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地理一方水土一方人

点赞:10369 浏览:4395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我们地理人,强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就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旅行和读书中加深对地理的认识.事实上,人的行为离不开地理.你到哪里去你的附近有些什么标志性建筑或者商店,这都是地理信息.今天,我们有句话,叫“地理决定一切”,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重庆的历史、人文以及经济社会发展,都是依托于地理环境因素.


数据分析的地理

这几年,地理信息中心开展了一系列地理现状分析工作,重庆地形地貌的特点是建立在科学的分析数据基础上的.重庆处在四川盆地的边缘,主要由山地、丘陵、平地组成,这三种地貌类型分别占77.4%、18.8%、2.5%.山地、丘陵居多,盆地水汽凝聚于山中,所以冬春多雾,“雾都”由此得名.春夏之交则因为山中气候更迭,白天日照充分水汽凝聚快,晚上气温降低形成一场雨降下来,第二天早晨起来还是好天气,这也是“巴山夜雨”的由来.至于“火炉”的称呼,这是典型的峡谷气候,主要是因为重庆“四山夹两江”,山地署湿,热气不易消散而形成.地理决定气候这一理论,我也只是泛泛而谈.反而你刚刚问重庆其他别名,我倒是可以多说一说.重庆为什么叫“山城”,因为北部、东部及南部分别有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大娄山环绕.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坡地面积较大,所以叫“山城”之称.重庆还有“江城”之名,原因也是显而易见等重庆江多.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綦江、大宁河等齐聚重庆,尤其是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流程长达665公里,横穿巫山三个背斜,形成著名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即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这些年,重庆还在打造“桥都”、

“温泉之都”等一系列名片,这些都与地理分不开.尤其是“温泉之都”,重庆为什么温泉多,因为地热矿丰富.而地热矿则是沧海桑田变换给予重庆得天独厚的地质优势.

文学作品中的地理

早期的重庆宣传,其实是古代文化作品,比如诗歌.李白就有很多描写重庆的诗歌,“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巫山夹青山,巴水流若兹”,“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昨日巫山下,猿声梦里长.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白帝城、江陵、巫山、巴水、三峡、渝州、瞿塘,这些都是地理名称直接描述诗人情怀和旅途见闻的.还有杜甫,“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数杯巫峡酒,百丈内江船”,这里的“内江”指的是重庆到合川一段的嘉陵江.这一类的作品很多,就不一一列数.但由此可见,古代文化中描述重庆的,或者是某一个地方的,多是依托地理特点展开,因为地理是作者认知世界的最基本因素.

本土文化里的地理

外地人对重庆人的印象多是说“勤劳勇敢,敢拼敢博”,为什么,山地居多,生存不易,不勤劳不行,不剽悍不行.在我看来,正是重庆独特的地理才衍生了具有显著重庆特色的文化.首先.从大文化来讲,重庆的本土文化形成主要是戈文化的衍生.自古以来,重庆因为地理特殊,作为西南地区中出上江走向荆楚甚至中原的水道站,具有典型的军事作用,这是由地理条件决定,所以秦灭楚,先要夺下重庆;刘备出川,数次入城.在军事作用的浸染下,生于斯长于斯的巴人不得不拿起戈与矛上阵,所谓巴人尚武,不过如此.当然,这也有身于山地求生不易的一些因素.重庆地处军事要素,历史演变,朝代更迭,在历经“湖广填四川”、“抗战移民”、“三线建设时期移民”三次大移民后,文化糅成衍生才有了今天我们所说的“重庆本土文化”.其次,从俗话俚语,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些基于地理的端倪来.俗话说,

“养儿不用教,酉秀黔彭走一遭”,酉秀黔彭大部分都是山地,男人去闯一闯,吃吃苦,历练历练,自然会成为男子汉.还有,“重庆”,都知道是爬坡上坎养成的.还有,外地人都知道重庆人爱吃麻,为什么,山地湿气重,花椒除湿呀.很有意思.

城市地名中的地理

这也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典型地形地貌养成的.余秋雨曾经说过“重庆是一座站立的城市”,后来我们做地图、做分析,一看,重庆的地名确实很“站立”.首先是山多,歌乐山、缙云山、枇杷山、平顶山、南山、黄山、照母山、金紫山等连城都有巫山、璧山、秀山.有山就有岩,于是就有了曾家岩、观音岩、马家岩、高滩岩、鹅公岩、华岩、红岩等;名山出名寺,上清寺、鸿恩寺、罗汉寺、大佛寺、华岩寺便是佐证.

重庆地理一方水土一方人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地理信息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6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山下必有水,于是便有江津、江北、黔江、綦江、南川、合川、永川、彭水.城市中,还有茄子溪、黄沙溪、海棠溪、毛线沟、红旗河沟、唐家沱、李家沱、大田湾、黄泥螃等.山水之间的平地,有大坪、南坪、杨家坪、陈家坪、沙坪坝、菜园坝等.山水之间的坡地,有九龙坡、松林坡、石坂坡等.

这还不算,除了坡、坪、坝,有的地方因为坡度高差明显,用“上”和“下”似乎更能准确表述,于是,又出现了上桥、上新街、上曾家岩、下湾、下回龙、下罗家湾,就连过去的渝中半岛,也被老重庆人简单地归纳为“上半城”和“下半城”,简单亲切的称呼中,形象地表达了这座城市的立体形态.从这些立体的重庆地名,可以明显看出老重庆人对地理空间的认知和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