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教学的"切入点"

点赞:18332 浏览:8150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语文教学难,高一语文教学更难,文科成绩提高慢,而语文成绩提高尤其慢,这是我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切身体会.《语文新课标》指出:“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其中的前提就是语文基础,如果没有“基础”这个前提,那么“提高”便成为空中楼阁,要搞好高一语文教学,就必须做好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学生由初中进入高中,面临着课程结构变化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生理上、心理上的转折和变化的挑战,其间是平稳顺畅过渡,这就是高中教师应把握的“切入点”问题.正确把握高一语文教学的切入点,是学好高中语文乃至其它学科的“金钥匙”.怎样把握初中学断向高中学断顺利过渡的“切入点”呢?

一、心理疏导,培养兴趣

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不适应”现象,把握学生心理切入点.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再从初中到高中可谓两次“断乳期”,前者谓之生理断乳期,后者谓之心理断乳期.较之初中阶段,其学习难度、强度、容量有所增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而且初中到高一新集体,面对的教师是陌生的,对他们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也不熟悉,一旦学习跟不上,就可能在教师身上挑毛病,甚至感觉到远离了亲人与同学、朋友,加之个性与家庭的差异,有些同学也会觉得人与人之间冷漠了,疏远了,进而出现注意了不能集中,难以入眠等各种问题,特别是社交能力差得学生这时候特别容易受人际关系的影响.导致自我评价偏低等等.尤其高中语文教材中抽象逻辑思维的内容增加,抽象程度增高,从具体到抽象的不同定位,必然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新生与他们的新任课教师之间有一个双向适应的过程,面对一种教学方式转向另一种教学方式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阵痛”,这时高一新生感到很不适应的一个重要因素,厌学情绪便油然而生,因此,做好高一新生心理疏导,培养学习兴趣显得至关重要.首先,要做好深入细致的心理调查研究,摸清底子,了解对象,对症下药.次之,以人为本,创造科学的育人环境,多鼓励少批评,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平稳过渡.其三,在不断改进教法的同时,加强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排忧解惑.其四,多管齐下,用博爱抚慰学生.其五,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机构或教研组.其六,借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正确树立“三观”.

二、融会贯通,温故知新

高一语文教师只有熟悉初中语文教材,方能准确把握高一语文教学的切入点.现行初中语文新编教材,系统介绍了拼音、文字、标点、词汇、语法和修辞等基础知识,还设置34个作文训练、9个听说训练和23个语文活动,内容全面,实用性强.每册附录里还专门介绍了各种主要文体的一般常识和阅读方法.高一教师应将初中教材的有关内容进行分类整理,结合高中必修教材分项列出对应的知识体系和训练序列,恰当安排衔接计划.例如必修二的表达与交流中,强调了“抓住景物特征”、“注意观察点”和“须有明确的立意”.与此对应的内容,在初中一册《作文训练》中有《观察细致才能写得具体》的知识短文,并且指出随观察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定点观察”、“动点观察”、“散点观察”.又在初中二册的附录中有《课外练笔》,要求写观察记录,并提供例文,以作借鉴.这样把高、初中有关观察的知识集中在一起进行训练,衔接自然,温故知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三、着眼基础,循序渐进

在高一语文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把握基础知识作为切入点.高一必修教材中有记叙文、议论文和散文单元,能与之对应衔接的有初中二册的记叙文、散文,初中四册的议论文.在单元教学中,要求学生结合初中相关单元的知识内容,了解每一种文体的特点和阅读的规律.在具体操作中,要在学生独立研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分清文章层次,理清作者思路,明确中心意思,领会写作意图,评价内容和写法.由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概括,互相研讨.教师根据情况,适时引导,教会方法,不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由学生自己下结论,如有不妥,教师纠正.例如必修三四中,介绍论点和论据的知识就比初中教材深刻些.教学中结合初中四册《议论文的阅读》,可以在学生认真研读上篇目后,提出一个口头作文练习.


事实证明,初中教材的一些基础知识,由于受年龄、知识水平等局限,学生未必完全明白,进入高中后要求学生回过头认真研读,居高临下,融会贯通,定有新的收获.强化思维训练,培养语文能力.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注意培养能力.分析、综合是思维的过程,概括是思维的基础,培养概括力又是语文能力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的听说读写,说和写要有明确的中心,听和读要了解其说和写得意图,表明自己的观点,明确对方的意图,都必须概括.只有概括,才能见物知类,触类旁通,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另外,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思维品质.即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比如对词语的深刻理解就要注意语境,离开语境理解词语,就是静止的、简单的、表层的,注意语境的多方面因素,才能理解到词语是动态的、综合多种因素的、深层次的.在这样的分析、综合过程中,也就培养了思维品质,训练的能力也就有综合性.再如在阅读课文方面,初中只要求“感知”课文内容,而高中则要求学生“把握”课文内容.这种从“感知”课文内容到“把握”课文内容的训练过程,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由经验型到理论型的轨迹.高中阶段的教学衔接工作做得好,这个转变就好,对教学就有利.

四、完善学段衔接,培养学习习惯

学生上高中以后,课业负担加重,难度加大,视语文的读写为“苦差事”.这种不健康的状况,促使我们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触发学习动机,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学习兴趣,变厌学为乐学;锻炼意志,变怠惰为勤奋;激发情感,变厌恶为喜好;塑造性格,变脆弱为坚强.这就要求我们改进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活动,引导学生独立研读文章,开展课堂讨论,形成一个勤奋好学的良好氛围.这里要特别提起的是培养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问题.《语文新课标》在读写听说四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培养默读习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初步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养成有礼貌说话的习惯”.这些习惯,还有部分学生尚为完全养成,高中阶段还要加强培养,并改正不良习惯,力求完善初高中的学段衔接.

高一语文教学的"切入点"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高一语文教学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9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