有自身鲜明的个性特征.认真分析体育院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结合体育大学生思想特点,对构建渗透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高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体育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 键 词] 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作者简介] 刘义飞,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讲师,硕士,广西南宁530012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1)08-0162-03

体育院校学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既具有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共性,更有自身鲜明的个性特征.如何针对体育院校学生的思想特点,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摆在体育院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

一、体育大学生思想特点分析

、教育部连续几年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他们胸怀远大理想,勇于自立自强,乐于接受新生事物.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科学发展观,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信心.但同时,部分学生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作为大学生群体的组成部分,体育院校的学生无疑也具有当代大学生这种思想上的共性.另外,由于体育院校的特殊性,也使得体育院校学生在思想上表现出一些自身独有的特性.这些特性可以概括为“三个对应的强弱关系”.

(一) 体育专项较强,文化基础较弱.与普通院校学生相比,体育大学生都经过体育专项训练与考核,具有体育专项特长,在他们身上表现出较强的体育精神,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不服输不服软的竞争意识,踊跃参与各种集体活动,与人交往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较强.这些都是他们的强项和优势.但从文化基础上看,体育大学生知识面不宽,语言文字功底较差,人文素质相对较低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往往更注重专业技术课程的学习,而对理论课,尤其是对外语和公共理论课的学习兴趣不高,也就是说文化课学习是他们的弱项与劣势.在文化课学习上常被贴上学习困难或学习较差的标签,导致多数体育大学生对理论课的学习信心不足,有自卑感和失落感,甚至产生反感、厌恶、抵触情绪.

(二) 个人表现较强,心理承受能力较弱.体育之所以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就在于它具有激烈的竞争性.争强好胜是体育大学生鲜明的个性之一,在能显示个人能力和特长的场合,他们不会轻易放过表现自己、让人关注自己的机会.可是一旦遇到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很多人又显得畏首畏尾,自信心不足.这实际上是一种自尊心的表现,他们怕自尊心受挫,就采取回避或逃避的办法隐藏自己.对文化课的学习缺少兴趣,就是他们维护自尊采取的一种躲避策略,也是心理承受能力弱的一种表现.

(三) 情感意识较强,理性思维较弱.体育是一项人与人交往密切的文化活动,无论是个人项目还是集体项目,无论是队友还是对手,都需要互相了解,相互尊重,和谐相处,平等相待.因此,体育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一般都养成了重感情、讲义气、好交好处、易动感情的性格特点.同时,体育活动激烈的竞争,又容易使他们理智失控,感情用事,作出失常举动,在处理问题上容易出现盲动和冲动等暴力倾向,不善于利用理性思维冷静分析解决问题.

二、传统灌输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体育院校遭遇的困境

所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指教育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相对固定的程式和规范性做法.长期以来,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用灌输型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这类教育模形成了自身的科学体系,是体育院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主要方式.灌输模式是在学校中开设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其特点是:第一,明确提出统一的思想政治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采取整齐划一的教育方式,集中组织、集中学习、集中教育,不考虑学生个性、专业、经历和心理等方面的差异;第二,传递这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主要方法是课堂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灌输和讲授,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限定在高校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不能积极主动地接触社会,不能有效地利用网络等方面的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思想教育,不能有效通过实践途径来锻炼学生、磨炼学生、教育学生;第三,强调国家、社会和教师在教学内容、标准、规范等方面的权威,把学生作为施加影响的对象,教育者位于居高临下的位置,依据传统的理论、习惯性做法、家长式言行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忽略了学生的主体需要,把学生视为填充各种道德规范、思想观念的袋子.

传统灌输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普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或许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个性突出,自由感性,热衷室外活动而缺乏理论学习兴趣的体育学子面前,单调灌输的思想教育模式自然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渗透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建构

渗透模式是以活动和营造思想政治教育氛围,让学生自主地、积极地自我探索.其特点是:第一,没有“标准”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计划与课程,学生的思想观念、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主要靠自我探索和个人体验来形成;第二,有关的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基本知识主要通过人文和社会学科的教学来间接提供给学生;第三,学校和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来为学生创建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意境,以此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想政治观念和意识.与灌输模式相比,渗透模式的优点在于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思想的自由,避免了把既定观念强加于学生的不足;学生根据个人体验自主得出的思想政治观念、道德价值观更具有生命力,避免了灌输模式下“标准”思想政治要求与个人认识与行为之间脱节的矛盾,培养了学生在思想政治观念、理想信念、价值观等方面自我探索的创造性和独立性,有利于学生毕业后个人思想政治观念、理想信念、道德价值观的继续形成和发展.

