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商品经济对城市的影响

点赞:5654 浏览:2053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是宋代社会经济方面的一个重大变化.商品经济的发展,打破了自古以来的城市格局,坊市分隔制度增强了城市的经济职能.城市作为商品经济的中心基地,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但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也促使了城市人口的剧增、城市居民成分的变化、城市规模的拓展以及数量的增多.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城市文化娱乐生活.

关 键 词:宋代商品经济城市

宋代处于中国古代社会的繁荣时期,在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同时,商品经济这这一时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逐渐繁荣,呈现空前兴旺的态势.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市场上流通的商品数量增多,品种日益多样化.尤其到北宋中叶,大都市的商业极为繁荣,商业种类繁多,凡生活用品都可从市场上购得.宋代“坊市分隔制度”的打破、市场活动的增强、海外贸易的发达等都表明商品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了的繁荣和发展,并渗入到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

一、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

1.坊市合一

唐以前的历代政府在城市管理上实行的是坊市分隔制度,居民区的“坊”与商业区的“市”是分区而设的.居民不能在坊内开设店铺,不能临街开店,这大大限制了城市的商业贸易和经济活动.到宋代,随着商品经济和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废除坊市分隔制度势在必行.坊市合一使得商人可以沿街开设店铺,出现了新的商业区.当时,不管是繁华的大街还是偏僻的小港,都设满了店铺,居民和一般街道两旁设店摆摊,商业区延伸到坊内,出现了“侵街”的现象.到宋仁宗庆历年间,连城市的宵禁都完全被废除.由于取消了时间限制,宋代出现了热闹的夜市.王建的诗句:“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水门向晚茶商斗,桥市通宵酒客行”.[1]夜市营业时间允许到三更或四更,有的酒楼甚至全天营业.

2.市场活动增强

市场是作为商品经济运行的载体和写卖交换的场所,市场的繁荣程度与商业的繁荣程度是成正比的.随着商业城市的形成和数量的增多,宋代的市场规模也随之扩大.市场活动呈现空前的运营状况.宋代的坊市分隔制度也保证了市场的运营时间和地域自由,带来了写卖交易活动的异常繁荣.商人们在利润的驱使下昼夜运营,“夜市直至三更近,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寻常四稍远静去处,夜市亦有”.[2]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也无所不有,其中布匹、煤铜铁金银都以数百万计,茶酒矿产品作为一种交换为目的产品也投入到市场交易中,还首次增加了糖品的交易.

3.海外贸易发达

宋代设立了专门管理海上贸易的机构――市舶司,宋代还制定了完善的市舶管理制度.宋代的贸易港也大大超过了前代,唐代主要有交州、广州、泉州、扬州等四大港口,而宋代增加了杭州、明州、温州、秀洲华亭、山东密州板桥镇、秀州通惠镇及江阴军等处.随着港口的增多,造船技术的进步和航道的改善,宋代的贸易范围逐渐扩大.凡大食、古逻、占城、勃泥、麻逸等与宋都有贸易往来,而且,宋代与阿拉伯海、红海沿岸及非洲海岸也开展了直接贸易.两宋市舶贸易的货物种类也非常丰富,《宋会要辑稿》中记载就有30余种,如金银、缗线、瓷器、市香药、犀象、番布、水精、玛瑙、乌、苏木等物.

二、商品经济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宋代商业城市的形成

宋代商业大都市的形成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产物.当时的商业城市和市场数量急剧增多,除了当时最著名的北宋都城汴京和南宋都临安外,成都、建康、镇江及扬州等众多城市因商品经济的发达而成为名噪一时的著名商业城市.有学者统计,唐代10万户的城市仅11个,北宋则多达40个.其中,汴京和临安的人口大致有170万和120万左右,在当时世上也是无与伦比的大城市.[3]伴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迅猛发展,大城市的商品交换十分活跃,像开封、成都、临安都是当时的商业大都市,市场上商品分工细致,万物所聚集,会通全国的商品集散地.城市呈现出异常繁荣的态势,商业活动也更加繁荣.此外,宋代打破了唐代以来的坊市制度,昼夜开放夜市,取消了时间限制,进一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周邦彦《汴都赋》是这样描绘开封商品贸易繁荣景象的:“自淮而南,邦国之所仰,百姓之所输,金谷财帛,岁时常调,舳舻相衔,千里不绝,越舱吴艚,官艘贾舶,讴闽楚语,风帆雨楫,联翩万载,钲鼓镗翰,人安以舒,国赋应节.”[4]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也促进了全国各地许多商业性集镇的形成.

城市规模扩大、数量增加、人口增多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在宋代的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这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城镇最初是出于军事需要而设置的,具有堡垒要塞的性质,但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城镇的军事职能逐渐被经济职能代替了.可以说,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城市的经济功能.尤其到北宋时,像汴京、洛阳、杭州、扬州等主要城市已普遍成为集政治、手工业、商业、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大街小巷纵横交织,店铺楼馆、舞榭歌台鳞次栉比,商业、娱乐活动通宵达旦.

