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的源与流

点赞:1873 浏览:530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把1600年意大利歌剧的产生作为研究对象,对歌剧历史渊源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歌剧的雏形、成熟及传承结合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进行了探讨.最后得出结语:歌剧在古希腊时期有了“萌动”之后,经历了中世纪漫长的缓慢“萌动”、经历了文艺复兴时期的“预热”之后,欧洲音乐开始了巴洛克时期的“加速度”,而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的“起飞”也即将开始,到20世纪前半叶“飞到”了中国.

关 键 词:歌剧起源传承

歌剧(opera)是用声乐和器乐表现剧情的戏剧作品.具体地说是戏剧、音乐和舞台布景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它的产生,既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伟大成果,又是巴洛克时期开始的重要标志.但由于歌剧产生的年代恰恰是莎士比亚创作的年代、是欧洲音乐从复调体制向主调和声体制转变的年代,莎翁的戏剧辉煌和音乐形式的革命性进步,掩盖了歌剧的产生是复兴古希腊悲剧和高扬“人文主义”旗帜的重要意义.本文试从以下三个方面索源,了解理清欧洲歌剧的发展脉络,以至对更完整的认识欧洲歌剧兴起的历史意义有所裨益.

一、歌剧的源头――古老的欧洲戏剧

歌剧最初的形式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人在纪念酒神的节日中,就已有了使用歌剧形式的戏剧演出,这是歌剧的雏形.在11至13世纪的宗教剧、14至16世纪的神秘剧、田园剧中都运用了歌剧形式,当时的歌剧是以唱为主,音乐只起到伴奏、烘托气氛的作用,缺乏功利性和戏剧性.

1.古希腊时期

古老的欧洲戏剧是孕育歌剧的基础,其源头可以远溯至前5~前4世纪古希腊的悲剧.“希腊的奇迹”、“光荣属于希腊”这是人们在谈及公元5世纪希腊戏剧文明时通常用到的溢美之词.在这黄金时代,古希腊涌现出了三位伟大的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和一位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他们把古老的欧洲戏剧的形式发展得越来越完美.古希腊戏剧载歌载舞,以对白和歌曲的交替展开构成了推动剧情发展的内部张力,它的剧本结构严整细密,歌队是其有机的组成部分,可见古希腊戏剧是歌剧产生的源头.

2.中世纪时期

中世纪的戏剧大约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上半叶史称“最黑暗的一千年”.它的戏剧特点是:经历了数百年的艺术传统中断的空白和断层之后,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和经济制度影响下,以一种基督教特殊训诫的方式(主要是圣经、圣剧等),走进了人类的戏剧史册.虽然古老的欧洲戏剧中音乐与戏剧已经结合,但它在中世纪基督教的统治下,戏剧没有专门的演出场所,只在教堂、侧厅和圣坛上等进行,有时也在路上边走边演,更没有专门的演员,演员又是叙述者,并且是以叙述为主.古老的欧洲戏剧是孕育歌剧的基础,但它与歌剧还有着明显的区别.

3.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的再度辉煌.从15世纪下半叶到17世纪初的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戏剧的又一个黄金时代.文艺复兴运动是欧洲告别千年黑暗,走向新时代的一次伟大的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时期戏剧是欧洲戏剧史上的第二个高峰,它以复古为革新,拓展了欧洲戏剧的版图,开启了戏剧的新传统,造就了“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莎士比亚.这时期的戏剧特点是:剧情丰富复杂,人物个性鲜明,悲喜混杂,以俗为美,对后世戏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歌剧的源与流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歌剧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5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歌剧的诞生

歌剧起源于巴洛克时期(1066-1750),最初是由意大利佛洛伦萨的一群人文主义者为了复兴希腊时期的戏剧传统而创造的音乐形式,其渊源除了古希腊戏剧还有世纪神秘剧、检测面剧,最直接的起源是文艺复兴后期兴起的牧歌.1599年佩里创作的《达夫尼》是目前所知的第一部歌剧,1600年他创作了《尤丽狄斯》是现存最早的歌剧.这两部歌剧已经有了咏叹调与宣叙调分工,但总体看来并不成熟.1607年蒙特维尔第创作的《奥菲欧》是第一部意义上的近代歌剧,作者运用了相当近代化的管弦乐队为戏剧配乐,用不谐和音烘托气氛和展现矛盾.

17世纪在歌剧史上,威尼斯乐派的杰出代表蒙特威尔第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他早期主要从事牧歌创作,并由此享有很高的声誉.代表作有:《奥菲欧》(1607)与《阿丽安娜》(1608),堪称早期歌剧的典范之作.尤其是《奥菲欧》,他用音乐渲染了气氛和人物的情感,独唱富于技巧性,重唱写作带有牧歌遗风,剧中还有大量的合唱.还有《尤里西斯回乡记》(1641年)和《波佩阿的加冕》(1643),在圣卡西亚诺剧院首演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他的歌剧里,独唱(宣叙调、咏叹调)、重唱、管弦队和舞蹈综合在一起为剧情怎么写作.他认为歌剧的音乐要表达人类深刻情感,并且要与歌词意义相吻合.鉴于他对歌剧这种体裁起的奠基性作用,蒙特威尔第被誉为“近代歌剧之父”.