要改变传统灌输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体育院校面临的困境,适应新时期体育大学生思想特点,试图构建渗透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就显得十分必要.渗透模式要求我们在教育载体、教育方式、教育阵地、教育资源等方面结合体育大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探索改进,推动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上新台阶.

(一) 丰富教育载体.体育院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政课教学这一显性教育实现的,思政课教学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性思想理论教育的重要职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学校开展的各类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主要从侧面开展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锻炼大学生的品质,锻造他们的综合素质.然而,一直以来体育院校在灌输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导下,对思政课教学以外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重视不够,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育人价值.在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如教育环境、实践环节等还存在着缺乏围绕培养目标的系统性设计、教育层次和目标不明确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渗透型思想政治教育效能的发挥.构建渗透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我们应该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克服资源的局限,丰富活动的内容,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满足他们的需求,让他们在了解和怎么写作社会的同时,受教育长才干,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校外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安排大学生利用体育比赛或节检测日,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中,让他们通过亲身接触和体验,从感性上认识我国各项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这对于大学生形成、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大有裨益.比如,组织大学生参加军政训练、公益活动、社会调查、志愿怎么写作等实践活动,并把活动成绩纳入德育考核之中;根据学生专业,有计划、有组织地帮助学生谋一份工作,既解决了贫困学生勤工助学问题,又使学生接受市场竞争的洗礼,增强社会责任感;带领学生到实习基地,听取公司优秀员工的相关专题报告,使思想道德教育得以深化,使榜样的价值观得到内化.在校园内要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活动载体,开展科学向上、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体育院校特色的学术、科技、文体等活动,使之有机结合并寓思想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充分利用重大纪念日、重大事件、重大节庆日,开展特色鲜明、感染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唱响主旋律;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怎么写作性于一体的校园网站,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就业等各方面问题,提高大学生思想认识,引导其健康成长.

(二) 更新教育方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包含外在教育和自我教育.外在教育主要包括思政课以及各种报告会、学术讲座和主题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活动.这类教育主要是以灌输为主,构建渗透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我们要更加重视体育大学生的自我教育.随着体育大学生的成长,他们积极参加一些学马列、学党章双学小组、理论研究会和三个代表研究会等理论学习组织进行自我教育.我们开展渗透型思想政治教育就要适时结合大学生的实际需求,保护和鼓励他们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他们学习需求的多样性,加强这些组织的建设,引导和指导他们开展好社会焦点热点问题的讨论、辩论、演讲、情景模拟等活动;帮助他们扩大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内涵,丰富自我教育的形式,把教育要求变成自己的内在追求,主动接受外界的积极影响,自觉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调控和自我矫正,提高自我教育的实际效果.努力使自我教育和外在教育相得益彰,互相促进,把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活、做实.


(三) 拓展教育阵地.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阵地主渠道.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学生的生活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比如,网络因其迅捷性和交互性而受到了学生的欢迎,网络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为了锻炼自己的特长,越来越多的学生参加了体育专项训练和学生社团的活动;随着后勤社会化和完全学分制的实施,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同一时间的选课几乎不同,公寓成了他们交流的主要场所.为了构建渗透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我们在坚持传统阵地的基础上,还要紧密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拓展网络、社团、公寓等新兴阵地.为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校园网的优势,通过建立弘扬主旋律的特站,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怎么写作性于一体的校园网,利用网络资源解决学生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探索在社团、公寓楼层建立团支部、党支部等组织,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活动,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领域,努力构建新时期体育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

体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四) 开发教育资源.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在校园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这是必须的.但面对体育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比赛等社会活动,与社会接触机会比较多,社会经验比较丰富的现实,我们必须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上下功夫,重视学校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资源.比如,鼓励支持学生走出校门参加比赛,以赛促学,通过比赛弘扬奥运精神、国球精神、女排精神等体育精神,增强竞争意识、公平意识、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意识,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甘示弱、不怕苦、不怕累、见义勇为的思想品德;建立与学生家庭联系的机制,通过及时交流,克服空间距离,建立起学校与家庭互动的教育平台,形成对学生教育的合力,提高教育的效果;还可以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德育基地、素质教育基地、教育实践、专业实习、社会调查等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拓展教育的空间;通过开展勤工助学、助残扶困、爱心义演、社区援助、志愿者行动等各种公益性活动,为学生搭建平台,提供便利条件,使之在体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特殊作用,让大学生在知与行的反复循环中感悟思想道德的真谛,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品质,邀请一些社会成功人士进校园结合自身经历举办讲座,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弥补校内资源的不足.充分开发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不仅有利于提高教育工作的效果,还有利于引导体育大学生面向社会需要完善知识和技能结构,有利于他们更早更好地了解社会,有利于加快体育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责任编辑:周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