唐中以后,由于人口的迅速增加,城市逐渐形成了“草市”的新居民区.这不仅是因为避免战乱,更重要的是经济的发展使城市逐渐扩大.这一情况,到宋朝时已经愈来愈明显了.而且,“草市”作为一个历史名词在大多数场合下即是指城镇的外沿城形成的新居民区,并非一定是有茅草小屋练成一片的市井了.[5]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城草市不断涌现,使处于交通中心枢纽或重要农产品基地的草市也不断发展扩张.宋代另一个十分显著的特征就是农村人口大量涌进城市,这些脱离或半脱离农业生产的非农业人口,从事中转贸易,使许多草市逐渐转变成贸易场所固定的市镇.如上海原来只是一个小渔业草市,到南宋末年,已发展成为“华亭东北一巨镇”.[6]草市进而发展为县城城市,如宋宁宗嘉定十五年增置的嘉定县,就是以原昆山县东部的练祁市作为治所的.[7]市镇发展到后来,逐渐兴起了一批专业性的以手工业为主的市镇,如陶瓷、纺织、制糖等.市镇已经由单一的商业贸易向生产、加工、流通的多功能的综合性市场发展,并发展成新的商业市区.南宋,这种情况更加普遍.有的城外市区,由于发展很猛,不再依草市之名相称.许多城门之外建立的交易场所,直接越过“草”的阶段而称之为市.[8]如江阴城门外的草市成为江下市.环城草市的出现和数量的不断增加,扩大了城市的规模和范围,城市空间不断像外延伸.宋代的很多新兴的城市的出现,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些新城区并不是简单的居民点,而是工商业生产比较密集的地方.所谓“城外草市百姓等多是城里居民逐利去来之人”.[9]

商品经济的发展,不仅促使城市规模的逐渐扩大,还促使了一批新型的城市的诞生,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宋史王安石传》载,神宗熙宁年间开封府民户达20万以上,可知汴京人口有百万左右.至于中小商业性城镇更是遍布全国各地,宋神宗元丰年间,全国的镇市总是达到了1817个.[10]泉州石井镇,是随着海外贸易而兴起的一批市镇的典型带代表“于宋全胜时,东有新市,西有旧市,无非贸易之处,店肆千于座,盖四方射利者所驱.”[11]仙游县的凤亭市也是因海外贸易产品的集散而发展为市镇的.黄岩孙《仙溪志》“凤亭市”条载:“凤亭市,在连江里,人家并海,土产砂糖,商舟博贩者率于是解缆焉.旧又太平镇.绍兴二十六年废.”海口镇也因船舶来往而兴盛一时.“递年常有舶船到钟门、海口.其郡县官员多告人将物金博易真珠犀象香药等.”[12]以陶瓷著称的景德镇也是手工业、商业迅速发展的产物.

城市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多,意味着城市居民也随之增多.宋代城市人口增多的原因,除了城市自身的人口增多之外,与城市的商品经济发展也密不可分.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说明城市经济的发展能够为他们提供谋生的机会.农村人口脱离土地和农业生产,涌入城市,这种现象在全国已经很普遍了,随着城市坊市制度的打破,城市里增添了许多的固定商业店铺,农民在商品货币经济带来的利润的刺激下,弃农经商.许多沿街叫卖的小商贩正是是这些农民,他们大部分是从事工商怎么写作业.

城市人口的增多,工商业从业者也随之增多.城市居民的成分发生了很大改变.如宋代的以政治、军事功能为主的政治和综合城市,主要居民为官吏、士人、地主和军队,工商业人口只占少数.但随着宋朝城市坊市制度的打破,城市中固定的工商业店铺的增多,以及大量农民在商品货币经济的刺激下涌入城市,弃弄从商.于是,以工商为业职业的城市居民成分逐渐增多.宋政府不得不将城市中的非农业人口定为坊敦户而单独列为户籍.工商业从业者构成了坊敦户的主体,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也大大增加了坊敦户的人口.坊敦户的出现是宋代城市城市面貌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城市娱乐生活丰富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的涌入,城市的文化也受到冲击,呈多元性、丰富性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了重大改变.宋代社会是比较开放的和具有活力的,追求实际,逐利求富的价值观逐渐形成.尤其是商品意识在宋代城市社会中逐渐滋长,并渗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宋人首先打破了传统的“重农抑商”的价值观.商人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官吏经商的现象也很普遍,如开国名相赵普,官高位重,仍“营邸店,夺民利”,石守信、石保去父子更是“专务聚敛,积财巨万”.甚至连民间百姓也纷纷卷人经商的浪潮中来.宋代的官僚、农民、士人经营商业,反映了商品经济给社会带来的变化.

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新兴的市民阶层对休闲娱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各种所呈现出兴荣的趋势.瓦子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逐渐发展起来的有了场所.瓦舍,据宋人解释:“瓦者,野合易散之意也.不知起于何时,但在京师时,甚为士庶放荡不羁之所,亦为子弟流连破坏之地.”此种瓦舍,主要是所.自北宋中期,瓦子已相当盛行,汴京城内有50多家瓦子.以极其丰富的曲艺说唱杂技等表演为内容,可谓百戏杂陈,伎艺繁多.市民们可在瓦子中尽情地观赏和娱乐.《梦录华》记载,崇观以来,在京瓦肆伎艺就有小唱、嘌唱、傀儡、般杂剧、小说、讲史、散乐、影戏、弄虫蚁、诸宫调、说诨话、商谜、叫果子等内容,史称当时是“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如是.”

茶坊也是系娱乐、消遣之地.茶文化也迅速发展起来了.茶坊遍布全城,为市民的休闲娱乐生活提供了场所.宋代茶坊的兴盛不仅体现在数量之多,而且种类也繁多,如“人情茶坊”、“水茶坊”等.宋代大茶坊还张挂名人书画,悠闲饮茶,开设娱乐活动.绍兴年间,茶坊用鼓乐吹梅花酒曲,用旋杓论“角”出售,如汴梁酒肆中论量计价.


综上所述,宋代城市文化呈现商品化、平民化、娱乐性的特点,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着深刻的经济原因,就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商品经济的繁荣为城市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从各个方面影响着城市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