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点赞:27906 浏览:12983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教育是有系统地影响下一代的一项社会实践活动,心理学是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人们所进行的一切社会实践,都离不开心理活动.其中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尤为密切.如何发挥心理学在音乐教学的作用,利用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音乐教学也是音乐教师应该面对的重要课题.

[关 键 词]音乐教学心理学应用教学质量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一门科学,它通过描述心理事实和揭示心理规律来指导实践应用.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古已有之,但心理学作为独立的科学,是在19世纪中叶,由德国感官神经生理学发展所促进的,并以冯特1879年出版的《生理心理学纲要》为标志.心理学发展历史虽短,却被视为21世纪的领航学科.其中应用心理学的迅速发展与高度分化,即心理学向专门领域的渗透,已是现代心理学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另一方面,当代教育领域的发展、创新活动,也多以心理学为导向,以引入与应用心理学知识作为其共同特征.

1心理学在音乐教育中的现状

音乐心理学以音乐与人的行为和心理过程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属心理学范畴.由于音乐是一种由人参与的活动,所以音乐心理学其实是一门与广泛的外延学科(如社会、物理、历史、教育、心理等学科)发生联系的交叉性学科体系.但是目前音乐教育中所传递的科学知识主要是物理(声)学与生理学知识.虽然有的音乐教师曾在师范学校学习过教育心理学,并能在教学中加以运用,但由于声乐专业出身的教师通常不懂心理学,而师范出身的教师单方面的心理知识运用又不同于必要的心理学知识的传授,而且教育心理学毕竟不是音乐心理学,所以,音乐教育迄今缺乏专业心理学的支持.不比美术教育、体育教育,已分别建立了支持专业教育的艺术心理学、运动心理学.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心理学是声乐教育理论中最少有人研究的部分”.对音乐心理学的重视不足与研究不够,使得当前无论在专业院校还是在中学音乐教育中都存在着重技巧轻理论、重生理因素而忽视心理因素的倾向,今天却已成为阻碍音乐教育进一步发展的门槛.

心理学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心理学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2心理学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据专家调查,当代青少年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一些独生子女受父母的娇宠姑息,从小便任性、散漫,一些单亲家庭或学习不好的学生经常遭受其他同学的嘲笑,生活缺乏呵护,常产生焦虑、冷漠的不良情绪.这就要求学校肩负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担.目前我国的心理辅导教师严重缺乏,而且实际上许多学校也没有设立专职的心理教育教师职位,造成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无法正常开展.所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在日常的教学中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每个教师都应该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自觉担负起应尽的责任.而语文、数学等教师由于是“主科”,偏重于教学质量,因此“副科”音乐课成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口.这就要求音乐课除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技术外,更重要的则是了解学生,为学生设想,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因为技术和知识可在工作中进步,而徒具精深技术,却无法施教于人是最不可取的.音乐教师本身所具备的健康品格、为人师表,对学生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就如孔子所言:“自乐乐人,自正正人.”塑造健康的品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音乐导人向善作用的同时,则要求教师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品格及较高审美情趣、德才兼备的学生.

通过音乐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有效的.实践证明,不同节奏、旋律、速度、音调和音色的乐曲可以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情感效应和机体效应.如欢快的乐曲、强劲的节奏可以振奋精神,亲和的乐曲、轻缓的节奏可以镇静安神,优美的音乐可以令人轻松愉快.重视对学生实施心理辅导,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启发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学生活泼乐观的情绪,促进他们智能、情感心理的和谐发展,这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21世纪人才的需要,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要求将心理学与音乐教学紧密结合.

3心理学在音乐教学的必要性

由于音乐教育是以人为主体的艺术教育,所以,心理活动是一切音乐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在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中,一切教学活动都需要以对音乐音响的审美感受为基本前提.从宏观上来看,这一切音乐教育心理的形成因素都取决于生物进化所形成的先天配置的功能系统,这种以大脑为物质基础,由知(感知)、情(情感)、意(意志)三大心理要素所构成的心理结构,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既是音乐心理的普遍规律,也是形成音乐个性心理的基础.从微观上来看,音乐教学活动必须由多种心理活动共同参与,协同工作,才能完成审美教育任务.例如聆听和欣赏音乐不仅要依靠听觉、视觉等心理、而且还要有注意、联想、想象、情感和理解等心理活动的参与;歌唱、演奏等表现音乐活动不仅要通过注意、记忆、表象、联想、想象等心理过程,而且还必须要有情感、理解、创造等心理的介入(当然,要仔细分析,还远不止这些心理活动),如果有一项心理活动“缺席”,就必然影响到音乐美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审美教育目标也必然要落空.所以,它是一个多元一体的网络运转体系,存在着各种内在因素的必然联系.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一系列心理活动的共同参与,这没有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是不容易做到的.