17世纪威尼斯歌剧的特征:蒙特威尔第等人在歌剧创作上的发展和创新,使歌剧从简单的叙述形式改变为戏剧性形式,题材也逐渐从以田园生活为故事背景,改变为悲喜剧相间,加入了更多的日常生活情景.他们推动着歌剧大大向前跨进了一步.

总的来说,到17世纪中叶,意大利歌剧在威尼斯基本上定了型,威尼斯歌剧艺术风格具有这样一些特征:历史题材的剧目成为最成功的歌剧;独唱成为歌剧的主要歌唱形式;咏叹调与宣叙调实现了分离,而咏叹调日益受到作者的重视及观众的欢迎;新的美声唱法在歌剧演唱中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剧情的发展趋向复杂;剧本的结构逐步严谨,舞台的布景装置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可以模拟海战、暴风雨、诸神、行进中的大象狮子,还可升降活动.威尼斯舞台美术的一些优秀成果,一直到19世纪仍被沿用.


总之,歌剧的出现,繁荣了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带动了其它体裁迅速发展,促成了巴洛克时期成为音乐史上第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

三、歌剧的传承

古典主义时期

17世纪、18世纪以神话和传奇故事为题材的意大利歌剧,被称为“正歌剧”.它的特点是:由朗诵调与咏叹调连缀而成,重视歌唱方法、内容空洞、忽视戏剧表现,成为炫技歌唱和豪华场面的“化妆音乐会”,音乐形式僵化.1762年,法国歌剧改革家、作曲家--格鲁克摒弃歌唱炫技,追求真实自然的戏剧表现,注重人物内心的情感刻画,再吸取法国歌剧(舞蹈与舞台设计)的精华,创作了《奥菲欧与尤里狄茜》等多部歌剧,使歌剧充满了生命力,为19世纪法国“大歌剧”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古典主义作曲家贝多芬(1770-1827)一生只创作过一部歌剧――《菲岱里奥》,这部歌剧开创了浪漫派歌剧的先河,戏剧性冲突强烈,音乐优美,对新的浪漫派歌剧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促进.同一时期法国浪漫派歌剧作曲家――韦伯,创作了《魔弹射手》和《奥伯龙》等歌剧,并形成了浪漫主义歌剧的创作高峰.此后,在德国和奥地利,“轻歌剧”和“喜歌剧”逐渐取代了浪漫歌剧.

浪漫主义时期

19世纪上半叶,意大利出现了一大批伟大的歌剧作曲家,其中最著名的当数罗西尼、多尼采蒂、贝利尼和威尔第等人.特别是威尔第,创作了《弄巨》、《茶花女》、《奥赛罗》等流芳百世的歌剧作品.德国的瓦格纳也是歌剧史上做出重大贡献的作曲家,他早期创作的歌剧与浪漫派歌剧相似,后来以“乐剧”的形式创作了许多著名的歌剧.1850年首演《罗恩格林》,在歌剧中取消了分曲,运用“无终旋律”的创作方法,以“主导动机”代表人物形象.此后创作了《尼伯龙根指环》,《莱茵黄金》等大量“乐剧”.瓦格内从19世纪40年代末期开始创作的乐剧,都是系统地运用主导动机的连续歌剧,并成为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歌剧创作的主要潮流.

19世纪下半叶,“真实主义”歌剧在意大利出现,内容取材于日常生活,创作上追求紧张的戏剧冲突和夸张的情绪表现.普契尼的《蝴蝶夫人》、《艺术家的生涯》等就是重要的代表作品.

民族乐派时期

同一时期在俄罗斯、捷克等国家,民族歌剧悄然兴起.这些歌剧取材于本国或本民族神话、民间传说等,创作上以颂扬本民族的精神为基点,力图摆脱西方艺术的影响,作品中洋溢着浓厚的民族气息.如俄罗斯的穆索尔斯基的《霍凡斯基之乱》,取材于俄国历史,并深受主义思想的影响.

4.近代中国

歌剧及歌剧形式的形成经过了历史的考验.在中国第一部歌剧产生于抗战时期的延安,她就是《白毛女》,这部歌剧奠定了中国民族歌剧的基础,之后,中国的歌剧相继出现了《江姐》、《小二黑结婚》、《婚誓》、《党的女儿》、《红湖赤卫队》、《苍原》、《屈原》、《原野》等一大批优秀的剧目.相信中国的歌剧在不久的将来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光彩.

结语:

歌剧的产生,既是古希腊悲剧这种“音乐戏剧”千年之后的复兴,也是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影响的产物.“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思想是歌剧产生的社会基础.正是在这种特定的社会背景之下,“佛罗伦萨之家”的成员们肩负起了历史赋予的伟大使命,发明了歌剧这种既古老又新颖的艺术形式.在经历了漫长的中世纪,经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时期,以及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的传承与发展,历尽中国摸索之后传入中国,并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因素的特色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