4心理学在音乐教学中的表现形式

4.1具备成熟音乐审美心理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无疑应该排斥过多的理论说教,强调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和情感领悟.但是,激发学生通过情感欣赏作品必须要有支持情感赖以产生和依存的理念,因为我们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语),所以音乐教师必须选择优秀音乐作品作为教材,需要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找到既饱含着情感的火花,也蕴涵着深邃哲理的音乐教材.同时具备成熟音乐审美心理,通过对作品内容的基本理解(即使是初步的),寻找到情感的源头.从而通过对音乐音响的感受和表现,使学生审美心理从情感欣赏提高到理性感悟,进而产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精神力量.

4.2掌握学生心理规律,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4.2.1尊重学生人格,消除心理阴影.学生作为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唯一主体”,音乐教师必须树立学生与老师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心理.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创设良好、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心态,使他们能从思想、情感、行为上真正融入课堂教学中,努力做到形式活、兴趣浓、创新多,从而减轻他们过重的升学心理负荷,在轻松、愉快气氛中学习,在自动、宽松的环境中求知.其次,教师要树立现代的科学的教学观,衣着大方得体、语言亲切,面带微笑等,这样在教学中,教师本身的人格魅力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对学生能起到心理协调的作用.第三,注重对差生的关爱,使他们消除自卑、孤僻、羞怯等心理.另外,改变音乐评价方式,对各类学生的表现给予充分的肯定,逐渐消除了他们怯学的心理.

4.2.2创造良好的音乐欣赏氛围.美的音乐要在美的环境中才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掌握现代青少年的心理走向,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及多媒体教学的运用,通过富有特色的教室布置设计出富有现代气息的教学过程.其次是选择不同风格的音乐欣赏内容.在中学音乐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生理、性别、兴趣、爱好和当前的心理情绪状态等特点,选择那些易理解、深情、优美、明丽、抒情的音乐,尽量避免那些令人过度兴奋的爵士乐、摇滚乐,少听那些增加悲伤、绝望情绪的委婉音乐.


4.3针对心理特点,有的放矢,提高教学质量

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各种心理机能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各种心理特点、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关注其心理活动全过程.首先通过明确的音乐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需要,唤起学习热情、对音乐课产生浓厚的兴趣.上课时,不仅注意力集中,而且对学习的音乐技能和知识的记忆良好,理解能力也有所增强.其次在教学中,可通过选择学生喜爱的曲目来助其掌握技术,再让他将已掌握的技术转用于他不甚喜爱但应学习作品的成功演唱.这是明智的教学思路.因为声乐教学中有一种普遍现象,即学生唱他喜欢的作品时,爱屋及乌,使他对技术有了亲近感,其技术进步很快.这是其感情投入与热情等因素,帮他挖掘、开发了技术上的潜能.反之,强令学生唱不喜爱的曲目,会使他因厌恶、逆反心理而对技术学习产生冷漠、疏远、畏惧感,导致情绪低落、教学失败甚至歌喉累伤.值得注意的是,人的心理发展既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又表现为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发展水平.每一种心理都有自身的特点、活动规律以及由此形成的独自存在的功能优势,但对音乐教学全过程来说,其功能优势又是局部的,难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音乐教师要关注教学全过程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要注意音乐心理学中协调互补的一面.要善于从完成教学任务,实现音乐教育目标出发,科学而有序地调动各种心理的积极性,使其增效增值.例如,兴趣可以作为一种动力,能够对学生产生明显的激励作用,但音乐课毕竟是一门学科,不是单纯的娱乐消遣.在这种审美性质的教学活动中,仍然存在着具体的学习任务,如识谱、演唱、演奏等技能和各种音乐知识等方面,对学生来说,都有一定的难度,要想熟练地掌握它,就必须要付出一定的艰辛劳动.必须调动意志、毅力等心理进行互补,协同攻关,才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更好地完成音乐审美教育任务.

同时,面对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学生(对音乐缺乏兴趣心理),上课时参与意识淡薄,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学习热情,更无法体验歌曲教材的美感和理解作品的内涵.这时需要教师采取积极的对策,善于把握住那些有激励效应和牵引作用的心理活动,使之能够带动相关心理的积极活动.能够充分激发对音乐的热情,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5结束语

总之,音乐有着强大的力量,它可以影响人的情绪.我们每位音乐教师都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把握学生心理发展的脉搏,增强驾驭学生心理发展的能力,把心理学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去,让学生自始至终地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健康全面地发展,为培养21世纪栋梁之才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